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建立死亡判别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375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建立t时刻死亡风险方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方程的判别能力。结果 Cox比例回归显示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子宫深肌层癌细胞浸润、盆腔淋巴结状态、脉管癌细胞侵犯、手术切缘癌细胞残留与5年生存相关联,P0.01或P0.05。其中盆腔淋巴结状态(HR=3.122,95%CI:1.855-5.222)、脉管癌细胞侵犯(HR=2.852,95%CI:1.729-4.702)和癌细胞分化程度(HR=0.615,95%CI:0.387-0.977)是独立相关因素。死亡方程:h(t,X)/h0(t)=EXP(1.138盆腔淋巴结状态+1.048脉管癌细胞侵犯-0.486癌细胞分化程度),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0.8%和64.4%。Kappa=0.309,P=0.043。结论盆腔淋巴结状态,脉管癌细胞侵犯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宫颈癌术后预后的强相关因素,死亡方程用于预后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宫颈癌术后的预后评估仍然需要纳入新的元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肾癌患者术后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建立Cox回归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对肾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1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肾癌预后影响因素;通过绘制森林图和线段式列线图完成对预测模型的可视化,利用时依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HR=1.76,95%CI:1.11~2.80)、中性粒细胞(HR=3.18,95%CI:1.57~6.44)、单核细胞(HR=1.58,95%CI:1.01~2.49)、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HR=1.42,95%CI:1.03~1.97)是肾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HR=0.57,95%CI:0.35~0.94)是其保护因素。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12号个体),列线图可视化结果显示,该个体对应的术后3年、5年、8年死亡率分别为0.39%、1.18%和13.10%,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162例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术后是否接受TAE治疗分为两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对于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患者,肿瘤直径(P=0.008)、肝硬化(P=0.03)、肿瘤位置(P=0.028)以及治疗方法(P=0.012)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HR=1.954,95%CI=1.691~5.526,P=0.007),肝硬化(HR=1.544,95%CI=1.003~2.000,P=0.041),肿瘤位置(HR=1.785,95%CI=1.023~3.114,P=0.026),治疗方法(HR=1.692,95%CI=1.131~2.533,P=0.011)是影响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术后接受TAE治疗者预后较单纯手术者好(P<0.001)。结论:术后接受TAE治疗可改善非休克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最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对p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61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联合包含最上纵隔淋巴结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p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0例, 女性81例, 年龄(61.5±9.4)岁(范围:31~83岁)。以最上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将患者分为转移组128例和无转移组133例, 对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曲线和总体生存曲线,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全部261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28个月, 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19个月比33个月, P=0.005)。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44个月, 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37个月比49个月, 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全肺切除、脏层胸膜侵犯是术后总体生存(HR=1.85, 95%CI:1.25~2.72, P=0.002;HR=1.82, 95%CI:1.30~2.56, P=0.007)和无病生存(HR=1.61, 95%C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术的Ⅲ期NSCLC病人200例,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3年无病生存情况分为无病生存组(76例)及非无病生存组(1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术病人无病生存的因素。结果 200例病人3年无病生存76例,无病生存率为38.00%,中位DFS为21个月。无病生存组与非无病生存组吸烟史、分化程度、肿瘤直径、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表达、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OR=2.016,P=0.004)、低分化(OR=2.125,P=0.001)、肿瘤直径>3 cm(OR=1.958,P=0.007)、EGFR基因突变(OR=2.305,P=0.002)、ALK基因阳性表达(OR=2.450,P=0.004)、新辅助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2年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得到总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0~Ⅳ级癌栓分别有36例、4例、10例、5例、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事件发生。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50.1%。单因素Cox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2.613,95%CI:1.237~5.520,P<0.05)、癌栓分级(HR=2.339,95%CI:0.985~5.557,P<0.05)、M分期(HR=3.114,95%CI:1.474~6.578,P<0.05)、肾周脂肪侵犯(HR=2.986,95%CI:1.360~6.559,P<0.05)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3.326,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2淋巴结转移状态对pN2/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手术治疗的pN2/Ⅲ期NSCLC患者206例,分析N2淋巴结转移状态并计算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MLNR),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与NSCLC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206例pN2/Ⅲ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6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多站N2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数>2枚、N2跳跃性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MLNR,≥33%)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HR=1.81,95% CI 1.18,2.79,P<0.01),MLNR≥33% (HR=1.54,95% CI 1.02,2.33,P<0.05)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站数和转移数目以及MLNR与pN2/Ⅲ期NSCLC患者术后OS显著相关,可能是影响pN2/Ⅲ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选择指征。方法收集2002年1~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完全性肺叶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70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3.0岁。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辅助化疗等进行比较分析,依据Cox回归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152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1%,中位生存时间为44.2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χ2=4.020,P=0.042),有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χ2=14.670,P=0.001),低分化肿瘤(χ2=8.395,P=0.004)、肿瘤位于中下叶(χ2=3.980,P=0.045)者预后较差;患者的年龄(χ2=0.478,P=0.740),性别(χ2=0.571,P=0.450),病理类型(χ2=0.406,P=0.816),肿瘤侵犯胸膜(χ2=0.022,P=0.882),术后辅助化疗(χ2=1.067,P=0.302)与术后生存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P=0.006,95%CI:1.491,10.524)和肿瘤低分化(P=0.001,95%CI:0.116,0.578)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是影响手术预后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低分化肿瘤和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可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建立有效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6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57.41±10.35)岁,年龄范围29~81岁。观察指标:(1)患者随访的结果,术后生存情况;(2)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3)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CA19-9、上腹部B超、CT或MRI检查。随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观察终点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即为手术日期到随访截止日期,或因肿瘤复发及转移致死亡的日期。随访截至2019年8月1日。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将160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模型组(n=112)及验证组(n=48),模型组用于生存列线图的建立,验证组用于其预测能力的评估,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列线图模型对ICC患者术后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160例ICC术后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0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60例,生存时间20个月(2~11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3%、30.0%、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类型、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卫星灶及切缘状态是I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HR=1.78,1.97,2.91,1.89,3.06,2.86,2.07,1.94,2.24,1.95,2.68,2.00,95%CI:1.12~2.85,1.22~3.16,1.85~4.56,1.26~2.85,1.38~6.82,1.31~6.25,1.37~3.14,1.07~3.51,1.24~4.06,1.26~3.01,1.28~5.60,1.11~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2.37,2.06,5.52,5.72,95%CI:1.39~4.38,1.44~3.91,1.25~3.40,1.24~24.49,2.31~14.17,P<0.05)。列线图的建立基于5个独立危险因素,模型组的列线图预测术后生存的C-index值为0.71(95%CI:0.64~0.79),验证组C-index值为0.71(95%CI:0.61~0.81)。结论基于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类型等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的长期患病后透析情况,探讨影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长期肾脏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我科收住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65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35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后续免疫抑制剂使用明显改善生存时间,log rank=30.719,P=0.000。而发生肺部感染会明显缩短生存时间,log rank=10.134,P=0.001。而使用激素患者则因剂量不同而显示显著不同生存曲线,log rank=11.356,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肺部感染(HR=2.772,95%CI 1.166~6.593,P <0.05)、发病时血肌酐(HR=1.003,95%CI 1.000~1.005,P <0.05)、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HR=0.152,95%CI 0.062~0.373,P <0.05),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随访中出现肺部感染、发病时血肌酐水平,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和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蒙特利尔分型、手术指征、手术所见及手术方式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克罗恩病患者1048例,男性733例,女性315例。患者共接受手术治疗1513次,初次腹部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31(17)岁,初次手术切除的小肠长度为30.0(40.0)cm。穿透型病变(OR=8.594,95%CI:3.397~21.740,P<0.01)和正在吸烟(OR=2.671,95%CI:1.044~6.832,P=0.040)是首次手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相关因素,而分期手术(OR=0.360;95%CI:0.184~0.707,P=0.003)是保护性因素。男性(HR=1.500,95%CI:1.128~1.995,P=0.005),上消化道疾病(HR=1.526,95%CI:1.033~2.255,P=0.034),穿透型病变(HR=1.506,95%CI:1.132~2.003,P=0.005)和急诊手术(HR=1.812,95%CI:1.375~2.387,P<0.01)是首次手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期手术较同期手术可降低该复发风险(HR=0.361,95%CI:0.227~0.574,P<0.01)。结论本组克罗恩病患者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31岁,切除小肠中位长度为30 cm。穿透型病变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需手术干预复发相关,分期手术可能对术后并发症高风险患者产生近期和远期的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3岁。癌旁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星状细胞与H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肿瘤多发(HR=1.895,95%CZ:1.155~3.108)、微血管侵犯(HR=1.665,95%C/:1.104-2.512)、肿瘤直径>5 cm(HR=2.400,95%CI:1.603-3.594)、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880,95%CI:1.257-2.810)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1.631,95%CZ:1.151-2.311),微血管侵犯(HR=2.145,95%CI:1.536~2.994)、肿瘤直径>5 cm(HR=1.866,95%CI:l.342~2.592)、肝星状细胞与疋丁淋巴细胞比值>18(HR=1.517,95%CI:1.084-2.122)是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78T淋巴细胞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比值≤18,n=222)和高比值组(比值〉18=98)。低比值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低比值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射频消融术(RFA)前循环肿瘤细胞(CTC)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细胞癌患者,在RFA治疗前以Cyttel检测法分析患者外周血的CTC。利用X-tile软件的Kaplan-Meier模块确定CTC的最佳临界值,并分析CTC与术前临床参数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RFA术后复发曲线图明确CTC与RFA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预测肝癌RFA术后复发的CTC最佳临界值为2个/3.2 ml。术前CTC与肿瘤结节数目、最大肿瘤直径、术前AFP水平以及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NLC)有关(P<0.05)。术前CTC(HR=1.965,95%CI:1.314~2.937,P=0.001)、AFP水平(HR=1.743,95%CI:1.158~2.623,P=0.008)、PIVKA-Ⅱ(HR=1.559,95%CI:1.008~2.411,P=0.046)以及最大肿瘤直径(HR=1.994,95%CI:1.104~3.602,P=0.022)均是肝癌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复发率62.5%(105/168),CTC≤2个/3.2 ml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CTC>2个/3.2 ml者(P<0.001)。结论术前CTC检测对预测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术后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Ⅰ_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1岁。收集相关住院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9~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4例(10.1%),局部复发8例,同时发现骨转移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7)、病理低分化(P=0.043)、肿瘤直径≥2 cm(T1b,P=0.01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侵犯(P=0.011)和肿瘤的直径≥2 cm(T1b,P=0.026)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浸润和肿瘤直径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DAC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97例, 女性40例, 年龄(58±10)岁。根据DRR最佳生存风险截断值将患者分组, 比较关键临床病理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将137例PDAC患者依据DRR最佳截断值1.1分为两组:DRR≥1.1为高DRR组(n=29);DRR<1.1为低DRR组(n=108)。低DR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高DR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RR≥1.1(HR=2.485, 95%CI:1.449~4.261, P=0.001)、术前胆道引流(HR=1.845, 95%CI:1.030~3.306, P=0.039)、淋巴结转移N2分期(HR=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Ki67在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确诊为PCa的患者共计141例,并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选择年龄、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Ki67可能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包含乘积项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χ~2=38.507,P0.01)、临床分期(χ~2=59.486,P0.01)、Gleason评分(χ~2=9.062,P0.05)是影响PCa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HR=1.88,P0.01)和临床分期(HR=1.92,P0.01)属于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Ki67与临床分期、Ki67与Gleason评分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Ki67可作为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小板(NLR-PLT)评分系统在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161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NLR-PLT评分,分析炎症指标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示NLR-PLT评分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1)。经年龄、性别和MSKCC危险度分层校正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PLT评分1分(HR=2.64,95%CI=1.17~2.97,P=0.008)和2分(HR=2.91,95%CI=1.40~5.67,P=0.004)是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多因素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99。结论:炎症指标NLR-PLT评分能准确地判断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CTC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TC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成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探究2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24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差异最具统计学意义的CTC截断值是1,即患者血液中检出CTC就被视为阳性,其中CTC阳性组49例(20.2%),阳性CTC细胞数为1~32个/7.5 mL、中位数为2个/7.5 mL;CTC阴性组193例(79.8%)。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量指数、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例胃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0%和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和CTC是否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3.009,95%CI为(1.807,5.010),P<0.001]、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HR=3.082,95%CI为(1.504,6.317),P=0.002]和CTC阳性[HR=2.488,95%CI为(1.475,4.197),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C与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阴茎癌患者阴茎保留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45例,年龄23~65岁,平均45.6岁。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对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术后吸烟及性生活情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结果:所有患者1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52.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39)及术后性生活变化(P=0.049)对阴茎保留术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对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影响(P=0.014)。结论:组织学分级和术后性生活情况的改变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年龄通过影响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