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肝癌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方法将不同种属的ALR分别与原代大鼠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QGY和HepG2共同培养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这些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例正常肝组织和21例HCC组织中ALR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种属的ALR在体外均能刺激人肝癌细胞株QGY和HepG2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均无刺激增殖作用。在正常肝组织中ALR不表达,但在HCC肝组织中ALR均表达,且ALR的表达程度与HCC分化程度和大小均无关。结论ALR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内的膜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其降解产物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可供细胞物质能量循环,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可以通过降解脂滴为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提供能量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噬相关基因ATG16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克罗恩病(CD)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目的:探讨ATG16L1在肠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构建体外肠上皮细胞模型,予ATG16L1 siRNA干预,并以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炎症因子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ATG16L1 siRNA转染的有效性,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Caco-2细胞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研究使用的siRNA能有效抑制ATG16L1表达。IL-1β可诱导Caco-2细胞IL-6、IL-8、MC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沉默ATG16L1可使IL-1β诱导的上述炎症因子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在肠上皮细胞中,ATG16L1可负性调控IL-1β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在维持肠黏膜免疫系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40-1444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及其降解产物被重新利用的过程,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稳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预自噬也许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总结了自噬的过程、功能及在肝纤维化中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自噬对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也启示未来需要找到干预自噬更加可靠、确定的机制和靶点,进而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在PC12细胞缺糖缺氧(OGD)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PC12 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缺氧1、4和12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中BECN1、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 1及4 h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均P<0.05),BECN1蛋白表达升高,且Bcl-2/Bax比值升高;而与缺糖缺氧1和4 h组相比,OGD 12 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BECN1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亦明显降低.结论 自噬蛋白BECN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参与了PC12细胞OGD损伤过程.在OGD早期,自噬起主要作用,并对OGD PC12细胞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OGD时间的延长,凋亡在其中占主导地位,促进凋亡蛋白表达,引起PC12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过程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7周龄,体重(220±20)g,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接受不同潮气量(VT)的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 h)。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仅切开气管保留自主呼吸);常规通气组(B组,VT=10 ml/kg);损伤通气组(C组,VT=40 ml/kg)。A组在气管切开即刻,其他组在机械通气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Beclin1和LC3的表达,计算肺湿/干比重(W/D比值)、MPO活性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光镜下行白细胞计数。结果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肺组织中总蛋白、W/D、白细胞计数和MPO等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中Beclin1、LC3表达水平(1.21±0.11、0.91±0.11)均显著增加。结论自噬表达的增加参与了大鼠V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源于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n=196)、代偿期肝硬化组(n=69)、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148);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根据并发症进一步分为腹水组(n=51)、消化系出血组(n=32)、肝性脑病组(n=27)和慢性肝衰竭组(n=38),其中腹水组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组(n=9)与非原发性腹膜炎组(n=42).健康对照组(n=200)来源于输血科健康献血者.收集患者血清及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ALR浓度;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检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比较各组间ALR浓度差异,分析ALR浓度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ALR浓度在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肝硬化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P<0.01).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LR浓度(1.54μg/L±0.53μg/L)与肝脏FibroScan值(16.96 kPa±5.6 kPa)负相关(r2=-0.218,F=15.736,P<0.01).失代偿肝硬化组中慢性肝衰竭患者ALR浓度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1.73μg/L±0.23μg/L vs 1.54μg/L±0.53μg/L,P=0.012),腹水组患者ALR浓度明显低于代偿期肝硬化组(1.32μg/L±0.64μg/L vs 1.54μg/L±0.53μg/L,P=0.027),原发性腹膜炎组与非原发性腹膜炎组间ALR浓度无显著性差异.ALR血清浓度与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相关,低ALR血清浓度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水的危险因素(P=0.031,OR=0.841).结论:ALR在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表达明显升高,其水平与肝脏硬度及腹水发生负相关,提示ALR在肝硬化患者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在全世界范围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受到许多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简述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介导的抗氧化应激系统在对抗各种类型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细胞自噬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Nrf2和自噬的相互影响在肝纤维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认为将Nrf2和细胞自噬联合研究是未来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方向,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在阿霉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0只8~10周龄的雄性野生型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霉素组,每组各20只,阿霉素组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阿霉素(15mg/kg)诱导急性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第6天进行心功能检测并取材。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INK1)、Parkin、自噬标记轻链3(LC3)、Bax、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心肌损伤,TUNEL染色检测各组凋亡心肌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32±0.50)mmvs (3.85±0.3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34±0.40)mmvs (2.56±0.19)mm]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增加[(0.76±0.12)mmvs (0.48±0.09)mm,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26.0±2.7)%vs (37.0±4.0)%,P0.05]。阿霉素组小鼠心肌PINK1、LC3、Bax和C-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Parkin和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阿霉素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细胞质空泡化现象。TUNEL染色显示,阿霉素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凋亡心肌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线粒体自噬介导细胞凋亡参与阿霉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血管相关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胰腺癌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相关因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实时PCR检测CHB患者和对照组肝组织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HB患者肝组织中IL-17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B患者肝组织中 RORγt、IL-17、IL-21、IL-23、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分级(r_s=0.801,P0.05)和纤维化分期(r_s=0.797,P0.05)呈正相关。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提示Th17细胞在CHB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部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按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吸烟情况分为NS组(17例)、S组(26例)和慢阻肺组(17例)。检测患者新鲜正常肺组织匀浆中IL-17的含量、平均肺泡面积和肺腺泡肌型动脉(MA)管壁厚度、肺泡壁、小气道壁及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的FEV1/FVC%、FEV1%预计值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慢阻肺组患者的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降低(P0.001);慢阻肺组患者的肺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平均肺泡面积、MA管壁厚度以及肺泡壁、小气道壁、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明显高于NS组和S组,S组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 IL-17可促进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董育玮  陆伦根 《肝脏》2012,17(2):120
肝脏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SCs)丧失其特征性脂滴,分化为产细胞外基质的成肌纤维细胞.HSCs活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虽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HSCs活化的几条关键性信号通路已被阐明,但临床上仍缺乏靶向HSCs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因此,探究HSCs活化的其他通路或许能提供更合适的抗纤维化靶点.近期Thoen等研究了自噬在HSCs活化及脂质储存丢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极易发生侵袭转移,目前尚未有特效防治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自噬是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分化及死亡的重要调控机制,肿瘤细胞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不足时诱发自噬发生,通过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及细胞器提供营养及能量,利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但过度自噬导致细胞死亡.自噬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利用自噬发现更多的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新的关键分子和治疗靶点,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细胞质异常蛋白质及受损细胞器等以重新利用胞内的降解物质、降解胞内有害物质的过程,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正常情况下,自噬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当细胞处在不利因素条件下时,自身自噬也会被激活应对不利因素.自噬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细胞老化、细菌入侵、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自噬与包括胆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耐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自噬在这些方面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探讨分析自噬在胆管癌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调控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自噬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依赖溶酶体的降解途径,它与细胞生存、生长、分化及内环境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活性的改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自噬能够使肿瘤细胞耐受应激条件获得生存;另一方面,自噬可以减轻各种应激条件下的细胞损伤(如慢性炎症、慢性细胞死亡及基因组损伤等)而减少肿瘤发生.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及其下游相关因子N-cadherin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6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wist及N-cadherin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wist在胰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96.8%比30.0%,P<0.01),N-cadherin在胰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75.8%比0,P<0.01),但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0,P=0.441).Twist及N-cadherin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或神经浸润、肿瘤部位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随Twist表达的增强而缩短,但与N-cadherin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TNM分期、Twist表达强度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胰腺癌组织Twist及N-cadherin均高表达,其表达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Twist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浩  陈群超  殷丽丽 《山东医药》2021,61(11):28-31
目的 比较中晚期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细胞自噬相关因子ULK1、Beclin1及LC3表达,并观察雷帕霉素对中晚期OA患者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膝关节正常软骨标本5例份(正常对照组)、中期OA软骨标本10例份(中期OA组)、晚期OA软骨标本10例份(晚期OA组),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分布与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内镜下活动度分级以及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肠黏膜组织中Th17细胞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1的表达与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细胞数明显增多.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及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087±0.0019vs0.0008±0.0001,P<0.05;0.0082±0.0017vs0.0005±0.0001,P<0.01),且IL-17、IL-21的表达在轻、中、重度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020±0.0004vs0.0079±0.0016vs0.0173±0.0011;0.0020±0.0004vs0.0097±0.0002vs0.0120±0.0006),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逐渐增强.IL-17、IL-21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CRP水平、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均显著正相关(P<0.05),IL-17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ESR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IL-21在活动期UC患者高表达,且随疾病活动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UC的疾病活动与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噬和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从自噬角度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自噬诱导剂、抗氧化剂和热量限制。本文就自噬和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及机制方面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