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时间超过2个月且疼痛性质与术前不同,并排除其他原因(如癌症术后肿瘤扩散、慢性感染及术前已知原因)造成的术后疼痛,即为手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CPSP常见于截肢术(50%~85%)、开胸术(30%~50%)、乳腺手术(25%~50%)及疝修补术(5%~35%)等[1],其中,开胸术后  相似文献   

2.
<正>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是近几十年来临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慢性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其发生率较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疼痛的发生已明显降低。现就无张力疝修补术引起慢性疼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相似文献   

4.
<正>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  相似文献   

5.
复习乳腺保留型手术后加速部分乳腺放射的确切危机和益处。  相似文献   

6.
复习乳腺保留型手术后加速部分乳腺放射的确切危机和益处  相似文献   

7.
整形美容1乳房手术后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常见的部位乳房术后出现慢性乳房区疼痛较为常见,50%的女性在经过乳房区的操作后,可能出现乳房区慢性疼痛的症状,因此影响正常性生活者占48%,影响正常活动者占36%,因疼痛影响患者社交活动者占13%,还有6%患者因此而影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慢性疼痛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细胞因子在慢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慢性疼痛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细胞因子在慢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多为病理性,病变常位于乳腺导管内或起源于乳腺导管内。乳头溢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乳腺导管造影是两项重要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方法。乳头溢液的手术方式至少应采用病变导管所在腺叶的腺叶切除术。对于多发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尤其是非典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癌,可采用象限切除或皮下乳腺切除术,甚至单纯乳房切除术。如果导管内癌伴有微浸润癌或浸润癌,则手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概率都增加,应考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学定义;分别描述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阐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大致介绍目前一些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组织损伤经常产生外周及中枢敏化,这可以延长刺激,导致手术后剧烈疼痛.矛盾的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对于手术后疼痛管理是必须的,但可能诱导疼痛敏化,导致手术后疼痛增强,并增加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风险.我们通过评价3周后未损伤对侧足底的炎症反应所诱导的痛觉超敏,研究大鼠足底的手术切皮是否可以增加长期疼痛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1年内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疼痛组和未发生疼痛组,筛选出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7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82,OR=6.17,95% CI:1.34~28.46,P=0.020)、BMI≥24 kg/m2(β=1.04,OR=2.82,95% CI:1.09~7.32,P=0.034)、复发疝(β=1.73,OR=5.65,95% CI:1.88~17.02,P=0.002)、术后切口并发症(β=1.43,OR=4.16,95% CI:1.53~11.33,P=0.005)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女性、BMI≥24 kg/m2、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是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切口疝修补术时要充分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是指手术后持续至少3个月的连续或间歇性疼痛,但不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所致的疼痛,且性质与术前已存在的疼痛不同.因CPSP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类似,故也被称为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手术后的不良结局之一,CPSP因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且缺乏特效的对症治疗方法,从而成为手术后影响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仍然不尽人意,如何防治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 阐述术后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为术后疼痛管理以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提供参考. 内容 就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可能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趋向 进一步研究术后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机制,以明确有效的预防急性疼痛慢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现有的药物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因而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最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 综述趋化因子在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内容 就趋化因子家族CC类亚家族参与疼痛调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趋向 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CC类亚家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对229例腹股沟疝病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9例病人术后1年慢性疼痛发生率为8.7%。术后慢性疼痛与术后切口感染(χ2=3.915;P=0.048)、轻质补片应用(χ2=11.223,P=0.001)及术前腹股沟区疼痛(χ2=9.181,P=0.002)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术区疼痛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腹股沟区疼痛和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轻质补片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病均是妇女较为常见的乳腺疾患。乳腺癌较早期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其诊断易与乳腺增生病混淆,两者相互误诊殊不少见。现将我院同期收入病房、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251例及乳腺增生病264例进行总结,就相互误诊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与麦默通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超及麦默通微创技术诊治78例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灶病人,切除标本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结果经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检查,在78例乳腺微小钙化中发现乳腺癌15例及乳腺病变63例。本组手术时间是9~24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是10 ml。手术后发生局部血肿4例。结论应用彩超结合麦默通微创技术是有助于诊治阴性触诊的微小钙化灶以及发现早期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疼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项研究表明, 在慢性疼痛发生、发展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有望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标。文章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前景进行总结, 以期为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