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筛选NAFLD患者176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观察记录两组人员中医证侯、肝功能、血脂、B超、CT肝脾比值结果,根据临床证候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4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相互比较,分析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NAFL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居多(29.54%)。各临床分型与对照组相比其客观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各组间比较ALT升高多集中在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TG升高多为痰瘀互结型,LDL、TC升高多为肝肾不足型,CT肝脾比值降低以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为甚,B超呈重度改变多发于湿热内蕴型。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24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肝郁脾虚证组72例、痰湿内阻证组34例、湿热内蕴证组89例、痰瘀互结证组31例和肝肾不足证组14例,均接受CT检查。结果 肝郁脾虚证组CT分度为轻度所占比例为88.9%,显著高于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的17.6%、25.8%、6.5%和0.0%(P<0.05);肝肾不足证组重度脂肪肝比例为85.7%,痰湿内阻证组为51.6%,显著高于肝郁脾虚证组的0.0%、痰湿内阻证组的8.8%和湿热内蕴证组的15.7%(P<0.05); 肝郁脾虚证组肝脏CT值为(42.4±4.7)HU,痰湿内阻证组为(37.0±5.6)HU,均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分别为(32.0±5.8)HU、(27.0±6.2)HU和(22.8±7.9)HU,P<0.05】,而肝/脾CT比值分别为为(0.8±0.1)和(0.7±0.2),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肝肾不足证组【分别为(0.6±0.1)、(0.5±0.1)和(0.4±0.1),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的NAFLD患者CT表现有所区别,了解这些特征可能对辨证施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医病-体-证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针灸科、骨科等住院患者,对NAFLD患者中医病症、体质、证候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有98例NAFLD患者的调查结果进入统计分析,总体而言,大部分NAFLD患者肝功、血脂、生化、血常规等中医微观病证信息大致未见显著异常;体质为痰湿质占34.7%,湿热质占16.3%,血瘀质占16.3%,气郁质占10.2%,阳虚质占6.1%,平和质占6.1%,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各占3.1%;辨证属于痰湿内阻证占31.6%,湿热蕴结证占23.5%,痰瘀互结证占20.4%,湿浊内停证占13.3%,肝郁气滞证占8.2%,肝郁脾虚证占3.1%.结论:NAFLD以湿、热、痰、瘀四大证素为主,具体表现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三种体质及其兼夹体质以及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四类证型,尚无特异性指标针对NAFLD患者进行充分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岭南地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特征、中医证候规律,为制定及优化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2年10月-2010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消化科住院的5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从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及证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男性475例,女性118例,男女之比为4.03∶1;年龄最大92岁,最小18岁,平均(52.94士13.19)岁,30~69岁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高发年龄;病程从1天(既往未做相关检查,初次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到50年不等,平均(11.68士10.40)年;肝功能代偿期患者96例,占16.19%,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497例,占83.81%。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常见症候有20余种,最常见的症状有乏力、腹胀、双下肢浮肿、身目黄染、口干口苦、胁痛、纳差、眠差、小便黄、便溏等,其中疲倦乏力、腹胀出现频率最高。单纯证型共11个,复合证型15个,辨证属于单纯证型的患者共190例(32.04%),属复合证型的患者共403例(67.96%)。前10位的中医证型分别是(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型〉(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型〉热伤胃络型〉肝郁脾虚型〉(脾气亏虚,湿浊中阻)型〉湿热瘀结型〉(脾气亏虚,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湿瘀互结)型,其中6个(6/10)属复合证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男性发病率高、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住院次数较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从临床证候来看,湿、热、瘀、虚是其主要的病变特点,其主要的中医证型多以复合证型为多见,(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型、(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型等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这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变阶段、病机以及发病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瘦素比值(APN/LEP)的相关性。方法:对186例NAFLD患者辨证分为肝郁湿阻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和脾肾阳虚型,均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瘦素(LEP)和脂联素(APN)检测,比较HOMA—IR和APN/LE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痰瘀互结型和脾肾阳虚型患者HOMA-IR显著高于肝郁湿阻和湿热蕴结型(P〈0.05);湿热蕴结和痰瘀互结型患者APN/LEP显著低于肝郁湿阻和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综合HOMA—IR和APN/LEP对于判定NAFLD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医证型及其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特征。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患者180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组: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各组多导睡眠监测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最低SaO2的值。结果证型分布由多至少排列依次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内扰证的多导睡眠监测AHI、氧减指数和Epuorth量表(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内扰证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证候类型,进一步研究痰热内扰证型OSAHS的中医药治疗,将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衰减参数(FAI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诊断价值及中医证型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NAFLD患者。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Touch)检测FAI值,彩超诊断脂肪肝,并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ROC曲线方法评价FAI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AFLD痰瘀互结证患者FAI值最高,其次为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F=59.054,P0.001)。FAI值与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r=0.71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F=93.663,P0.001)。FAI值与BMI、TG呈正相关(分别r=0.568,P0.001;r=0.287,P0.001)。FAI值诊断中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44~0.947)、重度脂肪肝为0.956(95%CI:0.917~0.995)。结论:评估FAI值有助于脂肪肝中医辨证,在脂肪肝分级诊断中准确性较高,Fibro Touch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400例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与辨证分型的研究。结果: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及湿热蕴结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0%及45%;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分别较湿热蕴结型、气虚血淤型,肝郁脾虚型、肝气郁结型显著增高(P值均<0.01);湿热蕴绪型较肝气郁结型显著增高(P<0.01);湿热蕴结型较气虚血淤型、肝郁脾虚型明显增高(P<0.05)。提示乙型肝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热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 764例的临床特点,其中男2 742例,女2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中西医诊断资料,通过描述性和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探讨酒精性肝硬化证候特点。[结果]①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好发年龄段为50~59岁,占53.33%,与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99.20%)。②酒精性肝硬化证型分布为气虚血瘀证占33.94%,肝胆湿热证占20.98%,肝郁脾虚证占15.30%,气滞血瘀证占9.66%,脾虚湿滞证占6.80%,痰湿瘀滞证占3.37%,水湿内阻证占2.57%,肝肾阴虚证占2.42%,湿热蕴结证占1.70%,脾肾阳虚证占1.12%,气阴两虚证占0.98%,肝气郁结证占0.62%,瘀血阻络证占0.54%。[结论]①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与病因形成有密切关系。②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按照构成比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滞证、痰湿淤滞证、水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以气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痰瘀互结证型的临床特点及炎症指标水平,为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提供用于诊断的监测指标。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辨证分为痰瘀互结证组及非痰瘀互结证组,观察、比较一般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肝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共纳入12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组72例(60.00%),非痰瘀互结证组48例(40.00%),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患者相比,痰瘀互结证组患者在病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证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该证型患者具有病程长、血液高凝状态、炎症水平高的特点,纤维蛋白原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痰瘀互结证的外在客观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肝硬化证型与Child-Pugh分类之间的关系,以便正确评估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贮备功能,建立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将110例确诊为肝硬化病人按中医辨证分6个证型组,同步检测Child-Pugh分类要求检测的项目。结果:肝硬化中医证型不同,Child分类不同。肝郁脾虚型以Child A级为多(占80%);气滞血瘀型以Child B级为多(占46.67%);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以Child C级为多(分别占56.25%和54.54%)。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医病理发展,中医证型也由肝郁脾虚迢渐向湿热蕴结以至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发展,而Child分级也由A级向C级变化。结论:可将Child分级评分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94例,统计受试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病人证候信息。结果:194例受试者中,痰瘀互结型86例(44.3%),气虚血瘀型52例(26.8%),气阴两虚型29例(14.9%),气滞血瘀型27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痰瘀互结型独立影响因素为BMI、Hb、AST。结论:稳定型心绞痛证候分布中痰瘀互结型占比最高;BMI、Hb、AST是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惠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痰瘀"病理因素与腹型肥胖高血压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控制肥胖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纳入上海地区227例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采集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糖脂代谢、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心脏超声等,结合四诊进行中医辨证,按有无痰瘀兼夹证进行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肝火亢盛证76例(33.5%),阴虚阳亢证42例(18.5%),痰湿壅盛证84例(37.0%),阴阳两虚证23例(11.0%),兼有痰瘀互结证共106例(46.7%)。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升高(P0.05),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合并症数目、合并冠心病比例(59.4%vs 43.8%)、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肌酐(Cr)和尿MA显著增加(P0.05)。结论上海地区腹型肥胖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居多;痰瘀互结证易发生左室肥厚,且冠心病患病率和早期肾损害指标更高。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专科门诊通过对120例脂肪肝患者的观察,将其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经B超确诊为脂肪肝,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23~65岁,平均(4940±1161)岁。健康对照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890)岁。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观察方法 按照中医临床症状和参考文献[1,2],将脂肪肝患者分为4型: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并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279例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79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27例,女52例。全部病例经肝活检证实,其中轻度142例,中度91例,重度46例。慢性乙型肝炎274例,慢性丙型肝炎5例。中医辨证:湿热中阻53例,肝郁脾虚64例,肝肾阴虚29例,脾肾阳虚7例,血瘀血热101例,气阴两虚25例。临床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结果:(1)279例慢性肝炎在病理诊断分型中,轻度占50.9%、中度占32.6%、重度占16.4%。(2)在轻度慢性肝炎中,湿热中阻、肝郁脾虚及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血瘀血热证.P=0.01、P<0.05。(3)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证的病理诊断分布情况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P<0.01、P<0.05;血瘀血热证轻度与中度分别>重度,P<0.05。但该证在重度中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4)脾肾阳虚与气阴两虚证在各病理分型中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肝炎患者以轻度居多,占半数以上。(2)慢性肝病的病变早期以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为主证特点,病变部位多在气分;随着肝脏病理损害加重,病变部位及主导证型渐由气分至血分,以血瘀血热为主证特点。(3)治疗上主张早期宜注重清解湿热,疏肝健脾;中、晚期宜重视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临床16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辨证归类,分别分析证型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腺体回声、结构、阴影、血流改变等各项特征,归纳中医证候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指标。结果肝郁气滞型及冲任失调型患者二维声像图分型Ⅰ型及Ⅱ型比例均约为50%,而痰瘀互结型以Ⅱ型为主,后者与前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三种证型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痰瘀互结型患者收缩期最高流速(Vm ax)和阻力指数(R I)与其他两种证型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明显对应关系,其中Vm ax和R I可作为该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此为开拓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丰富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方法采用微小RNA(miRNA)芯片检测、实时定量PCR验证,对比观察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肝郁血瘀证、肝胆湿热证及肝瘀痰结证患者(各3例,分别以证型命名组名)肝组织10种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3例正常肝组织(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miR-122-3p各证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气虚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miR-30b-5p在肝胆湿热组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其他各证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182-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胆湿热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221-5p在肝胆湿热组和肝郁血瘀组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及正常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iR-221-3p在肝郁痰结组高于其他各证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iR-21-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郁痰结组均高于肝胆湿热组和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iR-222-3p、miR-214-3p、miR-491-3p、miR-422a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原发性肝癌不同血瘀证患者肝组织mi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