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 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一站式"方法(同期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和下肢静脉曲张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58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一站式"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有无静脉曲张复发,比较术前和术后门诊随访1、3、6、12个月时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及髂静脉支架通畅率。结果对5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一站式"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例活动性溃疡患者术后1个月内溃疡完全愈合。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6、12个月VCSS和AVVQ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均0.001);随访至12个月,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无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一站式"方法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短期髂静脉支架内通畅率满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对原发性大、小隐静脉曲张236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CEAP分类诊断,定位标记病变曲张浅静脉及贯通静脉走行,在静脉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高位结扎剥脱术,局部做1~3mm小切口,用静脉钩取出局部曲张血管或结扎功能不全的贯通静脉。结果 236例术后切口均正常愈合,曲张静脉全部消失,186例下肢浮肿术后1个月消退,40例术后3个月内皮肤色素沉着消退,10例下肢皮肤溃疡于2个半月全部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09例随访0.5~3年,平均12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标记定位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术后皮肤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Cockett综合征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继发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4].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我们成功地对61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经大隐静脉途径置入髂静脉支架并同期完成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细节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7例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和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然后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剥脱术,先期处理Cockett综合征或同时处理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果:43例71条下肢(43/127,71/170)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淋巴漏4例4条(4/170),继发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9条(9/170),出现下肢水肿5例7条(7/170),皮下血肿和硬结51例63条(63/170),隐神经损伤足靴区麻木10例10条(10/170),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6例6条(6/17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应全面评估和综合处理,并关注围手术期的治疗细节,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cMurrich最早发现左下肢肿胀继发于左髂静脉受压,迄今已近百年。May等和Cockett等分别于1957年和1965年对此进行解剖和临床描述,南此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严重者可产生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及静脉性跛行,且易继发深静脉血栓.1999年4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介入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6年3~10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3例(55条肢体),全部患者曾在术后半年进行随访并比较了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术后4年再次以同样方法评价其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保持良好,与术后半年随访时无明显差异。4例当时未行高位结扎的患者,再次出现浅静脉曲张,且深静脉存在返流。结论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浅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激光闭合术或剥脱术均可有效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且效果保持良好;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是保证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C5~C6级)患者(93条患肢)接受彩超及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分析病因,并根据不同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主干剥脱、穿通支结扎、髂静脉支架置入、溃疡面的综合处理等。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术后溃疡面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1.0±4.5)个月,溃疡均无复发。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患者均应行下肢静脉彩超及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找准病因,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作者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185例217侧下肢的静脉曲张进行了治疗。209侧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腿段大隐静脉剥脱术,217侧加作PCCS。术后近期静脉曲张治愈率i00%,溃疡愈合率93.9%。对129例146侧肢体进行了随访,时间6个月~16年(平均7.5±0.7年)。小腿部静脉曲张复发13例(8.9%),溃疡复发10例(17.9%)。彩超证实均伴有下肢深静脉辦膜功能不全Ⅱ°~Ⅲ°。PCCS可全部闭塞小腿部广泛极度曲张的大小隐静脉,皮肤不留切口疤痕,有助于溃疡愈合,简单易行,创伤小,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低,为一种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理想手术方式。下肢深静脉辦膜功能不全Ⅱ°~Ⅲ°以上的病例应同期加作深静脉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应用LMWHC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及常规护理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C(2 5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通过B超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确定DVT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降低(0.6%vs.7.6%,χ~2=307.2,P0.05),APTT时间延长(29.6 s vs.52.2 s,t=22.8,P0.05);两组患者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IT。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介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5例2周后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5例小腿溃疡直径>3 cm者再行植皮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6个月并穿弹力袜. 结果所有病例髂静脉介入及动静脉瘘手术取得成功,术中取出血栓较少,多为陈旧性.出院时26例肢体肿胀明显缓解,4例轻度肿胀,5例缓解不明显.随访26例,时间3~24个月,22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例仍有肿胀.11例原有足靴区溃疡愈合良好,色素沉着而积缩小,1例溃疡植皮术后12个月复发,再行静脉交通支离断及植皮术后愈合.随访时均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20例髂股静脉通畅情况良好;2例左髂静脉内膜粗糙、管径狭窄;4例左髂静脉内无血流信号.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髂静脉病变多以狭窄为主,可以通过介入联合动静脉瘘的方法治疗.股胭静脉的再通情况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肢腘静脉肌袢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7年1月~2001年6月,选择经过彩色多谱勒、静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7例(27条)下肢,病程2~32年,平均17.4年.均有浅静脉曲张;其中小腿沉重感25例;肿胀22例;足靴区色素沉着25例;单侧慢性溃疡19例;2例曾行单纯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静脉压静息直立时平均为(11.00±0.73) kPa, 活动后平均为(9.14±0.68) kPa.均行腘静脉肌袢成形术,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有12例行腔镜下交通支结扎. 结果术后27条患肢静脉压活动后平均下降为(5.94±0.82) kPa.与术前活动后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期疗效良好,小腿沉重感及肿胀完全或基本消失,溃疡创面在2周内愈合.术后22条患肢获2~6年随访,21条患肢疗效优良,无复发;1例随访3年时因肌袢粘连导致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腘静脉肌袢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DVT患者资料。采用经患足外踝小隐静脉切开或穿刺置溶栓导管接触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7~10 d后,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予抗凝、活血、穿着弹力袜等,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 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因急性肺栓塞和髂股静脉大量漂浮血栓,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术,其中永久滤器5例;单纯球囊扩张35例,联合支架置入51例。术后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并发症,调整用药后消失。82例获随访6~36个月,管腔通畅率91.46%(75/82),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血栓消融。 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后、一期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同时支架置入)在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溶栓后造影检查存在髂静脉梗阻者,同时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健患肢髌骨上、下缘15 cm的大小腿周径,并分析静脉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溶栓导管的放置时间为(7±3)d,尿激酶用量为(358.32±69.38)×104 U。本组共置入35枚巴德支架(35例),4例行球囊扩张,2例放弃治疗。治疗前后健患肢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为58%~75%、(61±10)%,术后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后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2.86%(29/35),髂静脉一期通畅率为100%(39/39)。随访期间1例髂静脉闭塞未处理者血栓复发,1例患者因髂静脉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过长,导致右侧急性血栓形成;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在导管溶栓基础上,一期解除髂静脉梗阻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1月至2000年6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级患者189人,245条肢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3条肢体和对照组11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试验组同行行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为87%,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为3.3%,症状及体征有极大的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单独进行浅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采用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继之电凝大隐静脉主干,点式抽剥法剥脱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30°,穿循环驱动压力袜3个月。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个月,腿部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及静脉残留,1例术后1年后复发。提示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低﹑术后静脉残留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15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94侧患肢),单纯行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主干结扎)56例(83侧患肢),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大隐静脉主干及五个分支均结扎)92例(99侧患肢),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并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0例(12侧患肢);术后观察下肢疼痛、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情况。结果:158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4个月,疗效满意。1例术后2个月复发,1例术后大隐静脉主干血栓样硬结现象较明显,1例隐神经损伤残留内踝区麻木。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穿刺代替切口、简化操作、恢复快、腿部不留瘢痕或减少瘢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和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探讨二者改善深静脉倒流的程度是否有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60例(70条肢体)住院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激光腔内闭合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并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返流的改善无差异(P〉0.05)。股浅静脉和胭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P〈0.05),但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术式,并且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当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时早期手术可能延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