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佐梅 《当代护士》2018,(1):126-12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80例,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间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及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筛选出患者麻醉苏醒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89%,躁动组与非躁动组在全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导尿管留置、麻醉诱导后导尿管留置、糖尿病发生率、术中补液量、术后镇痛、术后贫血、手术时间及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ASA分级、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输液、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应对高危人群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秦心怡  刘雁 《全科护理》2020,18(15):1813-18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8例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病人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7%;单因素分析显示,苏醒期躁动者年龄(≥60岁)、性别(男)、白细胞计数异常、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躁动者(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病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留置导尿管及术后疼痛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全麻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230例,根据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1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7.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留置胃管/导尿管、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方法、苏醒方式、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5、0.030、0.001、0.038、0.004、0.002、0.008、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3.020,95%CI 1.295-7.042)、留置胃管/导尿管(OR=4.213,95%CI 1.800-9.861)、单纯吸入维持麻醉(OR=2.918,95%CI 1.327-6.417)、药物催醒(OR=3.268,95%CI 1.136-9.404)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为保护因素(OR=0.323,95%CI 0.149-0.700)。结论男性、留置胃管/导尿管、单纯吸入维持麻醉、药物催醒是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讨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搜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其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病例,并调查分析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16例,占比26.67%。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方式、胸肺科手术、术后镇痛以及导尿管的处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手术时间延长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辅以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高危因素,由此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术后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与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高危因素。结果 194例全麻术后患者中发生苏醒期躁动35例(18. 04%)。男性、术后未镇痛、留置导尿管、药物催眠、不同手术类型是影响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导致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高危因素较多,护理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预防,杜绝或降低苏醒期躁动潜在风险或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以期为临床开展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行麻醉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法获取病人基础信息,借助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评估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状况,统计苏醒期躁动病人例数,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其效果.结果:苏醒期躁动病人5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药物催醒、术后疼痛、留置导尿管、术中低体温、术前焦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或<18岁、药物催醒、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留置导尿管、术中低体温、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P<0.05);研究构建得到,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P苏醒期躁动=1/[1+e-(-7.430+0.834X1+1.159X2+1.326X3+1.281X4+1.405X5+1.103X6)];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最佳截断值为6.3分,敏感系数为0.843,特异系数为0.874,Youden指数最大为0.717,预测准确率为98.00%.结论:麻醉手术病人易出现苏醒期躁动,且其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能实现对苏醒期躁动风险的有效识别,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3326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79例发生苏醒期躁动,2947例患者未发生苏醒期躁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置管情况、麻醉情况、用药情况及出血量、疼痛、低体温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引起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为引发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患者全麻患者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麻醉苏醒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超前镇痛、安全防护、术后复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对1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其中发生躁动的36例,未发动躁动的126例。对引起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6例患者中,发生1级躁动12例(33. 33%),2级躁动17例(47. 22%),3级躁动7例(19. 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腹痛史、家庭支持、性格、心理状况、麻醉前留置导管、出血量、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引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引发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危害的认知,减少诱发因素并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脏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2例肝脏术后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后躁动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肝脏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02例肝脏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53例,发生率为26.23%。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脏术后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术中应用罗库溴铵和七氟烷、肝门阻断时间长及术前合并肝硬化。结论应加强全麻苏醒室医护人员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交接班,掌握患者术中罗库溴铵和七氟烷等麻醉用药情况、肝门阻断时间及患者术前肝硬化程度。术后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评分,及早采取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以降低肝脏术后全麻苏醒期间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66例经全麻手术患几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患儿躁动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患儿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46例,发病率12.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类别是患儿发生躁动影响因素(P〈0.05),性别、ASA分级、手术部位则对患儿躁动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成人高,低龄、静脉全麻、长时间手术和急诊手术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前列腺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导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对98例前列腺手术全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其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进行分组,将未出现膀胱刺激征者设为对照组,将出现膀胱刺激征者设为研究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法分析前列腺全麻手术苏醒期导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发生膀胱刺激征12例,发生率为12.24%;经单因素分析,导尿管置入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室内温度、术中输液量、导尿管直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苏醒方式、麻醉维持方式、术前应用咪达唑仑及术中未应用右美托咪定等均为前列腺全麻手术苏醒期导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法分析显示,手术室温度(<22℃)、导尿管插入次数(≥2次)、麻醉维持方式(静吸复合麻醉)均为前列腺全麻手术苏醒期导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全麻手术苏醒期导尿管膀胱刺激征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室温度<22℃、导尿管插入次数(≥2次)、麻醉维持方式(静吸复合麻醉),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提高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患者对导尿管耐受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手术日单双将116例MPCNL患者分为观察组(单日手术者,52例)和对照组(双日手术者,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认知行为干预及术后运用分散注意力方法控制尿道刺激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72 h对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及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分值.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72 h对留置尿管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CNL患者对尿管刺激应激是完全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去降低应激水平,提高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提高苏醒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78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在6378例患者中有668例发生躁动,其中导尿管刺激、术中镇痛不够、患者对气管导管不耐受、肌张力未完全恢复而意识恢复等是导致躁动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和加强病情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减少躁动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不良刺激下躁动的发生率,手术类型及麻醉相关因素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3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4%;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3.5%、25.1%和17.9%。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及术后镇痛方式下躁动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5%和37.1%;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4.0%;术后使用止痛药患者躁动发生率为7.5%,低于不使用止痛药患者的19.7%。结论重视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全麻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方法,观察组于麻醉前在常规导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和苏醒期末、术后12 h尿管刺激反应躁动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29.25%发生苏醒期躁动,68.87%发生苏醒期末尿管刺激反应,40.57%发生术后12 h尿管刺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80.19%,91.51%,8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47,8.236,12.257;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情况,应当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全麻并给予留置导尿管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和躁动分级、苏醒期末及术后12h尿路刺激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末尿路刺激发生率及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尿路刺激发生率及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尿路刺激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沟通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下行鼻内镜双侧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 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窜护士心理护理,术后麻醉医生常规拔管苏醒,实验组增加苏醒期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躁动评分、术后鼻腔止血效果及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鼻腔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沟通护理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减少鼻腔渗血,提高苏醒期安全性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全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留置尿管时机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术中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减轻术前患者插尿管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10月150例全麻手术术前需导尿的成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A组患者术前在病房导尿并留置尿管,B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导尿并留置尿管;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为患者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比较三组患者导尿前及导尿时的生命体征、全麻复苏期躁动、舒适度的情况及麻醉复苏时间。结果通过分组研究,C组即麻醉诱导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在全麻复苏期躁动最少,尿道刺激症状少,舒适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麻醉诱导期留置导尿管,既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又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