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39岁,因"慢性咽炎20年,未随诊治疗,明显咽部不适1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形态可,腺体回声均匀,于左叶上极背侧见一大小约7 mm×6 mm×6 mm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图1);CDFI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X线钡餐造影提示:食管颈段小囊袋状结构,考虑食管小憩室,余食管各段未见明显占位(图2)。再次行超声检查并配合加压、饮水实验,结合X线钡餐结果诊断为咽食管憩室。讨论:咽食管憩室指咽食管连接部的食管壁一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局限性突出于食管壁外,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突  相似文献   

2.
<正>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是较少见的咽部良性病变,病因为食管壁局部发育薄弱,食物通过食管腔时管壁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覆盖上皮的囊袋样腔隙,超声表现为紧邻甲状腺的类圆形病灶。咽食管憩室发病早期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临床检查时与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病变不易鉴别,主要依据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超声可清晰显示咽食管憩室的位置、大小等形态特征,为术前定位提供诊断信息[1],但对直径小于10.0 mm的咽食管憩室术前超声  相似文献   

3.
陈霞  苏静 《天津护理》2016,24(5):445
正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属于非常少见的病种。按照憩室的大小,可以将咽食管憩室分为小憩室(3 cm)、中等憩室(3~6 cm)和巨大憩室(6 cm)3种。临床上巨大的咽食管憩室异常罕见,根据巨大咽食管憩室形成的部位不同,巨大咽食管憩室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憩室开口于颈段食管侧壁,Ⅱ型为憩室与食管共同开口于咽部,憩室为盲袋状,与颈段食管并行[1]。对于巨大的Ⅱ型咽食管憩室,既往没有一个安全、微  相似文献   

4.
<正>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系咽下缩肌斜行和横行肌纤维软弱部位(Killian缺陷区)的黏膜疝出,临床易与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病变相混淆,导致误诊。本组回顾分析了13例咽食管憩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咽食管憩室的认识,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食管憩室是一种常见病,但发生在颈部的咽食管憩室比较少见。该病在超声检查中极易误诊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需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咽食管憩室的声像图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结肠憩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是食管上最常见的憩室,位于咽和食管交界处。目前主要以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食道胃镜检查进行诊断,而食道胃镜检查对咽食管憩室的检出率低,仅为0.76%。本研究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8167例健康人群体检中检出咽食管憩室8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例咽食管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中,术前6例误诊,其中5例误诊为甲状腺肿物,1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管囊肿。1例"颈部脓肿,窦道形成"多次手术,患者于术前确诊为咽食管憩室。7例经确诊后皆行食管憩室切除,分层缝合食管壁。全组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前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术中发现甲状腺左叶后方囊性包块时插胃管以鉴别此病。采取手术切除憩室,分层缝合食管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系咽下缩肌斜行和横行肌纤维间软弱部位(Killian缺陷区)的黏膜疝出[1],该病是食管少见的良性疾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咽食管憩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探讨其超声漏误诊原因.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17例咽食管憩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钡餐检查、颈部CT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3.6±5.8)岁.患者均为健康体检时发现. 2.仪器与方法:采用Esaote MyLab90、Esaote MyLab60、Esaote DU6、Aloka SSD4000、Philips iU22、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 MHz.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咽食管憩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在咽食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检查诊断为咽食管憩室8例的二维及多普勒检查方法。结果本组共8例病灶,其中5例确诊为咽食管憩室。其余3例病灶,1例病灶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憩室,1例病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病灶失访,故均予剔除。结论咽食管憩室超声声像有多种表现,配合吞咽动作扫查简便快捷,可作为超声识别咽食管憩室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健康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并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手术证实的26例咽食管憩室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病灶中25例位于左颈部,1例位于右颈部。26例憩室周边均可见类似声晕样低回声。4例憩室表现为无-弱回声为主,内部见少许点状强回声;22例憩室内部回声不均质,内见点片状杂乱强回声,部分后方伴"彗星尾征"或声影。加压后有18例可以清晰显示其与食管壁相连续。饮水后,17例病灶内可见液体流入,内部回声发生改变,9例病灶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均质回声病灶,内见点片状强回声,周边低回声环,加压后显示与食管壁相连续,饮水后内部回声改变是咽食管憩室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结合加压及饮水后多切面扫查可提高诊断咽食管憩室的准确性,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2.
<正>咽部憩室是咽与食管移行处管壁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囊袋状结构,又称Zenker憩室,为成人咽部常见的良性病变,发病早期憩室较小,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咽部不适。由于临床触诊较难区分咽部憩室、甲状腺或颈部肿块,以往多采用CT或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咽部憩室。近年超声影像检查较多应用于咽部憩室的诊断,但目前不同类型咽部憩室超声图像分析的研究报道尚少[1-2]。本研究对术前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咽部憩室患者的临床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咽食管憩室的发病因素及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咽食管憩室误诊为颈部及甲状腺肿物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男性,均因体检在外院或我院行甲状腺超声以颈部或甲状腺肿物收入我院。入院后1例经颈部增强CT扫描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咽食管憩室,予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经颈部增强CT扫描及食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咽食管憩室,患者要求出院观察,失访。结论对可疑咽食管憩室者,应仔细查体并行甲状腺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漏诊;确诊者应定期复查或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腔内血进入血管壁间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血管壁膨出破裂,也有可能动脉壁滋养动脉破裂造成的原发性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1]。IDA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颈动脉系IDA和椎-基底动脉系IDA。颈动脉系IDA发生在颅底颈动脉管外口以上部位。椎-基底动脉系IDA发生在枕骨大孔以上部位。  相似文献   

15.
心室憩室与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少见的先天性心室憩室与先天性或获得性心室疝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先天性心脏憩室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先天性心包缺损所致的心室疝1例和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2例,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先天性心室憩室的超声心动图共同特征是心室腔局限性向外膨出,口较小,体部较宽较深。可分为有收缩性的肌性心室憩室和纤维性心室憩室。有收缩性的肌性心室憩室部位的室壁较薄,心肌回声与其他部位的心肌大致相同,与室壁呈同步运动。纤维性心室憩室的壁很薄,回声增强,无心肌组织回声,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憩室无明显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大小无明显的变化。心室疝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心包缺损引起,二维超声心动图见心室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回声增强,心室壁及心室疝呈同步的收缩和舒张。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室憩室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作用,对先天性心室憩室、心室疝与室壁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下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好发于环状软骨后区、梨状隐窝、咽后壁等部位,易发生局部浸润和扩增,常累及食管及口咽[1-2]。目前,下咽癌侵及食管且无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该手术涉及颈、胸、腹等多个部位,其风险高、创伤大,有研究显示,此类手术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0%~74.3%[3]。2020年5月4日,我院收治1例下咽癌合并糖尿病侵及颈段食管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游离空肠切除移植+气管造瘘+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食管憩室为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同的囊袋,可位于食管各个水平。个别病例会导致严重的气管食管瘘,当食管气道瘘是源于食管憩室时,应尽早选择手术治疗,本院收治1例食管中段憩室并食管气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饮水呛咳、上腹痛10年,加重10 d于2015年3月7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水呛咳,而无明显进食呛咳感。伴腹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憩室是指左心室壁局部呈囊状膨出,属于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心室憩室的一种[1,2]。研究发现,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左心室憩室的发生率在0.05%左右[3]。本文报道3例婴幼儿左心室憩室并讨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高频超声检查中发现并经内镜和X线确诊的13例咽食管憩室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重点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及其与食管关系,结合按压、饮水、吞咽动作等观察病灶变化。结果 13个病灶均位于甲状腺左叶后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内部有强回声的混合性包块,形态规则,壁多不厚,边界清晰,根据病灶内含气量的多少表现分为3型;吞咽活动时所有包块与甲状腺呈相对运动,按压时包块可压缩变化8例,饮水时6例包块内部可见液体流动。结论 咽食管憩室具有一定的高频超声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饮水、吞咽动作及加压等辅助方法能有效地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切除术,由于局部解剖关系复杂,常造成手术的困难和危险,如胆管、胰管的损伤、十二指肠瘘等。这些并发症后果严重,甚至造成死亡。笔者参照Wolfson·N·S等的大量尸解资料,在手术中采用经十二指肠腔内外结合寻找憩室,逐层解剖憩室壁;直视下修补十二指肠壁的缺损并切除憩室的方法,感到稳妥可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