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肝脏》2017,22(3)
目的探讨MELD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331例,分为生存组(208例)和死亡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MELD评分和血清PCT。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患者的TBil(330.9±81.9)μmol/L比(245.5±67.7)μmol/L、Cr(94.9±23.8)μmol/L比(71.2±29.3)μmol/L、INR(2.5±1.0)μmol/L比(2.1±0.6)μmol/L、MELD评分(26.2±6.5)比(22.0±5.8)、血清PCT浓度(1.3±0.3)μg/L比(0.5±0.2)μg/L均高于生存组,血清Na~+水平(128.9±14.1)mmol/L比(133.8±9.3)mmol/L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LD评分、血清PCT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近期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8、0.65μg/L。MELD评分联合血清PCT判断乙型肝炎相关ACLF短期预后的AUC为0.880,高于单独MELD评分的AUC0.820和PCT的AUC0.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PCT对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SSH-ACLF模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并服用解毒化瘀颗粒的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价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196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WBC、RBC、Hb、Plt、ALT、AST、Alb、TBil、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A、血氧饱和度(SPO2)及吸氧流量(FiO2)、平均动脉压;收集患者相关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HE)、腹膜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2种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根据ROC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取每个评分预测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中药组患者外周血ALT、TBil水平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WBC、TBil、PT、INR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PTA、Hb、Alb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年龄和D-二聚体(D-D)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1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6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肝病、ALT、AST、TBil、Alb、D-D、PT、纤维蛋白原(FIB)、PTA、INR、SCr、血清钠(Na),并计算MELD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估预测变量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两组间年龄、TBil、D-D、PT、PTA、INR、SCr、Na、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88...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70-107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联合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后9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n=53)和死亡组(n=70)。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入院24 h内患者TBil、ALT、AST、GGT、ALP、SCr、Alb、前白蛋白(PAB)、INR、WBC、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中性粒细胞计数(NE)、Hb、PLT,并计算PWR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预后的关系,并建立MELD评分联合PWR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约登指数、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单独MELD评分和MELD评分联合PW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者评价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TBil、ALT、SCr、INR、WBC、MO、NE、Hb、PLT、PWR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Bil、SCr、INR、WBC、MO、NE、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WR(OR=0.883,95%CI:0.798~0.977,P=0.016)和MELD评分(OR=1.442,95%CI:1.225~1.698,P0.001)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MELD评分联合PWR(AUC=0.895,95%CI:0.827~0.94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高于单独MELD评分(AUC=0.842,95%CI:0.765~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联合PWR可以提高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 R15)与其他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变化,评判ICGR15对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即PDD法),检测入院时ICG R15,同时检测常用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GG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胆固醇(CHO)。计算MELD评分。同时选取15例慢性肝炎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检测ICG R15及同期Alb、CHE、PTA和CHO。对肝衰竭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随访,确定存活及死亡情况,并对ICG R15、MELD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预后的判断意义。结果(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ICG R15、Alb、PTA、CHE、CHO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G R15,Alb,CHE,PTA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PTA、CHO在肝硬化和肝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时肝衰竭存活组与死亡组ICG R15分别为(50.05±9.04)%、(56.27±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肝衰竭组ICG R15和MELD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二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9%和60.4%,ICG R15对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当ICG R15为52.5%时对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0.6%。(4)肝衰竭组入院时ICG R15≤50%10例,3个月时死亡2例,病死率20%;>50%22例,3个月时死亡14例,病死率63.6%。结论 (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随着病情加重PTA逐渐下降,ICG R15逐渐升高,两者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优于其他指标。(2)比较ICG R15和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别作用,ICG R15对3个月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3)肝衰竭患者ICG R15>50%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LD评分系统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3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61)。在入院24 h内测定患者NLR和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并进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联合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二者结合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TBil、血清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NLR均大于存活组,PTA小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8、-2.064、-3.707、-3.517、-3.410、-5.908、-2.830、4.169,P值均<0.05)。年龄、Cr、MELD评分与NLR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10、1.092、1.305、1.289,P值均<0.05],PTA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72,P<0.05)。MELD评分较NLR的AUC高,分别为0.777和0.680,PTA的AUC为0.304,NLR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43,当PTA=35%,MELD评分为23.29分,NLR为2.06时,对应的Youden指数最大,分别是0.32、0.28和0.43。当MELD评分>23.29,且NLR>2.06时,死亡概率为92.6%。结论 MELD评分联合NLR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82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TBil、血清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以及MELD、MELD-Na、i MELD、MESO评分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i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INR、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肝衰竭晚期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P值均0.001),肝衰竭中期各评分均高于早期(P值均0.001)。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四种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989、41.291、55.406和2.693。四种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相比之下,i MELD评分略占优势,但应用时仍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92例乙型肝炎SACLF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检测入院第1天、第14天患者外周血Hb、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等指标,同时计算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分值,分析Hb与TBil、MELD两者的相关性。结果:SACLF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在Hb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组患者在第14天Hb含量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第14天Hb差值[Hb(d1-d14)]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92例SACLF患者Hb均值为(113.21±22.59)g/L,TBil均值为(342.24±197.22)μmol/L,MELD均值为23.07±9.14,Hb与TBil、MELD均呈负相关(r=-0.508,r=-0.538,P〈0.05,P〈0.05)。结论:SACLF患者外周血Hb下降提示预后不佳,可以作为评估肝衰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酒精性肝炎(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12周)。方法对解放军第302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27例SA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总结SAH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219例)和病死组(10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H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Maddrey判别函数(MDF)对SAH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AH患者MDF分值为(64.0±38.5)分,MELD分值为(19.1±8.4)分。SAH患者基线MELD分值与MDF分值存在正相关(r=0.662,P=0.000)。12周时SAH患者的病死率为33.0%,随MDF和MELD分值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组患者的基线年龄为(49.6±10.2)岁,AST为79.0 U/L,GGT为69.0 U/L,TBil为(320.9±161.7)μmol/L,D/T为0.71±0.10,PT为(29.1±11.8)秒,INR为2.4±1.0,CRE为(200.0±131.3)μmol/L,WBC为(15.3±11.0)×10~9/L,NE为(12.6±10.1)×10~9/L,MELD评分为(25.8±8.1)分,MDF评分为(88.3±54.0)分;存活组患者的基线年龄为(46.2±8.1)岁,AST为54.0 U/L,GGT为35.0 U/L,TBil为(189.2±122.4)μmol/L,D/T为0.65±0.13,PT为(22.9±3.8)秒,INR为1.9±0.3,CRE为(98.3±61.7)μmol/L,WBC为(6.6±4.9)×10~9/L,NE为(4.6±4.5)×10~9/L,MELD评分为(15.6±5.2)分,MDF评分为(52.0±18.5)分。病死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存活组患者的基线TBA[(185.5±98.1)μmol/L]、PTA[(36.7±7.4)%]和HGB[(90.4±21.3)]均高于病死组患者[(154.2±104.6)μmol/L,(30.7±12.2)%,(81.6±27.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1、5.523和3.18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HGB和年龄是影响SAH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ELD和MD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744,MELD对SAH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MDF(Z=-3.068,P=0.002)。结论 SAH患者病情重且近期预后不佳。相对于MDF,MELD能更好地评估SAH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MELD评分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和降钙素原(pro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评价MELD评分联合PCT对判断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广西田东县中医院肝病科ACLF住院患者83例,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TBil、Cr、INR、MELD评分和PCT等的变化。结果①治疗12周结束时,全部83例ACLF患者中共病死40例,总病死率49.43%。②治疗前比较2组TBil、Cr、INR、MELD评分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4、0.644、0.215、1.326、0.053;P=0.554、0.522、0.830、0.188、0.958);治疗第2周后两组间比较,TBil、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1.160,P=0.324、0.250),Cr、PCT、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18.400、4.948,P=0.007、0.000、0.000)。治疗第4周后两组间比较,TBil、Cr、INR、PCT、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6、3.95l、3.571、15.995、8.085,P=0.000)。③MELD评分联合PCT判断ACLF 12周内病死的AUC为0.75 1,高于单纯MELD评分的AUC 0.722和PCT的AUC 0.684。结论 MELD评分联合降钙素原对ACLF患者近期预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3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3个月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5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并发症、WBC、PLT、红细胞比积(HCT)、TBil、ALT、AST、Alb、SCr、PT、INR、HBV DNA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32与其他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结果2组间HCT、PLT、TBil、SCr、PT、INR、HBV DNA、IL-32、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32与TBil(r=0.952,P<0.001)、MELD评分(r=0.850,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IL-32(OR=1.137,95%CI:1.040~1.243,P=0.005)和MELD评分(OR=1.055,95%CI:1.001~1.109,P=0.025)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95%CI:0.981~1.000),优于IL-32(AUC=0.984)和MELD评分(AUC=0.8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65、3.182,P值均<0.05)。结论IL-32、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则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17,(2)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短期预后(随访3个月)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血浆透析滤过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1例患者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前的PTA为(18.33±7.75)%、TBil为(445.66±209.67)μmol/L、MELD评分为(32.08±6.75)分,3次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后第3天,PTA为(29.20±15.07)%、TBil为(396.88±151.78)μmol/L、MELD评分为(29.67±7.7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26、2.042、2.026,均P0.05)。存活组12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合并肝硬化比例为16.7%,低于死亡组的68.9%(χ~2=7.351,P0.05);存活组诊断为肝衰竭至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间隔时间为(2.58±0.67)d,明显短于死亡组的(6.07±4.38)d(t=-4.167,P0.05);入院时存活组合并肝性脑病比例为83.3%,死亡组比例为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05);存活组急性肾损伤(AKI)II期及III期患者比例为8.3%,而死亡组为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1,P0.05)。存活组患者3次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MELD评分下降(8.33±4.19)分、PTA增加(21.72±15.62)%,而死亡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MELD评分增加(0.55±6.66)分、PTA增加(6.38±17.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7、-2.633,均P0.05)。结论 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能改善HBV相关ACLF中晚期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治疗前具有肝硬化基础、肝衰竭病程长、AKI分期高的患者预后差;治疗72 h后,PTA、MELD评分有显著改善的患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警指标及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12年至2015年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出院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其中符合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并在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之前观察到前期病程的病例7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到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CHB-S)患者病程加重过程的82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P、Alb、Glb、TBil、TBA与凝血功能指标PT、PTA、INR的变化速率。结果:凝血功能检查的3项指标差异最为显著,观察组患者PT、PTA、INR的最大变化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6.386×10~(-11)、3.069×10~(-4)、1.905×10~(-11));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中,只有TBil最大升高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65),提示ACLF病例在达标前期凝血指标与TBil较对照组变化剧烈。结论:目前对于肝衰竭预警的研究尚少,已有的预后指标是否存在预警效能也有待验证,预警方法仍需探索。在疾病发作的早期,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预警模型,仍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20,(7)
目的 调查散发戊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原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中心和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戊型肝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63例散发戊型肝炎患者中男性291例,女性72例。年龄分布为:40岁以下38例,40岁及以上225例。第一季度发病的人数为207例,第二季度72例,第三季度41例,第四季度43例。黄疸型肝炎346例,非黄疸型肝炎17例。60岁以上肝衰竭发生率为24.2%(33/136),显著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8.4%(19/227),P0.05。与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TBil更高,CHE、Alb更低,PT延长,PTA下降,住院时间更长,P0.05。与60岁年龄的患者相比,老年组(≥60岁)患者的TBil更高,CHE、Alb更低,PT延长,PTA下降,住院时间更长,P0.05。TBil、PTA、年龄、是否有肝病基础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发戊型肝炎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大多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老年男性,尤其合并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病情重,肝衰竭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冷沉淀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早/中期和晚期肝衰竭组,再根据是否加用冷沉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冷沉淀组.用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离院时转归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中,冷沉淀组PTA、INR及MEL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冷沉淀组PTA、INR、Cr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晚期肝衰竭患者中,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冷沉淀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输注冷沉淀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浓度联合i 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近期预后的病毒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98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选取5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随访1个月后HBV-ACLF患者的预后分为生存组(66例)和病死组(32例)。检测各组血浆DAO、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水平,计算MELD评分。DAO、i MELD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ACLF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AO和i 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HBV-ACLF组患者DAO水平[(105.87±44.76)ng/ml vs(8.65±3.56)ng/ml]和i MELD评分[(44.63±26.63)分vs(4.54±2.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6、14.809,P 0.001)。病死组DAO水平[(116.63±33.54)ng/ml vs(79.65±18.52)ng/ml]和i MELD评分[(56.36±16.63)分vs(28.65±13.24)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4、18.654,P 0.001)。DAO、i MELD评分与AST、ALT、TBil、HBV DNA、TC、TG呈正相关(r 0.4,P 0.05),与ALB、PTA、TC、TG呈负相关(r -0.4,P 0.05)。DAO≥105.87 ng/ml,i MELD≥44.63分的HBV-ACLF患者,其腹水发生率(53.8%vs 15.0%,47.2%vs 7.2)、肝肾综合征发生率(55.2%vs 15.0%,57.1%vs 21.4%)、肝硬化发生率(38.7%vs 10.0%,44.2%vs 5.6%)、肝性脑病发生率(43.6%vs 10.0%,42.9%vs 21.4%)及病死率(40.0%vs 5.0%,42.9%vs 7.2%)分别显著高于DAO 105.87 ng/ml,i MELD 44.63分的患者(P 0.05)。病死组患者ALT [(390.21±10.23)U/L vs(372.32±10.54)U/L]、AST[(452.32±11.25)U/L vs(441.32±9.65)U/L]、HBV DNA [(9.63±2.45)拷贝/ml vs(5.96±2.85)拷贝/ml]、TBil [(13654.36±121.36)μmol/L vs(12065.36±365.21)μmol/L]、PT [(36.96±5.54)s vs(25.63±8.65)s]、PTA [(37.69±5.48)%vs(57.65±5.24)%]、MELD评分[(30.36±5.45)分vs(24.63±5.63)分]、SCr [(149.32±3.25)μmmol/L vs(142.32±2.32)μmmol/L]、DAO [(116.63±33.54)ng/mlvs(79.65±18.52)ng/ml]及i MELD评分[(56.36±16.63)分vs(28.65±13.24)分]显著高于生存组,ALB [(18.32±3.52)g/L vs(26.54±3.45)g/L]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AO≥105.87 ng/ml、i MELD评分≥44.63分、HBV DNA7.69拷贝/ml为HBV-ACLF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OR=2.36、2.48、3.16,P 0.05)。DAO+i MELD评分、DAO及i 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4、0.814、0.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54,P 0.001);DAO与i MELD评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54,P=0.074),均显著小于DAO+i MELD评分(z=11.654、10.905,P0.001)。DAO和i 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显著低于DAO+i MELD评分(P 0.05)。结论高水平DAO和i MELD评分是HBV-ACLF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DAO联合i 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特异度和敏感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12周)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建立新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HBV-ACLF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12周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3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血清钠、PLT、ALT、AST、Alb、血清胱抑素C(CysC),是否有急性肾损伤(AKI)。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INR、CysC、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合并AKI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AKI者(P值均<0.05)。TBil[比值比(OR)=1.013,95%可信区间(95%CI):1.003~1.024,P=0.014]、INR(OR=6.857,95%CI:1.449~32.449,P=0.015)、CysC(OR=2.826,95%CI:1.001~7.983,P=0.050)、PLT(OR=0.982,95%CI:0.964~1.000,P=0.048)是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Bil、INR、CysC和PLT联合建立TICP模型,TICP模型的AUC(95%CI)为0.879(0.776~0.946),MELD评分的AUC(95%CI)为0.760(0.644~0.859),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708,P=0.007)。TICP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情况的准确度(87.05%vs 67.16%)、敏感度(84.62%vs 56.41%)、约登指数(0.70 vs 0.42)均优于MELD评分。结论TBil、INR、CysC、PLT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合建立的TICP预测模型对患者短期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 706、33. 858、17. 781、63. 025、46. 907、7. 514、23. 020、20. 519,P值均0. 05); 233例中仅175例检测了D-二聚体,58例未常规检测D-二聚体。Child-Pugh A、B、C级3组D-二聚体(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93例,Child-Pugh C级4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3±2. 15) mg/L vs (3. 48±4. 25) mg/L vs (4. 24±4. 79) mg/L,F=4. 089,P=0. 018]。MELD≥13组比MELD 13组PT、INR、APTT延长,PTA下降(t值分别为7. 307、7. 602、3. 650、5. 546,P值均0. 05); AUGIB组87例患者中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6例,消化性溃疡9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1例,胃癌出血1例。AUGIB组表现为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ChildPugh分级高(t值分别为7. 178、14. 644、30. 082,P值均0. 05)。APTT和FIB与AUGIB有关(似然比=1. 09,95%可信区间:1. 04~1. 14,P 0. 001;似然比=2. 34,95%可信区间:1. 61~3. 41,P 0. 001)。结论 PT、INR、APTT延长程度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度评分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的增加是平行的,而APTT延长与FIB水平升高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即RNM。方法 回顾性分析HBV-ACLF患者102例,随访患者90 d内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构建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即RN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本组90 d生存48例,死亡54例(52.9%);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并发感染、RDW、WBC、NEU、NLR、TBIL、INR、Cr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而淋巴细胞(LY)、ALB、Na+和PTA显著低于生存组(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RDW(OR=1.410,95%CI,1.149~1.730)、NLR(OR=1.155,95%CI,1.001~1.333)和MELD评分(OR=1.128,95%CI,1.001~1.271)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RDW(AUC=0.826)、NLR(AUC=0.819)、MELD评分(AUC=0.791)和RNM模型(AUC=0.888)具有预测肝衰竭预后的应用价值,其中RNM模型的预测价值最优。结论 我们基于RDW和NLR建立的RNM模型预测CHB-ACLF患者90 d预后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5,(8)
目的了解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HBV-LC患者158例,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治疗组在抗病毒、保肝等基础治疗上行BM-MSC移植术,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保肝等治疗。记录治疗组术前并发症、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随访3年。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中存活与死亡亚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78和8.365,均P0.05),但自发性腹膜炎无明显差异(χ2=0.633,P0.05)。治疗组的ChildPugh评分(CPS)B级和C级的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CPS为B级的患者生存率优于C级。治疗组术后死亡与否的单因素分析发现TBil、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差异显著,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23.4 g/L、MLED评分高于18.37分、TBil高于96.4μmol/L和INR高于1.97为治疗组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BM-MSC移植能够提高HBV-LC患者3年生存率,术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及低Alb和高TBil、MELD评分、INR为BM-MSC移植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