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0~9岁952名儿童,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结果 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的平均测定值为(29.78±12.08)ng/L;其中25-(OH)维生素D严重缺乏占2.63%;缺乏占18.80%;不足占32.77%。不同年龄组儿童的25-(OH)维生素D水平不同(P0.01),男、女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高于春冬季体检儿童(P0.05)。结论绍兴市城区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4~9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那曲县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西藏那曲县防保服务中心就诊的213例0~3岁婴幼儿,按照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5.31±10.59)ng/mL,65例(占30.52%)儿童为缺乏,83例儿童为不足(占38.97%),65例(占30.52%)儿童为充足。各年龄组间血清25-OH-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1~2岁组血清25-OH-D水平最高,0~1岁组最低(F=5.895,P<0.01)。不同季节时期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夏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冬季最低(F=10.722,P<0.05);冬季儿童维生素D缺乏比例最高(x^2=15.175,P<0.01);夏季儿童维生素D不足比例最低(x^2=11.433,P<0.05)。同一季节内,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那曲县0~3岁婴幼儿血25-OH-D水平低,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0~3岁婴幼儿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干预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张家港市9个镇、区健康儿童2 942例,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按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分别对25-羟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并对25-羟维生素D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抽检的2 942例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4.72±4.26)ng/l,其中维生素D缺乏的661例(22.47%),不足1 710例(58.12%);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长,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组、24~36月龄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该市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从围生期开始进行管理,强化维生素D的补充并定期监测,降低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宜昌市夷陵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夷陵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来夷陵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6岁11656例儿童,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进行末梢血25-(OH)D 3水平检测。结果该区11656例儿童末梢血25-(OH)D 3水平为(29.35±7.59)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566例(4.86%),维生素D不足组6579例(56.44%),维生素D充足组4511例(38.70%)。1岁以内婴儿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3岁以后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46,P<0.05)。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春季最高,冬季最低(χ2=504.007,P<0.05)。不同性别间儿童维生素D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841,P>0.05)。结论我区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处于不足的状态,应增加该区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尤其加强学龄前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及冬季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0~14岁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000例0~14岁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水平。结果 25-(OH)D缺乏及不足者634例(63.4%);25-( OH) D水平充足者366例(36.6%)。0~1和1~2岁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 2岁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0~7岁男、女童血清 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7~14岁组儿童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春>冬, 冬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检出率为70.29%, 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论 0~14岁儿童 25-(OH)D平均水平低下, 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特别是在冬季和年长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2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25-(OH)D浓度检测。结果:204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99例,占48.6%;相对缺乏79例,占38.7%;缺乏26例,占12.7%,前两者占总人数的87.3%。血清25-(OH)D以2~3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5-(OH)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2~3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并分析龙泉市2~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龙泉市妇幼保健所健康体检2~6岁儿童进行血清25(OH)D测定,并分析不同性别、季节和骨密度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状况。结果 3 582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59.17±21.69)nmol/L,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24.96%,其中女童为29.68%,高于男童的19.86%(P0.01)。冬春季节儿童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42.94%,高于夏秋季节的2.27%(P0.01)。骨密度不足儿童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55.34%,高于骨密度正常者的18.62%(P0.01)。结论龙泉市儿童维生素D缺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骨密度不足者,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增加外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30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 1 300例儿童中,131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10.08%),246例出现维生素D不足(18.92%)。男童与女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χ~2=1.648、0.301,P0.05),≤1岁、1~2岁、2~3岁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7.90%、6.90%、10.62%(χ~2=22.746,P0.01),且在血清25-(OH)-D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冬季最高(14.55%),夏季最低(6.97%),不同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1);纯母乳喂养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13.00%vs.9.3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1,P0.01);户外活动时间1 h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2 h儿童(14.15%vs.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户外活动时间1 h、纯母乳喂养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与年龄、户外活动时间、喂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郑州市学龄前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指导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体检的0~6岁儿童25-(OH)D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及不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965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3.32±14.06)ng/mL,缺乏与不足占44.04%。不同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及充足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岁组最高,其次为6~11月龄。5岁组男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女童偏高(P<0.05),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儿童25-(OH)D水平比较,夏季组最高,秋季组次之,春季组和冬季组明显较低(P<0.01)。结论郑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较高,尤其2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令人堪忧。临床应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宣教,根据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用药,以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0~7岁儿童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于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25-(OH)D水平检测的所有0~7岁儿童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结果广州市白云区1309例0~7岁儿童的25-(OH)D水平为25.50(13.38~42.80)ng/m L,维生素D缺乏率为20.40%,不足率为52.33%,充足率为27.27%,无1例中毒病例;不同性别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营养状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年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25-(OH)D水平最高,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低,冬季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季节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白云区0~7岁儿童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较高,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最差,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地区0~16岁儿童25(OH)D的水平,为本地区0~16岁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 089例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季节之间的关系。 结果 3 089例0~16岁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为(30.80±13.31)ng/ml,其中25(OH)D严重缺乏者29例(0.94%),血清25(OH)D水平为(7.80±1.26)ng/ml;缺乏者570例(18.45%),25(OH)D水平为(16.41±2.66)ng/ml;不足者1 098例(35.55%),25(OH)D水平为(24.87±2.86)ng/ml;充足者1 392例(45.06%),25(OH)D水平为(41.85±11.56)ng/ml。不同性别间25(OH)D的水平差异也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充足率逐渐降低,严重缺乏、缺乏、不足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中以夏、秋季水平较高,春季较低、冬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地区0~1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充足比率偏低,应注意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及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1941例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4.2±16.9)ng/mL,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4)。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3.4%、3.1%、7.0%、18.8%。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χ2=8.1;均P<0.05)。结论研究对象中2~3岁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2岁后维生素D缺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嘉兴市24 029例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性别、年龄与季节分组,以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2021年2月—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者血清标本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男性与女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分别为(25.06±12.11) ng/ml和(21.22±10.08) ng/m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群25羟-维生素D水平夏秋两季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岁~9岁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最高,20岁~29岁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最低。不同年龄段各组相比,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他组相比,0~9岁组的25羟-维生素D充足率最高,20岁~29岁组与30岁~39岁组的25-羟维生素D缺乏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嘉兴地区人群维生素D普遍不足或缺乏,性别、年龄和季节之间有差异,应重视检测、及时补充,以防止更多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临床指导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禅城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0~6岁体检儿童3 334例,抽取静脉血3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季节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3 334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本地区维生素D营养状况充足率为84.43%,25-羟基维生素D浓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婴儿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维生素D营养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维生素D水平与春、夏、冬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山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阶段男性儿童维生素D缺乏明显高于女性儿童。因此,应重视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及不同季度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0~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对在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16岁2 266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 1)冬春季检测1 204例,血清25-(OH)D为(55.1±19.58)nmol/L,男778例,女426例,血清25-(OH)D分别为(55.2±20.83)和(55.0±19.95)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71.7±27.39)、(59.6±18.25)和(46.9±14.97)nmol/L,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夏秋季检测1 062例,血清25-(OH)D为(67.2±46.89)nmol/L,男670例,女392例,血清25-(OH)D分别为(67.8±51.51)和(68.3±35.21)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98.0±39.97)、(73.0±61.73)和(55.8±16.7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日照不足的冬春季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日照充足的夏秋季(P<0.01)。结论 0~16岁儿童除夏秋季婴儿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全年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均属于不足的水平,并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水平越低,应该增加南京市儿童维生素D摄入量及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尤需重视7岁以上儿童及冬春季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泰州地区部分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了解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儿保门诊儿童共476 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泰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组。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6例儿童中, 维生素D严重缺乏(≤5 ng/ml)占3.15%(15/476); 缺乏(≤15 ng/ml) 占38.45%(183/476);不足或以下(15~20 ng/ml)占17.86% (85/476);充足(>20 ng/ml)占40.55%(193/467) ;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D不足(≤20 ng/ml) 的儿童占59.45% (283/476),其中婴儿组为9.3% (8/476);幼儿组为36.21%(42/467);学龄前组为70.13%(54/567 );学龄期组为90.86%(179/476),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州市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学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3岁以上儿童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抚顺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状况,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A提供依据,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儿科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6 766例0~14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水平。结果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17.85%(1 208/6 766),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43.26%(2 927/6 766)。近四年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45.3%,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10.5%,已较前明显下降。不同性别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血清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逐渐下降,≤1月组及1~6月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6~14岁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在正常范围。结论 抚顺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普遍偏低,0~6月龄婴儿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问题较为严重。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合理补充维生素A,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体检的390例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骨密度,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所有儿童的血清25-(OH) D平均浓度为(28. 93±3. 40) ng/ml,25-(OH) D不足/缺乏发生率为43. 3%(169/390),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并且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骨密度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清25-(OH) D不足/缺乏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血清25-(OH) D充足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P>0. 05)。结论 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25-(OH) D不足/缺乏时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D改善儿童骨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上呼吸道感染(URI)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URI及其反复发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门诊3~6岁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25(OH)D水平及其与URI发生的关系。结果儿童血清25(OH)D水平正常104例(52.00%)、不足60例(30.00%)、缺乏36例(18.00%);在URI发生率、感染频率方面,正常儿童明显低于不足儿童,不足儿童明显低于缺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复URI发生率方面,正常、不足儿童明显低于缺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低于不足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URI感染频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3~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下,血清25(OH)D水平与URI及其反复发作的发生有关,应及时针对25(OH)D不足或缺乏的儿童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以防治URI及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