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钙素原监测老年吸入性肺炎抗菌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老年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CT监测组27例,常规组按经验性治疗方案使用抗菌药物,监测组根据血清PCT浓度变化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临床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疗程PCT监测组为(9.7±2.3)d、常规组为(12.9±1.8)d(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PCT监测组为85.2%、常规组为92.0%(P<0.05);治疗后PCT监测组WBC、N、CRP、APACHEⅡ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平均住院时间(13.9±4.5)d,常规组(19.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考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接收治疗的老年心衰合并感染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1d、治疗后3d、5d和7d时监测PCT水平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PCT的监测结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1dPCT监测结果为(1.454±0.027)ng/mL与对照组的(1.467±0.08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d、5d及7d的PCT分别为(0.728±0.068)ng/mL、(0.436±0.029)ng/mL及(0.228±0.016)ng/m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13.54±2.17)d少于对照组的(20.86±3.69)d,对照组患者凭医生经验用药治疗疗程多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具有准确、高效的临床价值,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比以往经验用药缩短了治疗疗程,节约了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用降钙素原(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收住ICU的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物,PCT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PCT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治疗组CPIS评分为(4.1±1.2)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中除白细胞计数外,中性粒细胞、CRP、CPIS评分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中参考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C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方法,以指导IC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确诊为ICU多药耐药感染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及炎性反应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观察组(6.6±1.2)d、较对照组的(9.8±1.9)d少,且不同时间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炎性水平指标显示观察组的PCT水平(32.6±9.6)ng/L低于对照组的(98.5±21.4)ng/L,对照组CRP(11.5±4.1)μg/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4±2.2)μg/L,白细胞计数观察组(15.5±3.7)×109/L同样低于对照组(32.4±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中PCT检测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缓解了医患的内外在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为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204例骨折手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与治疗组,各102例,普通组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检测PCT,根据PCT改变实施抗菌药物方案,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及炎性反应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39±1.59)d、费用(1 032.54±128.43)元及住院时间(7.49±2.11)d均少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8.493、7.194;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为(31.64±9.65)ng/L、CRP为(5.34±2.46)μg/L、白细胞指数为(13.65±6.32)×109/L,均低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2、6.403、7.432;P<0.05)。结论根据PCT检测结果实时改变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与炎症指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神经重症医院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感染程度,参考早期抗菌药物使用经验,按照抗菌药物是否覆盖病原菌的原则,分为72例早期抗菌药物覆盖血培养结果中病原菌的患者为覆盖组,28例早期抗菌药物未完全覆盖血培养结果中病原菌的患者为未完全覆盖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计算下降率。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前,两组患者PCT、WBC、CR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覆盖组PCT分别为(5.33±2.30)ng/ml、(1.42±1.07)ng/ml低于未完全覆盖组(P<0.05),而两组WBC、CR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第三天、第五天,两组PCT、WBC、CRP、N均低于同组抗菌药物使用前(P<0.05)。抗菌药物使用第三天、第五天,覆盖组PCT下降率为(78.24±8.00)%、(73.36±8.02)%高于未完全覆盖组(P<0.05),两组WBC、CRP、N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第三天、第五天,PCT下降率曲线下面积0.965、0.946,高于WBC、CRP、N下降率曲线下面积(P<0.05)。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0%。覆盖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5.60±1.20)d、抗感染总有效率为98.61%(71/72)、病死率为1.39%(1/72)与未完全覆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ICU神经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风险和感染程度、评定早期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为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依据,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7.
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例入SICU后发生脓毒症患者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浓度,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死亡10例,存活46例;死亡组第5、7天血浆PCT水平(3.47±1.57)、(5.12±2.16)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07±0.47)、(0.99±0.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第5天(16.9±10.1)、(7.9±5.6)分,第7天(19.7±11.4)、(9.7±5.8)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天(10.6±7.3)、(3.9±3.7)分,第7天(9.4±6.9)、(3.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围手术期抗感染疗效中的临床评价,为感染控制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住院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入院后隔日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PCT及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分别为(6.2±2.4)(4.1±2.0)d,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且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血清PCT水平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和非重症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且重症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CT含量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PCT水平的监测在急性胆道系统感染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并能动态监测抗感染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对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指导,为急诊发热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发热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CRP组和PCT组,各33例,常规治疗组以医生经验和患者临床指标检验结果为指导进行抗菌用药,CRP组根据CRP水平为指导进行抗菌用药,PCT组根据PCT水平为指导进行抗菌用药,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累计DDD数、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CRP组和PCT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累计DDD数、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分别为(9.10±2.12)d和(9.11±2.18)d、(18.23±6.32)个和(18.89±7.01)个、(4123.08±128.02)元和(4208.27±182.34)元、(9.01±1.11)d和(8.89±1.02)d、(6932.34±172.34)元和(6980.32±193.34)元,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14.32±6.32)d、(13.01±2.11)个、(6999.23±239.23)元、(12.34±4.33)d和(9443.23±342.34)元;CRP组和PCT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和96.97%与常规治疗组90.91%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急诊发热患者实施临床诊治的过程中,以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指标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SOFA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效果.方法 将ICU住院的107例危重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SIRS组31例、轻度脓毒症组26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5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血清PCT、CRP、SOFA评分在SIRS组(1.76±0.36)μg/L、(53.42±12.44)mg/L、(3.54±1.24)分,轻度脓毒症(2.25±0.74)μg/L、(87.25±13.27)mg/L、(6.75±2.37)分,严重脓毒症组(5.54±1.43)μg/L、(91.73±16.63) mg/L、(8.49±2.83)分,脓毒性休克组(8.82±2.54) μg/L、(112.74±23.57) mg/L、(10.26±3.37)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SOFA评分依次增加(P<0.05);3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较SIRS组显著升高,而各组脓毒症患者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血清PCT、SOFA评分(7.63±2.68) μg/L、(9.06±2.26)分较存活组的(2.37±1.03) μg/L、(5.38±1.87)分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2,7.369,P<0.05).结论 血清PCT、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SOFA评分联合PCT水平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ICU住院治疗的1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46例和非VAP组84例。收集病历问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ICU监测资料归纳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统计并比较VAP组中死亡及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结果 VAP组患者死亡率为41.30%(19/46)高于非VAP组,呼吸机撤机成功率45.65%(21/46)低于非VAP组(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连续使用时间,气管切开和再次插管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VAP死亡患者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2.36±2.47)天、(27.56±2.33)天长于VAP存活患者(P<0.001);通气第5天时,VAP死亡患者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0.42±2.36)分、(8.84±1.36)分高于VAP存活患者(P<0.001)。VAP死亡患者死亡前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3.45±2.36)分、(9.63±1.47)分高于VAP存活患者转出ICU时(P<0.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更易发生撤机困难且死亡率较高,致病因素较多,需加强监控,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肝素结合蛋白(HBP)变化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90例诊断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净化组与常规组两组,其中净化组患者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5、7 d检测PCT、HBP、FDP水平。随访28 d根据是否出现短期死亡(28 d病死率)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净化组从治疗后1 d开始WBC、PCT、HBP、CRP、FDP逐渐降低(P<0.05);常规组从治疗后5 d开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1、5、7 d净化组WBC、PCT、HBP、CRP、FDP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从治疗后5 d开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5、7 d净化组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90例脓毒症患者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入住ICU的VAP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VAP组第1、5天,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CT、CPIS、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CPIS水平(8.35±4.36)显著高于存活组(5.58±3.12),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CPIS水平(9.27±3.04)显著高于存活组(3.35±2.20);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PCT水平(6.3±1.6)mg/L显著高于存活组(3.4±1.6)mg/L,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PCT水平(8.1±3.4)mg/L显著高于存活组(1.6±1.1)mg/L;CPIS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8,P<0.01和r=0.702,P<0.01).结论 动态监测PCT和CPIS对于评价VAP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CPIS、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的临床治疗对策,以及降钙素原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收治的经痰液样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患者14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非多重耐药菌种和多重耐药菌,每组7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14 d、21 d对71例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患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对比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和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在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以及治疗后炎性指标的情况。结果非多重耐药菌种采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低于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05),多重耐药菌种采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低于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84,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9,P0.05);治疗后,两组PCT检测结果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2、6.839、11.287,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CRP、白细胞计数、IL-6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52、7.384、28.391,P0.05)。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患者应选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进行治疗,PCT的检测对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Serum 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 lactate,Lac)与内毒素(Endotoxin,ET)对急诊科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24例;另外选择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内部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清PCT、Lac和血浆ET表达水平;对比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病情况及休克发生情况;将患者的临床指标如PCT、Lac和ET、休克、APACHEⅡ、MODS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造成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18.51±11.22)ng/ml、Lac(6.82±3.14)mmol/L和ET(15.54±10.41)pg/m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9.61±2.88)ng/ml、Lac(4.31±1.82)mmol/L和ET(7.51±3.12)pg/ml均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存活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MODS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T、Lac和ET的高表达水平、休克、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是造成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T、Lac和ET检测应用于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或可作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检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并研究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水平差异,分析感染组患者中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PCT的差异,研究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感染组脑出血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18±1.04)、(5.72±1.54)、(4.92±1.36)和(2.21±0.95)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01)。感染组脑出血中死亡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40±1.02)、(7.11±1.50)、(6.81±1.25)和(4.01±0.91)ng/ml高于存活脑出血患者(P均0.05)。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临界值为6.50ng/ml,特异性为0.620,灵敏度为0.840。结论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升高较明显,血清PCT在预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40例,其中2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早期抗菌药物加强治疗,即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另外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比较2组病例的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并对2组病例的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是目前外科重症脓毒症的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监测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黑龙江省医院的脓毒症患者26例,分为监测PCT组(试验组)和未监测PCT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等。分析PCT等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OFA、APACHEⅡ评分[(5.86±1.89)、(4.15±2.23)分与(17.14±7.42)、(11.32±6.9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SOFA、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4、2.234,均P0.05)。试验组的生存率为92.31%(12/13),对照组为69.23%(9/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确诊细菌感染的金标准,用于监测抗生素疗效,可随时调整抗生素,可判定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助于降低脓毒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炎性指标对于加强医疗科(ICU)脓毒症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效果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转入ICU进行治疗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其中非脓毒症组96例,脓毒症组78例。转入ICU第一天时检测患者PCT、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浓度(Lac)等炎性指标水平,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转入ICU时脓毒症组患者PCT、CRP、WBC、IL-6、La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根据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发现,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以及MODS组间PCT、CRP、WBC、APACHEⅡ以及SOF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Lac、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PCT对于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特异度最高,优于其他指标。结论炎性指标与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PCT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诊断预测价值,其浓度越高提示患者感染程度越重,临床可对其进行观察以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