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肺癌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湘潭市某医院肿瘤科的肺癌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肺癌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表(HA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疼痛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PSQI、HADS、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肺癌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疼痛评分,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7 d的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7 d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疼痛及睡眠质量,并可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胃癌化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程度,提高化疗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情志疏导八法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7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期间给予情志疏导八法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情志疏导八法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对比。方法选取60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相关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心理状况,并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主导的护理措施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护士主导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量表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QLQ-C30评分显著提高(P<0.05),ECOG和HAD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耐受性,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AS总评分和实验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SAS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的康复干预联合中药穴位贴服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行肺癌化疗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及中药穴位贴敷,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多学科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EORTC QLQ-C30中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基于多学科的康复干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癌化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LI-74)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GQ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胸部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NR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肺癌化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和单一症状量表中相应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化疗期间睡眠质量、情绪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第二周期化疗和化疗结束时实验组患者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化疗期简间明心境问卷(POMS-SF)量表总分和紧张-焦虑(TA)、抑郁-沮丧(DD)、疲乏-迟钝(FI)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化疗前、化疗后8周采用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特异性模块(EORTC QLQ-LC13中文版)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满意度问卷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和PSQI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ICU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高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因子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呕吐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龄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睡眠质量,缩短了患者病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经口腔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睡眠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经口腔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焦虑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总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能有效改善经口腔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联合森田疗法的综合心理干预对婚姻状态不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后化疗294例按婚姻状态进行1∶2配对分组,其中对照组(同期现婚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96例,实验组(婚姻状态不良乳腺癌患者)98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综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总分(患者术后14 d、第1、第4和全部周期化疗结束时)。结果:两组心理干预后的SAS、SDS、PSQI、FACT-B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较,个性化心理干预联合森田疗法的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婚姻不良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和生命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及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肺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及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当天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采用味觉数字评分法、化疗相关味觉改变量表(Ci T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味觉数字评分、化疗相关味觉改变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Roy适应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78例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Roy适应模式引导的护理.分别在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和出院后1个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WHFQ)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慢性心衰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Roy适应模式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收集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生理干预、心理干预、改善环境、调整睡眠时间、选择合适药物,规范执行时间、适当使用镇静安眠药等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t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均存在睡眠障碍;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身比较有显著改善;并且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