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调查线粒体疾病患者的心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线粒体疾病心脏受累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年来诊断的90例线粒体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90例线粒体疾病患者中合并心脏病变29例.其中合并心肌病变5例(5.6%),为左心室肥厚2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3例;合并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4例(4.4%),包括三尖瓣或(和)二尖瓣脱垂各1例,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各1例;各种不同程度心律失常20例(22.2%),包括安装永久起搏器者4例(3例在安装起搏器后1~3年才诊断为线粒体疾病),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无症状的心律失常14例(分别是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短PR间期综合征5例,B型预激综合征2例,室内传导阻滞2例).心脏传导阻滞在Kearns-Sayre综合征(9例)中发生率高达66.7%.8例患者检出线粒体基因A3243G突变.结论 线粒体疾病可以心肌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对青壮年心肌病、伴发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应尽可能寻找病因包括进行相关基因检查.此外,对所有诊断为线粒体疾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心肌致密化不全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2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结果:22例患者中对14例先症者3代直系亲属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共发现3个家系,首发症状者均为儿童;2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但未发现栓塞患者;17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异常Q波及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主要累及左室,4例患者局限左室心尖部或左室后壁或下壁,1例累及右室,引起心脏增大、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及瓣膜关闭不全。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有其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明确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行EMB检查的80例患者,按照活检结果的不同,分为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明确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35.0%)经EMB证实为心肌炎。与非心肌炎组(n=52)相比,心肌炎组(n=28)急性病程(<1个月)的比例更高(13.5%vs. 35.7%,P=0.020),QRS波时限显著延长[(102.2±29.6)ms vs.(117.3±22.9)ms,P=0.022],异常Q波、室内传导阻滞、ST段异常及T波异常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此外,心肌炎组较非心肌炎组更易合并心力衰竭(71.4%vs. 15.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病程、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T波...  相似文献   

4.
汪翼 《山东医药》2000,40(10):45-46
目前 ,我国多数医院尚无条件通过检测病毒或做心肌活检来诊断心肌炎 ,一般仍需依靠非创性心脏器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常用的心脏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核素造影等。1.心电图国内外诊断心肌炎指标中都有心电图改变 ,以ST- T改变、心律失常 (包括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为常见 ,可出现 QRS低电压 ,偶有心肌梗塞样 Q波。笔者曾对 112例经病原学诊断证实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 ,发现其异常改变的发生频率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 ( 37.5% )、ST- T改变 ( 35.7% )、各类早搏 ( 33% )、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并随访(17±5)个月。结果 1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6~71岁,其中男性10例(55.6%)。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15例(83.3%)、心悸8例(44.4%)、心律失常导致黑矇、晕厥2例(11.1%)、胸痛2例(11.1%)和血栓栓塞1例(5.6%),此外无临床症状1例(5.6%)。17例(94.4%)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左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异常Q波、R波递增不良及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显示,左心室病变17例(94.4%),双心室病变1例(5.6%),最常累及部位为左室心尖部(18例,100%),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及瓣膜关闭不全,14例(77.8%)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0%。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1例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1例发生心原性猝死。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价值,心脏磁共振是更佳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和心脏结构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中心疑似有先天心血管畸形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或心律失常的孕妇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对胎儿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检出率进行评估,并分析胎儿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异常间的关系。结果 (1)胎儿心律失常30例,检出率为6.25%。类型分布:房性期前收缩14例、室性期前收缩6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2)胎儿心脏结构异常28例,检出率为5.83%。类型分布:室间隔缺损12例、房室共同通道7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络四联症2例、心脏肿瘤1例。(3)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共同通道2例;表明胎儿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异常有合并的情况发生,临床诊断需仔细,以避免漏诊或误诊。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筛选、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和心脏结构异常的无创影像技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 58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DCM,再行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96.6%),房性心律失常43例(74.1%),ST-T改变32例(55.2%)、室性心动过速29例(50.0%).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传导阻滞25例(43.1%),房室肥大27例(46.6%),Q-T间期延长24例(41.4%),异常Q波8例(13.8%)等.结论 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性心律失常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非心律失常组(n=56)和心律失常组(n=30)。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和预后的不同。结果心律失常组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出现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胸痛、晕厥和胸闷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临时起搏器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心律失常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低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心律失常组的心脏各测值与非心律失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心脏超声指标更差,病死率更高,需要更为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及随访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治疗的17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特征为海绵状心肌,多发生于左心室。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者占88.2%)、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分别为88.2%与11.8%)。17例中14例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3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疾患。1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其中13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均明确诊断,另4例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随访10例患者,3例行心脏移植手术,1例死亡。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各异,预后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主要方法,心脏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观察诊断特征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具体包括为心肌回声异常、心腔扩大、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降低等。结论目前针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缺乏临床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异常诊断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重要的观测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25例患者年龄15~75岁,其中男性18(72%)例,女性7(28%)例,其中4例有家族史.首发症状以胸闷气短最为常见共计21例,占84%,19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仅1例出现脑栓塞.所有患者均伴有心律失常,类型多样.14例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均提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中6例超声心动图没有提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其部位均累及左心.结论:NVM发病年龄及症状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栓塞事件少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基本手段.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移植术,并确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病例13例,对受者心脏行大体观察,常规HE染色和PTAH、Masson等特殊染色后光镜观察,同时结合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病史:患者均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脏功能Ⅱ~Ⅳ级,3例自诉有扩心病家族史,1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1例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1例为心脏射频消融术后。(2)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心室运动及功能减低,全心扩大5例,右心室扩大为主2例,左心室扩大为主4例,2例提示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3)心脏移植术前诊断:1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4)病理学检查:心脏质量256~660g,平均417.9g;7例有双侧心室扩张,5例以右心室扩张为主,1例以左心扩张为主。右心室壁切面呈灰白灰黄色相间,部分为灰黄色,心壁变薄,部分左心室壁略显灰白。4例有室壁瘤形成。镜下表现:主要为右心室的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心肌细胞减少,病变可自心外膜达心室肉柱,其中2例左心室镜下病理表现相同,6例伴左心室的纤维化。病理诊断:13例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例伴炎症,7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伴附壁血栓。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病理表现为右心室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部分伴发心肌炎,病变可累及左心室,检出率是同期心脏移植病例的7.1%。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包括影像学在内的多方面检查等方能较客观作出诊断,病理学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将1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有心悸,晕厥发作,心电图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78.95%),频发室性早搏(89.5%),右心室源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8.95%),超声心动图右心室50.80±9.88?mm,右心房48.00±8.79?mm,均增大,右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0.294±0.0812.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可根据发作性晕厥,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功能减退,并排除其他各类心脏和胸肺疾病后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内瘢痕或纤维化的分布特征,为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及导管消融提供线索.方法 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就诊,行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评估患者154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4例,室性早搏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Trio,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标准化的成像方案,完成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心肌钆延迟显像(LGE),分析心肌LGE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15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9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例,无已知器质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122例.LGE阳性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为21.4%,其中在已知的器质性心脏疾病中的比例为59.3%,在临床诊断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分布率11.5%,在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特征分析,符合非缺血性心肌瘢痕分布特征(外膜或心肌中层)占81.2%;缺血性分布特征的占18.8%.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瘢痕发生不少见,深入了解心肌瘢痕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细致的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可能为射频消融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1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随访(11,4-5)个月。结果 心肌致密化不全占同期确诊的各类原发性心肌病的8,1%。发病年龄1.5~71岁,男性占66.7%,家族性发病2例。14例患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心力衰竭,2例患者因心律失常表现为黑喙、晕厥,1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1例患者无症状。心电图均有异常,室性期前收缩7例,心脏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各4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其中17例患者病变局限于左心室,1例局限于右心室,心尖部最常受累(72%),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心肌层/致密化心肌层2.3~3.1,15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室壁弥漫性运动障碍。随诊期间13例患者反复出现心力衰竭,1例患者于确诊后16个月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患者因顽固性心力衰竭于确诊后10个月接受心脏移植,1例患者因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置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未再发血栓栓塞。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情迁延,男性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在原发性心肌病中并不罕见。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脏超声为确诊的首选检查。预后较差,顽固性心力衰竭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是主要死因,心脏移植、置人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能降低致死(残)率,口服抗凝药能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心脏CT检查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04月~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所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展开心脏CT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对患者实施延迟强化检查等。之后将所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本次诊断依据,最终对临床诊断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心功能以及左心室室壁厚度方面,CMR方法同CT方法之间表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选择心脏CT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针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患者的心室形态等诸多方面可以进行有效了解,针对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 测量]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 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清肌钙蛋白、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多以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就诊,NYHA分级多Ⅳ级,NT-pro BNP、肌钙蛋白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心电图示合并有多种心律失常改变;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异性改变,其中累及心尖部7例(39%),累及左室侧、后壁10例(6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年龄分布较广,临床表现以心衰表现多见,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心脏彩超多以左心改变多见,为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