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国各省市医疗机构对中药人才的需求现状,为增强专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基于网络平台,对来自全国(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中药人才培训现状、医疗机构中药人才培养难题和对未来十年中药人才需求预测三大板块.结果:该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优化药斗编排顺序,提高配剂速度。方法调取我院2009~2011年中药饮片门诊处方信息,对其中各种中药饮片出现次数和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率位列前3位的是茯苓、黄芪、党参。结论三年来中药饮片使用频率相对稳定,可按此规律优化药斗编排。  相似文献   

3.
王永清 《中国药事》1991,5(4):226-228
在药品监督管理走向法制化的今天,中药饮片的质量,到了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中药饮片规范化,是强化中药管理,保证中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兹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一、中药饮片炮制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科学内涵的传统技术。新中国成立后,虽曾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了中药炮制标准,但多年来,各地执行情况极不统一,中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饮片行业实行强制认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药房》2005,16(1):54-54
本刊讯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露 ,自2005年1月1日起 ,我国将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强制认证 ,3年后 ,所有中药饮片的生产都要符合GMP(《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药监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中药饮片的生产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 ,基础条件差 ,资金困难 ;二是不重视生产原始记录的收集 ,生产无工艺标准 ,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不到位 ,质量管理系统未能有效运行 ;三是原料药材储存管理混乱。对中药饮片行业实行GMP强制认证 ,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生产监督管理 ,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据国家食品药…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国家局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为做好该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生产、流通、使用的监督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露,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强制认证,3年后所有中药饮片的生产都要符合GMP(《药品牛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0年广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跟踪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情况,找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GMP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如何加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覃向阳  赵倩 《中国药业》2012,21(18):5-6
目的促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进行管理。方法按照GMP管理内容,根据3个主要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强完善的办法和建议。结果与结论GMP认证后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可以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序地生产,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元威  张伟  王广基 《上海医药》2005,26(11):494-495
从2004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实现了在GMP条件下生产,实施药品GMP认证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2003年1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饮片、医用气体GMP补充规定》指明: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认证后的中药饮片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磊等 《中国药事》2014,(3):288-291
目的探索科学监管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技术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亳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出的易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现状和危害。结果与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了染色加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常见品种和常用的染色加重方法,找到严控措施,为科学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海峰 《中国药事》2014,(3):313-315
目的根据县级中医院的特点,探讨其加强中药饮片管理的办法。方法从采购、验收、储存、调剂及人员素质教育等方面,讨论中药饮片的科学规范管理。结果与结论加强计划采购、入库验收、储存养护、调剂及中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可有效促进中药饮片的科学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药饮片处方应用现状,提炼处方点评的4个关键问题,即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大药味处方及超大金额处方,维度集中在超剂量和超数量两个方面.对不合理处方及关键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下一步制定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药饮片合理使用及点评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速完善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董丽丽  李野 《中国药房》2004,15(7):444-445
目的 :加速完善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方法 :介绍中药饮片的涵义、中药饮片质量及炮制对其影响 ,分析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结果与结论 :进一步完善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有利于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刘婷婷  姬俊  牛萌萌  张捷 《中国药事》2018,32(9):1220-1225
目的:考察3种中药饮片蒲黄、柴胡和青箱子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每种饮片选取10个批次,进行需氧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检测。结果:饮片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耐热菌的负载量很高,77%的饮片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43%检出大肠埃希菌,未检出沙门菌。经鉴定,3种饮片耐热菌主要为芽孢杆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主要为γ-变形菌纲细菌。结论: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亟待完善,饮片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毒性中药饮片在儿童专科医院的使用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根据相关法定文件,收集整理2019—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患儿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据,对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和毒性中药使用频率、使用剂量、超药典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6 294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涉及11味毒性中药饮片,处方18 680张,占比28.18%。据年龄组统计,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情况最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口服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数多于外用。使用频数前5位的毒性中药饮片分别为炒苦杏仁、盐蒺藜、炒苍耳子、川楝子和全蝎。9味毒性中药饮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情况,制吴茱萸处方超剂量问题最突出。毒性中药饮片条目数22 309条,单张处方大多使用1味毒性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联用≥2味的共3 913条。结论 儿科临床应用毒性饮片比较广泛,使用毒性中药饮片基本合理。但需警惕毒性中药连续使用、超药典剂量使用以及毒性中药联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192批次中药饮片的验收和退货记录,分析中药饮片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策略。结果对于192批次中药饮片的验收和退货记录进行汇总统计,其中因质量安全不合格而拒收的中药饮片12批次(6.25%),共涉及到58个品种,质量安全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原因主要有来源混淆、掺伪掺假、杂质超标、炮制不合格、含量不合格、过度硫磺熏、变质等方面。结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处理策略,以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吴颖雄  田侃 《中国药事》2013,(11):1135-1137
目的 为优化中药材及饮片的流通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调研访谈的方法,对当前中药材及饮片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分别从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第三方物流模式规划以及科学监管等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方法:结合基层医院中药饮片的现状,分析引起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较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有从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进货质量把关不严格、炮制不到位、仓储条件不达标、上级领导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不完善等。结论:基层医院应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进货、炮制、储存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