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病例资料,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经MRI扫描发现桥小脑角占位。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22例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8例,病理确诊均为胆脂瘤。术后疼痛全部消失,面部麻木3例,短暂呛咳1例,无术后出血、急性脑积水、死亡等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90个月,无疼痛复发及占位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胆脂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MRI扫描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手术切除病变可使多数病例疼痛消失,对于同时存在血管压迫的病例,可配合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2例另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1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15例,疼痛好转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暂时性面瘫、听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及颅内感染。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桥小脑角脑膜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个常见原因,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中要对三叉神经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桥小脑角区原发性MPNST的临床资料,行开颅手术切除。结果病理诊断为MPNST (WHOⅣ级)。术后病人拒绝放化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提示肿瘤复发并转移。结论桥小脑角区原发性MPNST病例罕见,影像学难以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但更应注重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7例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原有面部疼痛或不自主抽搐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随访3~27个月,临床症状和肿瘤均无复发。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于同时存在血管压迫的病例,可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要点及神经功能保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7例,Ⅲ级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88.9%。术后脑脊液耳漏1例,皮下积液1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8.9%,功能保留率为77.8%;听力保留率100%,听力改善率25%。后组脑神经解剖保留率100%。随访29例,时间3~151个月,复发1例,伽玛刀治疗后未见进展。结论乙状窦后入路为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较为安全理想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颅底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并辅以电生理监测,能显著提高病变的全切率和脑神经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2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程度、脑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22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其中面、听神经解剖保留2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4例SimpsonⅢ级切除病人术后均行伽玛刀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3.5年,26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明显增大。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分析颅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出院后于外院行进一步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随访5个月余肿瘤未复发。结论原发于颅骨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术后易复发,需辅以化疗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罕见的颅内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位于桥小脑角区,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肿瘤全切除后均未放疗,随访1a1例复发,1例未复发。结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好发于椎管内及桥小脑角区,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病理学为良性表现,但有易复发、转移等侵袭性行为,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首选手术治疗,对术后肿瘤残留、复发及难以手术的病例,可考虑伽马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例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7例进行术前栓塞。结果 9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发生听力障碍2例、行走不稳1例、饮水呛咳2例、面部轻瘫3例、面部麻木2例、眼球活动受限伴复视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9例均无复发。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脑血管造影及针对供血血管有效栓塞,神经电生理监测,熟练的颅底显微手术技术,是实现肿瘤成功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后颅窝畸胎瘤的影像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颅后窝畸胎瘤病人的CT、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小脑蚓部4例,右桥脑小脑角1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4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提示:成熟囊性畸胎瘤。术后症状大多缓解,术后发生无菌性脑炎1例,癫痫伴精神异常1例,共济失调加重1例。5例病人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5年,1例复发。结论 颅后窝畸胎瘤非常罕见,多发生于中线部位,典型者有特异的影像表现,非典型者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结果。显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的需要;颅神经、岩静脉及重要动脉的保护和处理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手段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手术治疗的20例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5例巨大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术前48~72 h介入栓塞供血动脉。靠近脑干及桥小脑角区6例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结果 20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发生部分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例、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听力减退1例、面瘫1例、脑积水2例。5例术前栓塞均未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15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13例未见复发,1例囊实性肿瘤术后9个月肿瘤呈大囊、多点状复发,1例囊实性肿瘤术后6个月肿瘤呈大囊、单结节状复发。结论 联合应用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神经损伤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手术在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 神经内镜辅助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23例。在显微镜视野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再在神经内镜下观察并切除残余肿瘤。结果 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仍有 18 例通过神经内镜发现肿瘤 残留,内镜下进一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 1 个月内有 18 例原有症状消失,2 例面瘫和 1 例复视患者症状 减轻,1例术前无症状患者术后1周出现迟发性面瘫,经治疗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以防止肿瘤残留,减少并发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8例脑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均行内镜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并全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听神经瘤9例,脑膜瘤8例,胆脂瘤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桥小脑角区巨大占位病变9例,男5例,女4例,年龄9~24岁,平均15.6岁,临床主要表现眩晕、步态不稳和颅高压症状.术前头部MRI及增强显示瘤体主要位于桥小脑角区,瘤体巨大,向上累及桥小脑角区顶层,向下累及桥小脑角区底层,向内侧明显压迫脑干,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法明确肿瘤性质.手术均采用乙状窦后手术入路,术中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室管膜瘤.术后患者恢复状态良好,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例,吞咽困难加重后又缓解1例,有2例均在术后3d出现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经紧急抢救后病情逐渐稳定,痊愈出院.结论 桥小脑角区巨大室管膜瘤,多以青少年患者发病为主,该部位室管膜瘤起源于第四脑室侧孔处之室管膜细胞,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和术中分块切除肿瘤,减少脑干的牵拉和防止脑干过快复位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恶变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桥小脑区胆脂瘤恶变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3岁男性,13年前曾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本次手术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发现残余肿瘤增大,拒绝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生存22个月后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100个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4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肿瘤复发7例(50%,4例为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为部分切除,术后均未曾放疗),中位复发时间39个月,全切术后中位复发时间41.5个月,未全切除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及术后放疗仍可获得较长时间生存。结论血管周细胞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目前手术及术后放疗是较好的治疗办法,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手术治疗的32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采用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4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3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术后3个月KPS评分100分26例,90分3例,80分1例,70分1例,60分1例。术后复发6例,均行γ刀治疗,再次手术5例,其中4死亡。结论 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定性诊断松果体区肿瘤有很大帮助;大多数松果体区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巨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脑桥脑角巨大型肿瘤显微手术策略,以提高巨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15例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手术入路,术中技巧。结果 15例均获全切除,死亡率6.6%,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0%,听神经功能保留率60%。随访3月至8年均恢复日常生活,未见复发。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术中技巧,巨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的16例脑干背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16例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桥脑背侧肿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在术后6个月幕上、椎管内多处复发,家属放弃再次手术,药物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WHO Ⅱ级星形细胞瘤术后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定期随访,没有复发迹象;2例次全切除室管膜瘤因为级别低,术后随访无复发,未进行放、化疗。结论 对于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能够精确了解肿瘤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可以更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并能更好地保护脑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