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护理期间相关时间指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等待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减少输液不良事件,避免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厅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更有效护理门急诊输液患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门急诊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0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输液系统和移动输液系统进行输液护理,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记录并用统计学分析门急诊患者输液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输液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的运用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平均输液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使之具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儿科收治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与一次穿刺成功率、药物配置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1/80),低于对照组的10.00%(8/80)(P<0.05)。结论 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缩短药物配置时间,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12月99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8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追踪方法学护理,比较2组患儿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治疗不良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0%比51.52%,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能够减少患儿急诊静脉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提高患儿父母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12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CRP及TNF-α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CRP、TNF-α水平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患儿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腹痛、腹泻、血便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护理满意,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医院儿科就诊且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单次穿刺时间、穿刺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穿刺时、穿刺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效率、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疼痛感,有利于减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接受输液的儿科患儿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疼痛评分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系统在儿童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8月采用常规输液系统输液的254例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采用无针输液系统的254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针输液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减少护理针刺伤的发生,降低职业暴露风险,还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216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216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108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108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108例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28.70%),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小儿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输液时间、候诊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候诊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小儿急诊输液患儿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流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流程再造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至EGG功情况、临床满意度、不良事件、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至EGG时间、入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流程再造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不良事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娣  胡译心 《妇幼护理》2023,3(9):2127-2129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急诊输液区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01 月期间于我院门 急诊输液区接受治疗的 82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穿刺情况、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 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急诊输液区患儿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不安全事 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优化护理流程对小儿急诊输液室管理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急诊输液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急诊输液流程优化程序。比较两组患儿的急诊输液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责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68%vs 70.73%,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小儿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及职业警惕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缩减(reduction) 、预备(readiness) 、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4R"危机理论的干预措施联合童趣化干预用于急诊输液患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 收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开展常规护理阶段102例急诊输液患儿资料纳入对照组;另外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开展4R危机理论指导的干预措施联合童趣化护理急诊输液患儿102例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穿刺疼痛程度、输液过程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疼痛评分(4.62±1.48)分低于对照组(5.37±1.55)分, (t=3.534, P=0.001);观察组患儿配合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69.61%), (χ2=5.339, P=0.021);而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4.71%),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299, P=0.038);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87.25%)高于对照组(74.51%), (χ2=5.358, P=0.021)。结论基...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9-980
选取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7%,较对照组的3.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2月~2017年10月105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2%)显著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管道脱落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科 《妇幼护理》2022,2(5):1196-1198
目的 研究在急诊患儿静脉滴注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急诊接受静脉滴 注治疗的 72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 不良情绪、舒适度、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情绪自评表评分、Kolcaba 舒适度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72.22%)(P<0.05)。 结论 对急诊输液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