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PCIA组(P组)。N组在麻醉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P组在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P组比较,N组术后4~24 h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补救镇痛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天内,每天的最大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术后48 h内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及局麻药不良反应;N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4.0%),P组发生恶心呕吐19例(25.3%),N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新  胡胜红  王胜斌  陈曦 《癌症进展》2020,(5):479-481,48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ESP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诱导和维持,术中采用喉罩通气,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吗啡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可以缓解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4.
周敏敏  韩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0,(17):3053-3057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4小时止痛效果比较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P组和T组各30例,P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T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两组均给予同等剂量和浓度的罗哌卡因。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和不同时间段患者VAS评分以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组患者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T组,P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T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P组均显著低于T组(P<0.05);P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T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物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与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相比,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5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后6、12、24、48 h安静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恢复进饮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术后3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恢复进饮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早期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王超  周新华  罗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1,(22):3990-399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及复合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术后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值。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天及术后2天时VAS评分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多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复合麻醉组患者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低于术前(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提供更加显著的镇痛效果,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更少,同时能够保护NK细胞活性,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 和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C组)。G组直接行全身麻醉;C组则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辅助下经腋中线入路行肋间神经阻滞,当神经阻滞起效后再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相同,当术中血压或心率大于基础值20%时追加舒芬太尼10 μg。苏醒期追加舒芬太尼直至VAS评分为0。记录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术后2(T1)、12(T2)和24 h(T3)静息时痛觉VAS评分以及术后2和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C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5.2±3.5)和(3.3±1.2)μg,G组分别为(40.5±4.3)和(8.4±2.2) μg,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和T3各时点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45±0.15)、(1.75±0.08)和(2.05±0.12)分,G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2±0.21)、(4.88±0.13)和(4.78±0.16)分,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和24 h各时点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66%,G组分别为20.8%和41.66%,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无1例出现肋间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声辅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全身麻醉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醉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静吸复合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情况,术后24h和48h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输注总量,术前和术后24h的CEA和CA199浓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和24h的VAS评分分别为(0.85±0.81)分和(0.66±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1.65)和(2.13±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输注总量分别为(3.23±1.59)次和(29.71±6.88)ml,48h为(5.54±2.78)次和(60.54±6.9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97±5.76)和(50.34±6.81)ml、(16.88±6.56)次和(81.73±7.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 CEA和CA199的浓度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增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且并不影响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199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军仕  安静  宋红伟  苏孟勤 《癌症进展》2021,19(10):1019-102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53例,全麻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复合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TPVB.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癌术后病人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方法和常规镇痛方法,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配对法选择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各15 例。两组分别用硬膜外腔及传统的肌注杜冷丁的方法术后止痛,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法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用药组(P< 0.01),而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法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术后用药组,并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1.
郭冰  刘玲  李锦成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0):1170-1172
目的:研究使用氯诺昔康对乳腺癌根治术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合理用药剂量。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90例,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于术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B 组于术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16mg,C 组于术前30min静注0.9%NaCl 液10mL。均于术后2、4、8、24h 各时段对患者进行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NRS ),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A、B 组患者术后2、4、8、24h 各时段的NRS 显著低于C 组(P<0.05),A、B两组比较,B 组的NRS 在术后2、4、8h 三时段显著低于A 组(P<0.05),B 组的NRS 在术后24h 虽较A 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两组术后24h 内需使用镇痛药的人数明显少于C 组(P<0.05),但A、B 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乳癌根治术患者预先使用氯诺昔康可以达到良好的超前镇痛目的,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16mg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曲马多PCIA与吗啡PCEA临床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 12 0例。随机分两组 :T组 (PCIA组 ) ,M组 (PCEA组 )。PCA设备 :2ml/h持续输注 ,单次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术后 6 ,12 ,2 4 ,4 8小时观察病人药物用量、镇静镇痛评分 ,满意水平及副作用。结果 T组 4 8小时Tramadol用量 (90 8.2± 5 9.7)mg ,按键次数 (6±1.5 )次 ;M组Mor phine(4 .8± 0 )mg ,按键次数 (0 )次。镇痛效果 :VAS及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优良率 >98%。副作用 :T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 (P <0 .0 1)。结论 曲马多PCIA与吗啡PCEA镇痛效果确切 ,但在副反应方面曲马多PCIA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盆科肿瘤术后镇痛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照用于盆科肿瘤术后镇痛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对照组,舒芬太尼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记录术后4h、8h、12h、24h、48h、72h的心率、呼吸、动态及静态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心率、呼吸、Sp02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I组与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盆科肿瘤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时效的延长作用.方法 选择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2组患者术后均用PCIA泵(100 ml),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1·h-1;DS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舒芬太尼0.04μg·kg-1·h-1);单次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比两组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两组MAP、HR、SP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 DS组VASr低于S组,咳嗽时VASm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72 h、96 h DS组患者VASr、VASm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S组较S组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结论 患者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PCIA镇痛,安全有效,可延长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减少患者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R1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R2组再注入0.375%罗哌卡因7~10 ml,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近;而阻滞范围R1组广于R2组、副作用R1组明显小于R2组。结论 0.18%和0.375%2种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低浓度大容量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神经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其安全性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  相似文献   

16.
丁丙诺啡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科手术应激(包括疼痛)可抑制细胞免疫甚至促进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复发。本研究比较丁丙诺啡与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间40例胃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A组20例)和芬太尼组(B组20例)。A组使用丁丙诺啡背景输注剂量为0.3μg/(kg·h)行术后镇痛,追加剂量为0.3 μg/kg;B组使用芬太尼0.3 μg/(kg·h)行术后镇痛,追加剂量0.3 μg/kg。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取血进行T细胞亚群、NK细胞及血浆细胞因子γ-INF、IL-10测定。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镇痛效果相似。手术后存在T细胞、NK细胞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增加等免疫紊乱,与芬太尼组相比丁丙诺啡组更利于免疫指标的恢复。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细胞介导免疫抑制,选择丁丙诺啡术后镇痛对免疫恢复较芬太尼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患者PCIA的优劣。方法:ASAⅠ~Ⅱ级腹部肿瘤手术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术后PCIA:Ⅰ、Ⅱ、Ⅲ组分别为舒芬尼0.02、0.03、0.04μg/kg·ml,Ⅳ组为芬太尼0.3μg/kg·ml,镇痛不全者加用哌替啶50mg肌注/次。记录各组使用镇痛泵4、24、48、72小时的VAS值、Ramsay评分,呼吸、血氧变化和恶心、呕吐情况及术后3天每天的镇痛液和哌替啶用量。结果:1)VAS评分:Ⅰ组各时点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Ramsay评分:Ⅰ组术后4、24小时评分低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术后48、72小时评分高于其他各组(P<0.05);3)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Ⅱ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情况高于其他各组(P<0.05);4)Ⅰ组术后1、2天镇痛液用量和术后第1天哌替啶消耗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舒芬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PCIA,0.3μg/kg·ml效果良好,少数患者可增加药量,但一般不超过0.4μg/k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肺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和右美托咪定注射,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状况、炎症指标、应激反应状况等.结果 t0时,2组炎症反应、肺脏保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肺癌根治术选用理想的麻醉方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行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肺癌根治术麻醉。记录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开始30 min、拔管时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应用麻醉剂后引起的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麻醉均可导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及HR减慢,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后5 min及手术开始30 min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对照组略平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能够显著缩短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