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血液中锑元素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建立我国一般人群生物样本中锑元素含量参考值和横断面基础数据。方法在2009-2010年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东、中、西部3个地区抽取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18 120名调查对象的全血样品的采集。应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液中锑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我国一般人群血液中锑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我国一般人群血液中锑元素含量中位数为3.46μg/L,其中男性为3.42μg/L,女性为3.48μg/L,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锑元素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8;P0.01)。我国人群血液中锑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国外相关报道。结论自大样本测定、提供了我国一般人群中锑元素含量的可靠数据,也是评估环境污染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18~60岁居民的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在山西平遥县和小店区调查18~60岁居民膳食,分别于4个不同季节,每个季节采取7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结果 调查对象391人,其中男性198人,城市男性98人、农村男性100人;女性193人,城市女性94人、农村女性99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城市低于农村(t=-6.45,P<0.05),男性高于女性(t=14.00,P<0.05),18~30岁组能量摄入最少(F=2.64,P<0.05),初中及以下最高(F=17.23,P<0.05)。每日脂肪摄入量:城市高于农村(t=11.09,P<0.05),男性高于女性(t=6.80,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初中及以下最低(F=25.86,P<0.05)。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男性高于女性(t=13.79,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05),高中大专最低(F=3.92,P<0.05)。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市与农村每日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每日维生素E、尼克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维生素B6外,不同年龄段每日维生素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受教育程度间每日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尼克酸、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市与农村每日铁、锌、铜、镁、钠、钾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每日钙、铁、锌、硒、铜、镁、钠、钾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段每日钙、铜、镁、钠、钾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都是18~30岁年龄段摄入量最低(P均<0.05);除硒外,各受教育程度间居民的其他矿物元素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山西省391名18~60岁居民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情况间营养素摄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铜、锌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将辽宁省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辽宁省东、中、西部抽取1691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尿液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尿中铜、锌含量,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一般人群尿中铜、锌的分布水平。结果调查对象尿铜几何均数(95%CI)为10.59μg/L,中位数(P50)为10.70μg/L;男性尿铜几何均数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7~20岁年龄组尿铜最高,21~30岁年龄组尿铜最低;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10.69、8.71和12.73μg/L;吸烟与饮酒特征中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锌95%CI为77.26μg/L,P50为85.09μg/L;男性尿锌几何均数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岁年龄组尿锌最高,31~45岁年龄组尿锌最低;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与饮酒特征中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铜、锌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区域特征中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健康中年男性人体成分和骨密度特征,为骨质疏松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常体检的725名健康中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测定其体成分;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T值、腰椎骨量值、股骨T值和股骨骨量值。分析中年男性体成分和骨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变化特征,以及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之间体成分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年龄段男性骨骼肌含量(F=11.20,P0.01)、蛋白质含量(F=11.10,P0.01)、矿物质含量(F=8.33,P0.01)、身体水分含量(F=8.20,P0.01)和去脂体质量(F=8.79,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比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P=0.02;骨量正常组在体质量指数(t=5.15,P0.01)、骨骼肌(t=7.05,P0.01)、体脂肪(t=3.74,P0.01)、腰臀脂肪比(t=2.26,P=0.02)、蛋白质(t=5.96,P0.01)、矿物质含量(t=6.37,P0.01)、身体水成分(t=6.90,P0.01)和去脂体质量(t=6.91,P0.01)等检测指标方面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男性的多项人体成分和骨量呈现流失趋势。通过对人体成分的分析,可对骨质疏松做出早期的间接预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病率.方法 选取在河北省昌黎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50名,随机分为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观察组、健康教育对照组和普通对照组,每组50人.3组小儿出生后满9个月进行血红蛋白和末梢血铁和锌元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12%,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8.05±0.58) mmol/L,锌元素含量为(78.90 ±9.18)μmol/L;健康教育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16%,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7.65 ±0.50) mmol/L,锌元素含量为(71.70 ±11.4)μnol/L,2组小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对照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28%,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7.06±0.65) mmol/L,锌元素含量为(63.02±7.53) μmol/L,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组和普通对照组小儿比较,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儿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组和普通对照组小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儿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宁省一般人群血中铜、锌水平的分布,并分析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辽宁省东、中、西部3个城市的区县中,抽取了2 105名6~60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液样品采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样品中铜、锌水平,分析探讨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以及生活方式中铜、锌水平分布情况。结果调查对象血铜几何均数为783μg/L,95%CI为775~791μg/L,P5、P50和P95分别为555、785和1 059μg/L。男性血铜几何均数(778μg/L)低于女性(788μg/L)(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血铜几何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岁年龄组血铜最高(为853μg/L),13~16岁年龄组血铜最低(为649μg/L);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血铜几何均数分别为706、852和8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吸烟与饮酒特征中人群血铜几何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血锌几何均数为4 158μg/L,95%CI为4 115~4 201μg/L,P5、P50和P95分别为2 657、4 243和5 931μg/L。男性血锌几何均数(4 258μg/L)显著高于女性(4 058μg/L)(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血锌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岁年龄组血锌最低(为3 574μg/L),31~45岁年龄组血锌最高(为4 593μg/L);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血锌几何均数分别为4 315、3 811和4 28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和饮酒人群血锌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辽宁省一般人群血铜几何均数(783μg/L)低于全国一般人群血铜(795μg/L)(P0.01)。辽宁省一般人群血锌几何均数(4 158μg/L)高于全国一般人群血锌(3 996μg/L)(P0.01)。结论辽宁省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锌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区域特征中均存在差异。辽宁省一般人群血铜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一般人群,而辽宁省血锌水平显著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中金属离子铜、铁、锌、钙、镁浓度水平对听力损失的影响,为预防听力损失和施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从事噪声作业的279名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依测试结果分为听力正常组和听力损失组,比较2组间血液中金属离子铜、铁、锌、钙、镁浓度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①听力损失检出率41.94%;男性(70.33%)显著高于女性(2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715,P=0.000).②全血某些金属离子血浓度比较中,听力损失组血锌浓度(t =35.96,P=0.00)、血铁浓度(t=7.87,P=0.00)显著低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组血钙浓度(t=-8.18,P =0.00)、血镁浓度(t=-49.86,P =0.00)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听力损失与血液中微量元素铁、锌和常量元素钙、镁的浓度有关,补铁、补锌有预防听力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了解宁夏银川、吴忠2个市儿童青少年血清微量铁、锌、铜元素水平,为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中小学校抽取学生1 865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定、静脉采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离心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铜水平.结果 宁夏银川、吴忠市儿童青少年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铁为20.10(22.07) mg/L,锌为2.85(2.69) mg/L,铜为0.76(0.39) mg/L,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铁、锌元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9,-1.16,P值均>0.05),铜元素水平女生高于男生(Z=-2.20,P=O.03);不同年龄分期比较,青春期血清铁、锌水平高于青春期前期(Z值分别为-4.05,-6.41,P值均<0.01),青春期铜水平低于青春期前期(Z=-5.53,P=0.00);不同体型儿童青少年3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比较,体重正常组高于消瘦、超重、肥胖组,铁、铜元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5,6.52,P值均<0.01),4组间锌元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与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铜水平相关.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区儿童体内镁、钙、铜、铁、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异常情况,为预防儿童缺乏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健康查体的儿童1 974名,采集手指末梢血20μl,直接加入仪器配套稀释液中混匀待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分析儿童手指未梢血中镁、钙、铜、铁、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年龄段儿童5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ES检验,不同性别组间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974名儿童手指末梢血中镁、铜两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正常。钙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含量呈下降趋势,整体缺乏率为3.70%,超标率为0.66%。铁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缺乏率为12.06%,不同年龄组都存在缺乏,无超标。锌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体缺乏率为19.91%,不同年龄组都存在缺乏,无超标。≥5岁组锌含量女童[(88.16±13.11)μmol/L]高于男童[(82.21±13.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水平及缺乏程度差异较大,了解这种年龄差异对指导不同时期儿童的保健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义乌市学龄前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分布特点,为早期预防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安捷伦200 series AA型火焰原子光谱仪进行检测,对本地区6个年龄段2 035名儿童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义乌市学龄前儿童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人口和本地区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主要以锌、铁元素缺乏为主。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25.5%,且6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20.80%;铜、镁缺乏率不高。结论义乌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是外来人口中的0周岁~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在消化道癌症发生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某院就诊的非癌症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结果癌症病例组的锌、硒、镁含量低于对照组,而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病种分层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组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患者除了锌Zn2+含量外,铜、硒、镁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患者血清锌(Zn)、铜(Cu)、硒(Se)、镁(Mg)与正常人群有差异,微量元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病学特性,对HCV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抗-HCV筛查的人群基本信息,并记录抗-HCV,HCV-RNA载量和HCV基因型结果。结果 2011—2015年间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P=0.568)。各年龄段的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P0.01)。男性HCV感染者各年龄段抗-HCV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P=0.390);而女性HCV感染者各年龄段抗-HCV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1)。武汉地区以1 b基因型最多(71.98%),2 a型次之(17.14%),未发现4、5型基因。结论 HCV感染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深圳市一般人群全血中铜、铁、锌、硒、钴、钼含量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于2016年6月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罗湖区和宝安区常住居民共2 160名(0~59岁),采集其肘静脉血并登记基本信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全血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中位数(M)分别是778.24μg/L、497.97 mg/L、6.36 mg/L、153.44μg/L、0.20μg/L、0.86μg/L;血液中铜、铁、锌、硒、钴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铁、锌和硒在男性血液中含量高于女性,而铜和钴在女性血液中含量高于男性。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锌与硒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年男性视力和晶状体状况,分析中年男性视力与晶状体状况变化规律,为中年男性的视力保护提出建议。方法以2016-01/2018-12四川省某体检机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常规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情况,对视力和晶状体状况进行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年龄与晶状体混浊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晶状体混浊(r=0.219,P0.01);不同年龄段受检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眼:F=11.827,P0.01;矫正:F=6.014,P0.01)。晶状体未见混浊受检者裸眼视力(0.51±0.29)、矫正视力(0.89±0.20)均优于晶状体混浊者(0.45±0.28,0.7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P0.01;t=5.601,P0.01)。晶状体点状混浊受检者裸眼视力(0.44±0.29)、矫正视力(0.83±0.19)低于未见混浊者(0.51±0.29,0.8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晶状体片状混浊受检者矫正视力(0.64±0.34)低于点状混浊者(0.8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晶状体片状混浊受检者矫正视力、未见混浊者和点状混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眼:F=3.397,P0.05;矫正:F=34.440,P0.01)。结论晶状体的混浊对视力有显著影响,早期预防和治疗晶状体混浊对视力保护和改善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连云港地区孕妇铜、锌、钙、镁、铁和铅元素含量水平和缺乏情况,为改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2 831例,按孕周分为3个组,采用原子吸光光度法检测铜、锌、钙、镁、铁和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同时对各元素缺乏率以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铁含量随孕周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r=-0.19,P0.05);铜、锌、钙和镁的含量在早孕组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含量在3个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锌、钙的缺乏率在各个组中都比较高,总体缺乏率分别为13.07%、14.19%和18.76%,铅的超标率为0.04%;不同地区锌、钙和铁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地区孕妇钙、铁、锌元素在各个孕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中孕期时钙缺乏率最高,铁和锌在晚孕期的缺乏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保证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刘建雷  曾赤佳  赵东  饶雪飞  段穗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37-5838,5841
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对其微量元素含量的的影响,了解婴幼儿贫血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采集儿保婴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用微量元素测定仪检测全血铁、钙、锌、镁、铜及铅元素含量。依据血红蛋白含量判断贫血婴幼儿,同时随机抽取与贫血婴幼儿年龄和性别比例接近的未贫血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各微量元素结果。结果贫血组婴幼儿全血铁元素和镁元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钙元素和铅元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全血锌元素和铜元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幼儿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微量元素钙、镁及铅含量与婴幼儿贫血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0~12岁少儿血中钙、铁、锌、镁、铜、铅和镉水平,为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灞桥区0~12岁少儿手指血样4 210例,进行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为0~1岁,1~3岁,3~7岁,7~12岁,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0~12岁儿童钙、铁和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分别为24.94%,19.19%和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和铜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无统计学差异;未见铅镉水平超标;男童和女童在钙、铁、锌元素的缺乏率上存在差异,镁和铜元素在男女童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灞桥区儿童钙、铁缺乏较为明显,锌其次,铜和镁元素基本不缺乏。应提高家长和民众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认识,同时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尽早纠正,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患者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将500例不育患者分成实验1、实验2、实验3共3个组别。采用西班牙SCA精子自动检测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育患者和103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并对其血液和精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各组间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1组血液中镉、铜含量偏高,锌含量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血液中镉、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3组血液中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1、2组精液中镉、铜含量偏高,锌含量偏低;实验3组精液中镉、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实验1组镉、锌、铜、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钙、镁无相关性;实验2组镉、锌、铜含量显著相关,铁、钙、镁无相关性;实验3组镉含量显著相关,锌、铜、铁、钙、镁无相关性。结论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1 339例儿童指血5种微(宏)量元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各年龄段锌、铁、铜、钙、镁缺乏症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 339例在庆安职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4岁以下健康儿童,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末梢手指血中的锌、铁、铜、钙、镁等5种微(宏)量元素含量,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儿童各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锌、铁、钙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普遍较低,5种微(宏)量元素的均值各组间进行比较,7~14岁组儿童指血锌(F=8.67~11.5, P<0.001)、铁(F=10.34~11.77, P<0.001)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儿童.铜、镁缺乏不明显.结论 锌、铁、钙缺乏在儿童中仍较为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20.
北京酒仙桥地区0~6岁散居儿童矿物质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秋  于咏梅  郑东旖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90-2191
目的了解北京酒仙桥地区0~6岁散居儿童体内6种矿物质元素水平,以指导合理添加营养素。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健康检查的2122例儿童手指血钙、铁、锌、铜、镁、铅6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不同年龄段6种矿物质元素平均水平不同,其中钙、锌、铅的不同年龄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种矿物质元素缺乏或超标检出率为钙24.6%、铁9.2%、锌24.8%、铜0.1%、镁0.2%、铅4.1%。③比较不同年龄组6种元素异常结果检出率,锌、钙、铅3种元素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铅平均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高趋势,且血铅均值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矿物质水平对儿童健康的评估具有特殊的意义。铅污染问题在学龄前儿童表现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时干预高危儿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