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居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的乳腺癌门诊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便利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8周的居家有氧运动干预.使用修订的Piper疲乏量表(RPF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8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RPF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227,P<0.05).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RPFS得分较8周前无显著变化(t=0.885,P>0.05).而对照组RPFS得分较8周前明显升高(t=5.379,P<0.01).结论 居家有氧运动可延缓随化疗进行而导致的癌因性疲乏的加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缓解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放射治疗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Piper疲乏量表的得分配对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6周的有氧运动干预。6周后使用Piper疲乏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周后Piper疲乏量表得分观察组(3.56±0.98)分,对照组(5.42±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Piper疲乏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Piper疲乏量表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MBSR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1月11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4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包括133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MBSR可改善乳腺癌患者干预结束时[SMD=-1.06,95%CI(-1.61,-0.51),P=0.0001]和干预结束后3个月(P<0.05)疲乏症状,但在减轻干预结束后1个月(P>0.05)及6周[SMD=-0.27,95%CI(-0.57,0.02),P=0.07]疲乏症状方面效果不明显。[结论]现有证据表明,MBSR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干预结束时癌因性疲乏,但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具体效果还需采用统一测量工具对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疲乏水平进行大样本研究并长期随访,以明确其对疲乏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患者正念干预癌因性疲乏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是癌因性疲乏量表。根据最终文献筛选结果依据Cochrane手册质量评价,由综述管理器软件(RevMan,版本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文献检索确定了8篇文献,包括1042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正念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D)=-0.91,95%CI(-1.33,-0.49),P<0.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基于①癌因性疲乏量表(CFS)②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③疲乏症状量表(FSI)为研究工具相关文献中正念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6.
贾佳  孔晨曦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384-2387
目的:探讨瑜伽联合冥想松弛疗法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化疗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化疗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瑜伽联合冥想松弛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自主意识清晰、表达清楚且不存在抗癌药物Ⅲ、Ⅳ度毒性反应和其他严重疾病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抑郁、焦虑程度及整体疲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肺癌化疗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QLQC30(86.27±1.12)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躯体疲乏(6.32±0.56)分,行为疲乏(5.84±0.71)分,认知疲乏(5.1...  相似文献   

9.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fatigue,CRF)是由于癌症治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如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是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最常见的副反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来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广泛关注和重视,CRF也日益引起了医学护理界的兴趣,特别是针对缓解患者疲乏的措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CRF在护理干预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CRF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主要包括运动干预、音乐疗法、心理干预、饮食疗法、药物辅助治疗、中医穴位按摩。认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缓CRF的发生及其进展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增进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对26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测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况和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疲乏程度得到缓解(P<0.01);生活质量各指标(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干预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标准根治术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实验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锻炼.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5、9周对患者进行疲乏量表,定量负荷运动试验(台阶试验)的测定.结果 实验组的疲乏分数在运动后的4周、8周较之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其术后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系统的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惠者的疲乏,提高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在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应用的差别。方法全面检索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系统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作用对比的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a和SAS,对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1322例患者,其中系统性护理组662例,常规护理组660例。系统性护理组缓解癌因性疲乏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组[OR(95%CI)=3.497(2.838~4.310),P <0.01];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优于常规护理组( SMD>0,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给予运动干预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干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生命质量、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采用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的效果。方法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干预质控小组中的专职主管护师进行系统化、个体化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抑郁焦虑状况、睡眠状况。结果人院第2天,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焦虑状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干预、休息和睡眠干预、社会心理支持、早期有氧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将癌因性疲乏(CRF)定义为:与肿瘤或肿瘤治疗有关的持续存在的主观上的劳累感觉,并有功能障碍,疲乏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2周以上且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由于目前对癌因性疲乏的机制尚未明确,因而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施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癌因性疲乏无明显的改善.本科从2005年至2008年对肿瘤化疗患者共计100例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为女性。均接受化疗和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PFS)评价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问卷(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PFS评分明显下降(P〈0.05),QOL评分明显上升(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7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即日记干预、食疗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RPFS)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RPF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RPFS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RPFS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消除或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化疗前3个疗程的符合乳腺癌诊断患者110例,于化疗前1~2d、化疗中5~7d、化疗后5-7d3个时间点进行癌因性疲乏的测量。结果 化疗中和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等程度,化疗前、中、后的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P〈0.01),化疗后5~7d疲乏最重。化疗前、中、后疲乏程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2.0625,P〈0.01)。影响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化疗前有医疗方式(t=2.24,P〈0.05)、化疗方案(t=2.18,P〈0.05)和疗程(t=3.59,P〈0.01);化疗后有医疗方式(t=2.53,P〈0.05)和化疗方案(t=2.2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和重视癌因性疲乏,尤其是应加强对化疗中5~7d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指导,使护理干预更有依据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 1年6月确诊并符合研究要求的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5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避免了直觉性、经验性护理的盲目性,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和缓解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