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腹泻病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与溯源能力。方法分别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4、GB 4789.5、GB 4789.7、GB 4789.6对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HEC、EAEC)的检测。结果在22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4.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株,沙门氏菌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结论密云县食源性疾病患者在8种常见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氏菌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降低散在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泰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现状,为预防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泰安市2014-2016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收集的1 352份病例中,男性774例(57.2%),女性578例(42.8%)。4-9月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监测报告例数有1 159例(85.72%)。0~<5岁(58.10%)和20~<30岁(12.13%)年龄组为高发人群。阳性检出率为28.8%,其中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177株(13.1%)、诺如病毒174株(12.8%),沙门菌76株(5.6%),副溶血性弧菌18株(1.3%),志贺菌2株(0.1%)。可疑食物分类中肉与肉制品(8.73%)、粮食类及其制品(14.13%)、水果类及其制品(11.76%)、婴幼儿食品(25.37%)较多。 结论 夏季为泰安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儿童及青年人是主要高发人群,致泻大肠埃希菌是致病的主要微生物,诺如病毒是夏秋季致病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2013—2015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总体年均发病率为3.97/10万,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为第3季度(37.57%,4 803 / 12 785),年均发病率最高地市为珠海市(97.61/10万,4 727/ 1 614 200),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占61.35%,7843/2785)和20~34岁(占14.23%,1 819/12 785)为主,20~34岁发病人群中进食场所为餐饮服务业及集体食堂的比例占42.70%(231/541),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为主,总体阳性率16.10%(1 460/9 069),聚集性病例主要以家庭式小型暴发为主(占60.45%,81/134),主要的可疑致病食物是肉与肉制品及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占30.60%,41/134)。结论 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仍以细菌性感染为主、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建议监管部门重点关注20~34岁人群、肉与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3 - 2018 年淄博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3 - 2018年全市各哨点医院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检测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3 - 2018年共报告25 756例,采集标本2 279份,采样率为8.85%,阳性339份,阳性率为 14.87%。年度分析显示2018年病例占比、样本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00%、26.54%。季度分析显示第三季度病例占比最多(40.03%),第二季度样本阳性率最高(17.80%)。年龄组分析,<4岁组阳性占比最多(43.07%),样本阳性率最高为19~28年龄组(20.72%)。其他类别:水果类及其制品,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为22.32%及20.94%;农民病例占比最多(31.20%),散居儿童阳性占比最多(33.63%);散装方式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分别为40.43%及44.84%);家庭病例及阳性占比均最多(分别为77.83%及77.88%)。结论 各哨点医院应继续重视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上报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食源性疾病的宣传工作,做好对民众的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夏季腹泻病患者致病因素分布。方法定点监测医院对2013年7~10月期间就诊腹泻病患者采取用药前大便标本和肛拭子采样标本,进行致病菌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10.7%,沙门菌阳性率2.3%。男性阳性检出率11.7%,女性阳性检出率15.8%。结论夏季是腹泻病高发季节,尤其是与食源性有关的致病因素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严格食品卫生,杜绝病从口入,是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金山区16家监测点医院收集2014-2020年金山区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可疑饮食暴露史和疾病诊断等.描述性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可疑食品暴露史和病原学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西湖区2013年-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的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2013年-2014年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年西湖区共上报肠道门诊病例1 835例,采集粪便样本1 698例,样本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8%,其中副溶血性弧菌40株,沙门菌5株,志贺菌3株;病例中25岁~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29.1%;5月-10月食源性疾病高发;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肉及肉制品类食品是主要的原因食品。结论西湖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西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应继续加强监测,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方法选取门头沟区2家哨点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60例腹泻患者,对病例人口学特征、地区差异、原因食品及购买场所构成比例和患者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门头沟区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人数居多,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发病最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7.31%。肉和肉制品及凉拌菜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原因食品所购场所主要来自农贸市场。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间接地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工作,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金华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分布。方法收集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4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4 095例,男、女比例为1.33∶1,以2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52.60%);职业以农民、学龄前儿童为主;报告的可疑食品最多为水果及其制品。采集粪便样本3 927例进行病原体检测,检出病原体161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55株、沙门菌46株、志贺菌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株,诺如病毒41株。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能较好地反映本市食源性疾病发展趋势,应重点加强农民和学龄前儿童主动监测,降低散在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分布。方法收集舟山市5家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所有就诊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 747例,年龄以0岁~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42.2%),食源性疾病病例数在7月、8月、9月达到高峰;报告的可疑食品中最多为海水产品,占82.0%;实验室分离到阳性菌株105株,阳性率为6.01%,其中副溶血性弧菌62株、沙门菌30株、诺如病毒13株。结论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反映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岱山县2013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岱山县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发生规律,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3年在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符合监测条件的患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及时送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全年采集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285份,样本采集率为100%。实验室分离到致病菌菌株35株,阳性检出率为12.28%(35/285)。其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8株,各类沙门菌7株。结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是评估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张家港市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腹泻病患者信息,并采集患者粪便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3年共采集粪便标本899例,检出147例(16.35%),其中11例(7.48%)存在合并感染;检出各类细菌病毒共158株,其中细菌感染中弧菌属占比最高(45/126,35.71%);病毒感染以诺如病毒为主(29/32,90.63%)。年龄分布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为弧菌属和诺如病毒,感染形式已从单一病原感染向多种病原合并感染转变。需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和卫生教育,引导人们保持均衡饮食,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北京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3起,累计发病人数350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集中在第三季度。高发场所是宾馆饭店。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主要原因食品是扁豆。主要引发事件因素为加工不当。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发季节,应加强对重点餐饮场所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加大对市民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盘锦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就诊病例的信息,采集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根据时间、地区、人群、临床症状、可疑暴露食品、致病性微生物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盘锦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共上报6 425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第3季度为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70.99%);兴隆台区上报2 590例病例(40.31%);男性3 261人(50.75%),女性3 164人(49.2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34岁年龄段(21.04%);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家务及待业人员(28.37%);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69.04%);可疑暴露食品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比例最大(18.44%);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9.00%)。结论 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完善全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加强能力建设,推进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为政府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6月-2014年12月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海淀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54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五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结果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全区肠道门诊就诊病例数和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量峰值均出现在7、8月份,2013年检出阳性率最高在8月,为52.5%,2014年检出阳性率最高在9月,为46.2%;542例采集标本患者中,食源性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占总采集件数的43.2%,总采样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0.97∶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菌株107株,检出率为19.8%(107/54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株数最多为52株,检出率为9.6%(52/542);检出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结论 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者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3—2021年两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系统中的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5 417例,主要以0~5岁组儿童为主(48.57%);5~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53.7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3.89%),暴露场所以家庭自制为主(45.83%);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8.4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22%),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7.76%,创卫前后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危人群是0~5岁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以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大高发季节和婴幼儿的监测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监测哨点医院,扩大覆盖面,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4年1—12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14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6起,发病3 033人,死亡50人。6—8月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占全年总数的62.8%;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7.8%和58.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占总数的33.7%;发病场所以农村家庭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8.6%、58.5%和86.0%;学校食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33人。结论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