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84名,其中妊娠中期27名(孕13~28周)、妊娠后期29名(孕29~36周)、临产期28名(孕37~42周),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结果临产期孕妇APTT水平低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孕妇FIB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后期孕妇PT水平低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孕妇APTT、FIB、PT、D-D、FDP水平变化,可为防治血栓发生及产后异常出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杭州地区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初步建立不同孕期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孕组297例、中孕组299例、晚孕组299例和对照组188例,使用SYSMEX CA-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4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PT、TT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APTT在孕早期变化不大,但在孕中后期明显降低(P0.05)。不同孕期的FIB和D-D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随着妊娠进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血浆凝血四项和D-D在妊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程增加,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孕期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可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为临床处理正常妊娠与临产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D二聚体水平和血浆抗凝血酶3(ATⅢ)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240例,按孕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每组各80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育龄女性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4项、D二聚体及ATⅢ差异。结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随孕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但PT、APTT孕早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TT孕中期组与孕晚期组无差异(均P>0.05);FIB水平从孕早期开始增加(P<0.05);DD水平随孕期增长而增高(P<0.05),但孕早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T3在孕早期组与对照组、孕中期与孕晚期比较无差异(P>0.05),孕早期高于孕中期(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的凝血功能随孕期增加发生变化,表现为高凝状态,临床医生应重视孕妇凝血指标的监测,及时诊治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6例临产孕妇组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显著缩短、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杭州地区497例孕妇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在妊娠各期的变化情况,初步建立妊娠期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孕妇49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孕组164例,中孕组174例,晚孕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59例,对以上4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妊娠各组的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T、APTT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FIB和D-D随着妊娠进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正常孕妇的血浆PT、APTT、TT、FIB和D-D在妊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落在现行正常人群的参考区间,而FIB和D-D在不同孕期的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杭州地区正常孕妇妊娠期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建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6.
王婧婧  王文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7-570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妊娠妇女分别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和临产期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二聚体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在孕早期、孕中期至孕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活酶时间(TT)在妊娠早期至临产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孕早期至孕中期明显缩短(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显著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孕早期至孕中期显著升高(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晚期至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结论:联合动态监测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产高危妊娠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临产孕妇240例,参照上海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分为A级组57例,B级组70例,C级组69例,正常妊娠组44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与未孕健康育龄期女性24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结果各妊娠组PT、APTT值与未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仅A级组显著低于未孕组(P0.05)。各妊娠组FIB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孕组(P0.01),但C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D-D水平随高危妊娠程度加重显著升高(P0.01)。结论凝血常规并不能及时敏感地提示机体的高凝状态,FIB和D-D检测在高危妊娠患者中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5月来院的孕晚期(28~40周)孕妇进行回顾性筛选,共选出健康孕妇97名、妊娠高血压孕妇52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5名、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名,依次纳入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组、重度子痫组,统计各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不断发展,各组APTT、PT、FIB、D-D检测结果变化显著,其中APTT、PT水平下降,FIB和D-D结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液中的凝血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孕妇45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按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临产期四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孕妇血浆PT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孕妇血浆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TT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APTT呈缩短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妊娠中期相比有明显变化(P<0.01),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FI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中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动态监测妊娠期血浆D-D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对于预防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体检健康妇女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组分别于孕中期及孕晚期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及D-D,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以上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D-D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孕中期正常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TT、D-D[(12.47±1.28)s、(190.37±51.07)ng/ml]与正常对照组[(17.01±2.37)s、(101.92±42.37)ng/ml]、正常妊娠组[(16.20±2.05)s、(150.07±48.1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晚期三组PT、APTT、TT、FIB及D-D[正常对照组(12.17±0.62)、(33.81±3.07)、(17.01±2.37)s、(2.67±0.42)g/L、(101.92±42.37)ng/ml,正常妊娠组(10.04±0.37)、(30.37±2.30)、(13.05±2.06)s、(3.19±1.13)g/L、(303.75±75.61)ng/ml,妊娠期糖尿病组(7.95±0.60)、(26.43±2.28)、(9.32±0.61)s、(4.04±0.71)g/L、(420.04±89.07)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均P0.05)。结论妊娠期间对凝血功能及D-D进行检测,可为预防血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的凝血因子水平,探讨凝血指标测定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轻度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重度PE、健康孕妇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D-D)水平;根据有无并发症对子痫前期-子痫孕妇进行分组,并比较两组凝血因子水平;ROC曲线分析凝血因子对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指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严重,PT、APTT水平越低,TT、FIB、D-D水平越高,不同组别的同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PT、TT、APTT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FIB、D-D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T、TT、APTT、FIB诊断重度PE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0.904、0.756、0.855、0.848,其中TT诊断价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凝血指标异常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各凝血因子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童兴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15-1116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产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20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后期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FIB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为早产儿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出生的1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儿44例,中期早产儿50及晚期早产儿71例;另选取同期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 h内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儿及产妇临床资料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APTT 95th%以晚期早产儿略低于早期及中期早产儿,TT随周龄增大出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新生儿PT、APTT、TT较3组早产儿均显著下降(P0.05),FIB则显著升高(P0.05);4组产妇PT、APTT、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存在早期凝血功能降低,检测PT、APTT、FIB、TT水平可以早期发现凝止血功能异常,为早产儿的早期干预、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岳艳  徐莹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02-3203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在孕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产科早期DIC患者设为DIC组,82例正常妊娠妇女根据孕期分为早孕组(25例)、中孕组(22例)晚孕组(35例),并以24例正常非孕妇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DIC组PT、APTT、TT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D、FM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妊娠组不同孕期的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短,FIB、D-D随孕期的增长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FM浓度在妊娠中晚期趋向稳定。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液呈现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对于产科早期DIC的诊断,D-D及FM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恩武  刘军杰  王燕  王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7-3088
目的:测定产前子痫前期患者相关凝血指标的水平,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以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的目的。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正常孕妇和5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产前子痫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PT、TT、APTT、Fib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产前子痫患者的相关血凝指标水平有助于产前子痫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防止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c 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50例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时间(TT)水平.结果 临产孕妇组APTT、PT、和TT值与对照妇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71-372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血脂水平和脂蛋白水平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80例产检孕妇,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各60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60名非怀孕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的凝血指标、血脂水平和脂蛋白水平。结果 (1)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孕早期组(P<0.05);对照组和孕早期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的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孕中期组(P<0.05)。(2)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组(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的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的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组(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的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凝血指标、血脂水平、脂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孕妇的高凝状态程度,可以预测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早期妊娠妇女(7~13周)和孕足月(37~42周)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取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孕妇各6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与45例正常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bg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四项均无差异;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bg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监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 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在临床诊断和预防妊娠期高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产检的48例健康孕妇和48例健康非妊娠者作为研究对照,分别为甲组、乙组。分别于孕早期(8~12周)、孕中期(20~27周)、孕晚期(30周)及产褥期(产后3 d)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液以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和分析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孕早期时TT为(13.67±1.12)s,明显短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15.33±1.32)s、甲组(15.43±1.46)s、乙组(16.14±1.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中期,甲乙组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PT、APTT、TT明显短于甲乙组,FIB明显高于甲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甲组凝血功能指标中PT、APTT、TT明显短于乙组,而FIB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PT、APTT、TT明显短于甲组,且FIB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褥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PT、APTT、TT明显短于甲乙组,而FIB明显高于甲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乙组间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除在孕早期时凝血功能指标正常外,其余各妊娠期阶段均存在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且产褥期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和预防血栓等高危事件的发生,保障产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