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194例CHC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按治疗结束时甲状腺功能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治疗结束时甲状腺功能异常52例,占26.80%,正常142例,占73.20%;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例,占0.5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10例,占5.15%);亚临床甲亢4例,占2.06%),亚临床甲减37例,占19.07%;抗病毒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7%对比26.80%,x2=12.829,P< 0.05).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性别(x2=4.038,P<0.05,95% CI:1.016 ~ 3.040)和甲状腺自身抗体(P<0.05,95% CI:1.681 ~ 36.183);但抗病毒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中,正常和异常组白细胞介素6 (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8±14.90) ng/L对比(11.65±5:46)ng/L,t=3.127,P<0.05,95% CI:5.28 ~ 25.58],治疗24周末:2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0±2.47) ng/L对比(6.81±2.80) ng/L,t=0.352,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治疗前后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65±5.46) ng/L对比(6.81±2.80) ng/L,t=1.997,P>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治疗前后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8±14.90) ng/L对比(6.30±2.47)ng/L,t=3.632,P<0.05). 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CHC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后容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IL-6可作为预测Peg-IFN α-2a联合RBV治疗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全国范围内1012例未经治疗的CHC患者,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并对地域、年龄、性别、HCV 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CHC合并TD患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C合并TD类型存在地域差异,华北、西北地区TD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8.2%和26.5%;各TD类型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占总TD的58.8%;中年患者在CHC合并TD中最常见(44.0%),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χ2值分别为10.10、6.17,P值分别为0.001、0.013);女性CHC患者合并TD的患病率高于男性(58.9%vs 41.1%,χ2=13.1,P=0.00);HCV RNA高复制在我国CHC中最为常见,但对TD影响不大。结论在中国CHC合并TD受地域分布、性别、年龄因素影响,但与HCV RNA复制水平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ELISA法测定血循环中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抗HCc-IgA),并评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c-IgA与肝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还连续测定了干扰素治疗患者的抗HCc-IgA,以确定该抗体是否可作为丙肝治疗的预后指标。 128例临床上和组织学上证实为慢性丙肝患者,HBsAg均阴性,抗HCV和抗HCc-IgG均阳性,并从临床、血清学、免疫学以及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治疗中可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TD)是干扰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等。我们对52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并观察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抗体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的改变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增高等方面的变化。检测这些相关物质,对评估肝功能、判断病程、预防甲状腺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报告在家兔肝细胞膜上的糖脂质中,发现一种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反应的糖脂质,经鉴定为硫酸脂。与硫酸脂反应的抗体(抗硫酸脂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阳性率非常高,此次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的抗硫酸脂抗体的阳性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载量与抗-HCV滴度的相关性,分析HCV RNA载量与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的变化规律及干扰素治疗前后ANA滴度的变化,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3-01/2014-02收治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112例CHC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ELISA法检测抗-HCV,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Log HCV RNA与抗-HCV滴度及ANA滴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Log HCV RNA与ANA滴度的关系.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1 mo后ANA滴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HCV RNA载量与抗-HCV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r=0.078,P=0.465);HCV R N A载量与A N A滴度存在相关关系(r=0.744,P=0.001),ANA阳性与ANA阴性患者的HCV RNA载量有差异(P=0.001);不同ANA滴度组HCV RNA载量有差异(χ2=32.58,P=0.001).干扰素治疗前后ANA滴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01).C H C患者的A N A以低滴度为主,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高滴度的ANA例数有增多的趋势.结论:HCV RNA载量的高低可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CH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自身免疫现象;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会增强自身免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40例慢性丙型肝炎分为两组接受重组α干扰素治疗。用细胞变抑制法测定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病人血清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结果显示,接受干扰素αl治疗的病人中和抗体产生率为7.7%,显著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013抗甲状腺抗体检出率在丙型肝炎病人中增高[英]/TranA…//Hepatology,-1993,18(1).-253~257文献提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用干扰累治疗后,自身免疫性抗甲状腺抗体和出现甲状腺炎可能是治疗的一种副反应。本文报告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状况与年龄变化、HCV RNA载量和HCV RNA分型的关系。结果Hp感染率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率在慢性丙型肝炎组(55.6%)、丙型肝炎肝硬化组(76.5%)和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78.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均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1a型、1b型、2a型和2b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0.0%、64.8%、61.0%和62.7%,各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病毒复制、肝硬化发生及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检测133例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丁石梅  屈伟  梁熹  贾晓黎  翟嵩  张欣  李梅  党双锁 《肝脏》2014,(9):650-652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89例干扰素治疗前和117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干扰素治疗前的89例患者中,有23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例;干扰素治疗后的117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为桥本甲状腺炎2例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828)、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35.393)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对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抗体的分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不同地区分离的HCV分属不同的基因型,对治疗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检测病毒类型应对丙肝的临床预后有较大的帮助.但基因分型方法复杂,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不便于临床应用.血清抗体分型方法简便,能部分地反映HCV的分型情况.我们对83例CHC患者进行了HCV血清抗体的检测,旨在了解在CHC中不同血清型的分布,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404/199708我院收治的CHC83例,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岁±12岁.按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轻度3…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颖  徐鑫  刘沛  王雪莲  王贵新 《肝脏》2007,12(1):17-19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1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并比较其与HCV RNA、肝硬化发生率、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55例至少有1项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47.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66%,P<O.01).HCV 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40/55)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31/62)(P<O.01).自身抗体阳性组中≥40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和肝硬化发生率明显相关.在常规诊疗中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2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9例,使用Fibro Scan检测肝脏硬度(LSM),将其值≥9.3作为判断重度肝纤维化的标准。结果经Fibro Scan检查,在8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重度肝纤维化患者31例(34.8%);重度肝纤维化患者有吸烟、饮酒、糖尿病史、受教育程度、血清HCV RNA载量、接受抗病毒治疗、血清FPG、ALT和AST水平方面与58例非重度肝纤维化患者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2.957)、糖尿病史(OR=2.028)、抗病毒治疗(OR=2.027)、FPG(OR=5.797)、ALT(OR=2.028)、AST(OR=2.008)和HCV RNA载量(OR=1.957)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严重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发生率较高,与饮酒、糖尿病史、血清ALT和AST水平高和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关,需要认真研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H)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pylor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检测血清anti-Hpylori-IgG,来判定是否存在Hpylori 感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V RNA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HCV基因型.结果:HpyloN感染率在慢性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5.5%、76.5%、78.6%VS 43.4%,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ylon感染率增加.不同HCV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ylon感染率均增加.基因1a型、1b型、2a型和2b型患者HpyloN感染率分别为59.5%、66.7%、65.0%和59.2%,各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H pylori在慢性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cCV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248例,采用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诊断,即将FIB-4指数3.25定义为重度肝纤维化,FIB-4指数≤3.25定义为非重度肝纤维化。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RT-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经FIB-4指数评估,在本组248例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中,发现重度肝纤维化86例(34.7%),非重度肝纤维化162例(6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文化程度、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糖尿病、吸烟量、饮酒量、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HBV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为(86250.4±673.7) IU/ml,与非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86193.1±702.5) IU/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水平为(6.8±1.3) mmol/L,谷丙转氨酶为(47.3±10.4) U/L,谷草转氨酶为(48.1±10.7) U/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8±1.0)×109/l,与非重度肝纤维化组【分别为(5.9±1.1) mmol/L、(36.9±9.6) U/L、(35.6±10.1) U/L和(5.0±1.2)×109/l】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发现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1.982,P=0.002)、饮酒量≥50 g/d(OR=3.422,P=0.019)、病程长(OR=2.648,P=0.006)、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OR=2.413,P=0.029)、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4.733,P=0.030)为影响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V感染往往呈慢性经过,感染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低收入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并症的存在和不能有效地抗病毒治疗是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1年3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5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8例为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9例,154例为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6例。常规检测血生化和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3、T4、FT3和TSH水平。结果15例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3水平为(2.16±0.52) mmol/L ,显著高于148例慢性丙型肝炎和3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51±0.38) mmol/L和(1.55±0.42) mmol/L,P<0.05];T4水平为(140.1±3.98) mmol/L,显著高于丙型或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25.0±0.94) mmol/L和(129.6±3.71) mmol/L,P<0.05],FT3为(5.14±0.17) pmol/L,显著高于丙型或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3.94±0.07) pmol/L和(3.88±0.11) pmol/L,P<0.05];对所有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HBV或HCV感染、应用干扰素时间和负性情绪是诱发甲状腺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应用干扰素时间和负性情绪是甲状腺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应用干扰素时间过长的影响最大。结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如果合并有负性情绪,则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57例慢性丙肝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类风湿因子(RF)、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微粒体抗体(TMAb)6种自身抗体。结果ANA、RF的阳性率分别为12.3%和59.6%,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4.3%和13.0%)。所有病例的TGAb和TMAb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分析还表明,RF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无关。但40岁以上病例阳性率高于40岁以下者(P<0.05)。IgG水平与RF的检出率有一定关系,但IgM、IgA水平与RF阳性率无关;所有三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与ANA检出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与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60例C HC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结果:CH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13.45,P<0.01).随着血清中HCV RNA含量升高,ANAFa性率逐渐增高(χ2=22.5,P<0.01).三组ANA核型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抗体随着HCV RNA含量升高,阳性比例逐渐升高.CHC患者的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随着病毒含量的增高,高滴度的抗核抗体有增多的趋势.结论:CH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自身免疫现象,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明确HC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HCV发病机理,对于CHC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