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型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15例手、足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6~42岁,中位年龄23岁。瘢痕挛缩时间1~21年,中位时间13年。瘢痕挛缩畸形位于手部11例、足部4例;导致不同程度手、足部关节功能障碍。术中瘢痕挛缩松解后遗留创面范围为6 cm×4 cm~9 cm×8 cm;合并血管、神经或者肌腱外露12例,肌腱缺损4例。经浅筋膜浅层切取薄型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0 cm~10.0 cm×8.5 cm;取阔筋膜条重建肌腱。皮瓣供区减张缝合。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静脉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皮瓣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患手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4例。患足足趾关节畸形及功能均明显改善。供区无肌疝、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浅筋膜浅层切取的薄型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瘢痕挛缩畸形松解后创面,可获得良好外观及功能,而且供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3岁。瘢痕挛缩持续时间4~23年,平均9年。合并手关节僵硬3例,伴肌腱外露2例,肌腱合并神经外露2例。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4.5 cm×4.0 cm~8.0 cm×6.0 cm。皮瓣血管蒂长7~8 cm,平均7.5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皮肤感觉恢复时间5~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为S_4级5例,S_3~+级2例,S_3级2例;两点辨别觉6.0~10.0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供足趾外展及屈曲活动均未受影响,植皮区稍有色素沉着。结论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不破坏展肌,供区损伤小,提高了植皮成活率,供足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蒂部减张皮瓣处理方法对远端蒂皮瓣成活及外观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采用蒂部减张皮瓣的方法利用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机器绞伤9例,外科感染3例,肿瘤切除后1例。缺损部位:胫骨下段7例,踝关节12例,足部5例,手掌2例,手背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9 h,平均10 h。创面范围5.2 cm×3.8 cm~14.0 cm×5.8 cm。远端蒂皮瓣切取范围5.5 cm×4.5 cm~14.5 cm×6.5 cm。供区直接缝合6例,游离植皮21例。结果术后蒂部减张皮瓣均顺利成活。3例术后7 d远端蒂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例行游离植皮,2例切除坏死皮缘后直接缝合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结论应用蒂部减张皮瓣可促进远端蒂皮瓣成活,并改善修复后外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前臂桡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7例老年腕部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8~65岁,平均61岁。损伤原因:冲床伤2例,电刨伤3例,机器绞伤2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5.0 cm×4.0 cm,采用大小为4.2 cm×3.0 cm~5.0 cm×4.2 cm的桡动脉远端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并以大小为8.0 cm×4.0 cm~12.0 cm×6.0 cm的桡动脉近端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蒂部无臃肿。末次随访时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前臂桡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腕部创面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3岁。瘢痕挛缩持续时间4~23年,平均9年。合并手关节僵硬3例,伴肌腱外露2例,肌腱合并神经外露2例。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4.5 cm×4.0 cm~8.0 cm×6.0 cm。皮瓣血管蒂长7~8 cm,平均7.5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皮肤感觉恢复时间5~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为S_4级5例,S_3^+级2例,S_3级2例;两点辨别觉6.0~10.0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供足趾外展及屈曲活动均未受影响,植皮区稍有色素沉着。结论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不破坏展肌,供区损伤小,提高了植皮成活率,供足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预扩张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左侧8例,右侧10例。术前患侧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Ⅰ期手术于患侧腹部脐旁埋置扩张器,10~26周(平均18周)完成扩张后Ⅱ期行肘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带蒂脐旁穿支皮瓣转移覆盖肘部创面,3周后皮瓣断蒂。结果皮瓣大小为16cm×8cm~30cm×14cm,所有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由于静脉淤血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有轻度的瘢痕增生,其他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9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6例患者进行皮瓣修薄手术。结论预扩张的脐旁穿支皮瓣是一种有效的修复肘关节瘢痕挛缩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肘部创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56岁,平均32岁。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7例,外伤术后肘关节创面伴尺骨或钢板外露5例。创面范围4 cm×3 cm~10 cm×6 cm。术前肘关节活动范围:伸10~50°,平均27.5°;屈90~150°,平均127.5°。受伤至手术时间1~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11 cm×7 cm,皮瓣蒂部长3~7 cm,平均4.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手术植皮修复创面愈合;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完全成活者肘部皮瓣外观满意,色泽良好,无需二期手术整形;1例二期植皮修复者植皮轻度挛缩。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10°,平均3.5°;屈120~150°,平均133.0°。供区切口瘢痕隐蔽,对功能无影响。结论 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便、血供可靠、供区隐蔽,是修复肘部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59-1863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共45例。其中手部创面15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足部创面3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男31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平均46岁。损伤原因:挤压伤12例,机器绞伤13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爆炸伤2例。创面缺损范围为5.0 cm×4.0 cm~10.0 cm×9.0 cm,采用大小为6.0 cm×5.0 cm~12.0 cm×10.0 cm的腓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以大小为8.0 cm×6.0 cm~14.0 cm×12.0cm的腓动脉近端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经过换药,二次清创后全厚皮片植皮成活,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0 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末次随访时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获优31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手足部创面不牺牲主干血管,耐磨性较好,术后手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角形腘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胭窝瘢痕挛缩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腘窝瘢痕挛缩的患儿行瘢痕松解后,采用多角形腘动脉外侧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胭窝创面(5.0 cm×5.0 cm~7.0 cm×9.0 cm),皮瓣切取范围为5.0 cm×6.0 cm~8.0 cm×10.0 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共8例患儿,术后所有皮瓣完全存活。其中,2例供区移植皮片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患肢无跛行,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供、受区均无直线瘢痕形成。结论采用多角形胴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腘窝部瘢痕松解创面,后期无直线瘢痕形成,降低了膝关节再次屈曲挛缩的风险,符合整形外科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内侧联合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2月,采用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内侧联合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52岁,中位年龄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砸伤3例,电击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 h~2 d,平均9 h。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伴肌腱外露2例,正中神经缺损1例,肌腱合并神经外露1例。彻底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 cm×4 cm~11 cm×6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7.0 cm×4.5 cm~13.0 cm×7.0 cm。皮瓣血管蒂长6~10 cm,平均7.5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1例植皮部分坏死,其余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平整;皮肤感觉恢复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为S4级4例、S3+级3例、S3级2例;两点辨别觉7~10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5例,良3例,可1例。供足功能均正常。结论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内侧联合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质地接近正常,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转换交腿方式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对侧足背前端较大创面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5年6月,收治12例足背前端较大创面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8~57岁,平均35.6岁。外伤10例,其中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挤压伤3例、重物砸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5 h~28 d,中位时间11 d;萎缩性瘢痕溃烂2例,病程分别为2年及3年。创面范围为6.2 cm×4.1 cm~11.5 cm×7.4 cm;均伴肌腱外露,6例合并骨外露。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创面,通过增加蒂部宽度从而增加蒂部长度,并用网状弹性绷带包扎固定,使术后患者双下肢可自行在上、下交腿与平行交腿之间转换。皮瓣切取范围为16 cm×7 cm~21 cm×11 cm;蒂长8~16 cm,宽5~6 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出现暗紫,经对症处理后成活。治疗期间均无压疮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7个月。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耐磨损。结论可转换交腿方式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足背前端较大创面,可有效避免单一交腿方式导致的不适以及易发生压疮等不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0年2月,收治26例虎口及腕部瘢痕挛缩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2~45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热水烫伤7例,爆炸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热压伤5例,火焰烧伤6例。左手11例,右手15例。发生瘢痕挛缩6~26个月,平均11个月。按顾玉东等的评定标准,均为重度虎口挛缩畸形;伴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受限,腕掌关节屈曲畸形。行虎口及腕部瘢痕挛缩彻底松解后,缺损范围为5.8 cm×4.5 cm~11.3 cm×7.2 cm。采用大小为6.5 cm×5.0 cm~12.5 cm×8.0 cm的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移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6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拇指内收、对掌及对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6个月,根据Swanson等拇指总活动度(AMA)系统评定拇指功能损害较术前显著降低,按Jensen等方法测量虎口角度及宽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挛缩畸形可有效开大虎口,改善手腕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10例四肢复杂创面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2~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伤3例,机器挤压伤1例,重物压砸伤2例。上肢创面5例,下肢创面5例。创面范围11 cm×10 cm~25 cm×18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三叶皮瓣7例、四叶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三叶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12.0 cm×10.5 cm~28.0 cm×12.0 cm。供区直接缝合9例,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窦道形成,经换药、引流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皮瓣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分叶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四肢复杂创面,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2月,采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纵行瓦合修复12例(12指)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皮带轮绞伤4例,挤压伤2例,机器碾挫伤6例。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创面范围7.0 cm×5.5 cm~7.5 cm×6.0 cm,合并不同程度肌腱、骨外露及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皮瓣切取范围为7.5 cm×6.0 cm~8.0 cm×6.5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 mm,平均9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供区足部感觉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2月,采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纵行瓦合修复12例(12指)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皮带轮绞伤4例,挤压伤2例,机器碾挫伤6例。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创面范围7.0 cm×5.5 cm~7.5 cm×6.0 cm,合并不同程度肌腱、骨外露及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皮瓣切取范围为7.5 cm×6.0 cm~8.0 cm×6.5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 mm,平均9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供区足部感觉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6例腘窝瘢痕挛缩患儿行瘢痕松解、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移位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均为热水烫伤。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范围5 cm×4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1 cm×9 cm。供区直接缝合1例,游离植皮5例。结果术后6例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发生。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1例患儿术后6个月腘窝手术切口出现较厚增生性瘢痕,膝关节活动范围0~175°,随访15个月无明显变化;余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0~180°,无跛行。结论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修复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15例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3~51岁,中位年龄36岁。缺损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肿瘤5例,烧烫伤3例。创面部位:左膝8例,右膝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0 cm×20 cm,均合并血管、神经及肌腱等组织外露。根据缺损范围制备携带1~2条血管蒂的横向DIEP皮瓣,其中单蒂皮瓣6例、双蒂联体皮瓣9例;根据缺损深度,10例皮瓣行显微镜下削薄。皮瓣切取范围16 cm×10 cm~32 cm×20 cm;厚度0.8~1.8 cm,平均1.5 cm;血管蒂长度5.0~9.0 cm,平均7.5 cm。腹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例单蒂皮瓣出现远端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及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重建满意,肿瘤未见复发,瘢痕挛缩解除;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达优13例、良2例。结论 DIEP皮瓣供区隐蔽,制备简便,设计灵活,可切取面积大,并发症少,是修复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游离皮瓣整复手掌电烧伤创面及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掌电烧伤创面或瘢痕挛缩患者, 其中男5例、女1例, 年龄35~55岁。手掌电烧伤创面清创后及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5.0 cm×3.0 cm~8.0 cm×7.0 cm。均采用吻合皮神经的足底内侧游离皮瓣整复创面, 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8.5 cm×7.5 cm。移植腹部全厚皮修复皮瓣供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存活情况, 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及皮瓣供区情况, 评估患手握持功能恢复情况。于末次随访时, 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情况, 采用皮瓣术后功能评价量表评价皮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5个皮瓣存活良好;1个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清创后移植大腿外侧中厚皮修复。皮瓣供区皮片均存活良好。随访3~24个月, 皮瓣不臃肿, 质地、色泽好, 与周围组织匹配度高;皮瓣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发生;患手握持功能良好。末次随访时, 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