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化疗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进针角度、置管后1h行握拳松拳动作、督促患者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率为2.1%,对照组静脉炎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前认真评估进针角度和置管后进行正确的导管维护能降低感染率,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芒硝加冰片外敷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芒硝加冰片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50%硫酸镁局部湿敷,在治疗后1 d、2 d、3 d和1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肿胀上肢臂围治疗前后的差值、疼痛评分和静脉炎疗效。结果观察组肿胀上肢臂围、疼痛评分和静脉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加冰片局部外敷可以有效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因静脉炎而拔除PICC导管的概率,延长PICC置管时间,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发生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样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并分析精准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经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取精准护理干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0.00%,4/40)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12/4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的时候采取精准护理干预措施平均置管时长和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精准护理干预,患者对于其护理满意度(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结论针对肿瘤化疗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精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降低PICC机械性静脉炎形成,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情  周严 《当代护士》2018,(2):120-121
目的评价季德胜蛇药外敷在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2月因治疗需要在本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置管后均按照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24 h起加用季德胜蛇药外敷,每天1次,连敷3 d,72 h观察两组患者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30%,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外敷季德胜蛇药后,血管上皮细胞水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外敷用于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效果,季德胜蛇药外敷能够积极预防PICC置管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对照组35例肿瘤患者置管后采用PICC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血源性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PICC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防治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8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给予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的为实验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48例,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7d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5/50)和25%(12/48),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843 1,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芒硝加冰片外敷治疗PICC穿刺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芒硝 冰片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50%硫酸镁局部湿敷,对两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臂围、疼痛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芒硝加冰片治疗PICC穿刺后机械性静脉炎引起的臂围肿胀和疼痛感疗效明显,恢复快、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 冰片局部外敷可以有效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引起的肿胀和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痛苦,延长PICC置管时间,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观察组107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干预措施:将护理再教育作为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在置管后给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带导丝行X线辅助导管定位,最大化消毒屏障管理等;对照组129例肿瘤患者采取PICC常规干预方法,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异常情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PICC置管后异常情况6个指标总发生率分别为40.3%和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5,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PICC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肿瘤患者置管后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益琴  李丽 《护理与康复》2012,11(4):369-370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行PICC置管术的10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置管后第1~3天行如意金黄散外敷+红外线照射,对照组置管后第1~3天行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41%,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2.22%,x2=4.70,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有效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6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平均置管用时、管道停留时间及CRBSI、导管移位或脱管、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用时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管道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BSI、导管移位或脱管、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皮康治疗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PICC)后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54例PICC置管后所致静脉炎的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0)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处理,观察组(n=80)采用美皮康敷料敷贴处理。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患者各级静脉炎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皮康治疗PICC置管后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溶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外敷预防PICC置管初期(一周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4例选择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置管后采用中药外敷预防PICC置管初期(一周内)并发症,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外敷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联合中药外敷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初期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芦荟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芦荟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的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治愈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静脉炎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PICC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芦荟外敷治疗置管后静脉炎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奄包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PICC置管患者200例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局部湿热敷,观察组予常规护理及局部四子散热奄包外敷,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发生静脉炎对照组20例、观察组3例,经比较,x2=14.20,P<0.001。结论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四子散热奄包优于湿热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表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PICC置管患者8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5年7月~2016年11月PICC置管患者93例设为观察组,应用PICC护理程序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过程、护士态度、整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表可降低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PICC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于治疗前1 d行PICC,置管后当日接受预防干预,给予一贴凉贴敷及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肢抬高并制动2 d.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10年2月22日—2011年2月23日265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随后12个月在相同病区的261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针对对照组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实验组改进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置管前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的宣传教育;②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③重视居家护理。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率(0.38%)、千导管日血流感染率(0.045‰)、静脉炎发生率(1.53%)较对照组血流感染率(2.64%)、千导管日血流感染率(0.378‰)、静脉炎发生率(4.91%)均降低。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能防控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用PICC置管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给予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干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常规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6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况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部位出血、导管相关感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