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998-2006年22例无症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11例手术患者肿瘤都得到全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增生.8例随访患者观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最大径增长不超过1cm,最长随访(33个月)患者脑膜瘤由原来2cm增生至2.8cm.无症状脑膜瘤具有以下特点:(1)老年患者居多.(2)脑膜瘤一般较小.(3)脑膜瘤多发生于大脑凸面,且远离脑脊液通路和功能区.(4)首诊症状不典型,甚至无任何症状.(5)病理类型以内皮型、砂粒型、成纤维型等生长缓慢的为多.(6)影像学检查瘤周水肿不明显.结论 若发现了无症状性脑膜瘤,并非需马上手术治疗,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瘤周水肿等因素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膜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意见。方法:1992年至2002年末收治多发性脑膜瘤14例,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采取手术和/或伽玛刀的治疗。结果:14例随访1年至8年,全部存活。1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切除的肿瘤未发现复发,伽玛刀治疗的肿瘤未发现增大。结论:多发性脑膜瘤f临床少见,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伽玛刀治疗,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犯颅骨并完全钙化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见肿瘤完全钙化,质地较韧,严重侵犯颅骨。结果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1例。术后病理:脑膜瘤(纤维型4例、过渡型2例、砂粒体型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例,时间3~84个月,7例SimpsonⅠ~Ⅱ级切除的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SimpsonⅢ级切除的病人于术后24个月复查MRI时见肿瘤体积较前变大,密切随访。结论侵犯颅骨的完全钙化性脑膜瘤较为少见,头部CT脑窗及骨窗上有较为特异性的表现,恰当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定期影像学随访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治疗对颅底脑膜瘤生长的控制作用和对肿瘤周围颅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7年5月应用伽玛刀放射治疗颅底脑膜瘤317例,其中210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2例,开颅手术后残余的肿瘤再行伽玛刀治疗138例。结果临床随访6~108个月,平均60.4个月,肿瘤体积不变77例(36.67%),肿瘤缩小124例(59.05%),肿瘤体积增大9例(4.29%),肿瘤总控制率95.71%。听力功能保留率71.4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8.23%,三叉神经功能保留率89.51%,海绵窦区颅神经功能保留率78.57%。结论伽玛刀对颅底脑膜瘤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造成的副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了1998-2003年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66例,全组患者肿瘤体积0.42- 43.4cm3,平均(7.2±3.9)cm3,给予周边剂量平均(12.4±2.6)Gy,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其中12例患者采用肿瘤体积分割二阶段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KP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期为(55.4±18.2)个月(36-96个月)。总体控制率为95.2%(158/166);KPS评分得到显著提高,神经症状总体满意率为94.5%(157/166),主要副作用是放射性脑水肿11例(6.6%),有5例(3%)患者出现新的神经缺损。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可以作为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体积较小脑膜瘤患者的首选性治疗,也可以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性治疗,能够较长期控制肿瘤复发,提高或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毒性。方法选取了1997~2002年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96例,肿瘤体积平均6.2±4.9cm3,给予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周边剂量平均12.4±1.6Gy。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和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期为53.4±18.2个月(36~96个月),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178例。肿瘤的控制率为93.3%;临床表现满意度(好转和稳定)92.7%,神经症状总改善率为93.8%,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伽玛刀可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对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性治疗;对长期控制肿瘤复发,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岩斜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1995~2000年,我们对66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进行了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0.32~29.4cm3,平均(5.87±5.10)cm3。周边剂量为7~14.4Gy,平均(12.4±1.6)Gy;中心剂量16~65Gy,平均(27.9±5.9)Gy。结果60例随访25~94个月,平均(57.8±22.3)个月:肿瘤体积缩小23例(38.3%),不变35例(58.3%),增大2例(3.3%);神经系统症状好转37例(61.7%),稳定20例(33.3%),加重3例(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很好地控制肿瘤,副作用轻微,可作为神经外科较大肿瘤的辅助性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不适合手术的病人的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的方法和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伽玛刀联合手术治疗的126例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术后2个月复查MRI后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 126例病人均进行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其中SimpsonⅡ级切除97例,辅助伽玛刀治疗后5例(5%)复发;SimpsonⅢ级切除29例,辅助伽玛刀治疗后4例(14%)复发.随访5~10年,肿瘤5年控制率为93%,无死亡病例.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应力争全切除,术后残留的脑膜瘤应辅助伽玛刀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2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程度、脑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22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其中面、听神经解剖保留2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4例SimpsonⅢ级切除病人术后均行伽玛刀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3.5年,26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明显增大。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12例病人共进行19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7例,2次手术4例,4次手术1例。术后行普通放疗7例,适形放疗1例,2次伽玛刀治疗1例。结果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8例,Ⅱ级2例,Ⅲ级2例。7例病人随访1个月-10年,均复发。结论恶性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评价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眶尖部病变36例,眼眶前中部9例。边缘剂量10.0~20.0 Gy,中位剂量12.0 Gy。结果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突眼症状缓解23例,视力提升22例,4例出现病侧一过性球结膜水肿。45例病人随访18~120个月,平均(28.2±9.4)个月,复查MRI和(或)CT显示病灶体积缩小41例(91.1%),无明显变化4例(8.9%)。随访期内无复发及再手术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又取得较高的神经功能保留率,并发症罕见,可作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体积2.8~38.6cm^3.平均13.8cm^3。均采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2~15Gy,中位数15Gy,等剂量曲线40%~55%。结果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例,改善4例,无变化3例,听力症状加重1例。随访时间9~72个月,平均30.3个月。肿瘤体积缩小4例,无明显变化4例,肿瘤继续进展1例。结论伽玛刀治疗能较好地控制肿瘤生长,副作用轻微,可作为较小肿瘤或不适合手术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31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随访时间12~24个月,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影像学及激素水平测定。结果高剂量组内分泌正常14例,低剂量组内分泌正常4例;高剂量组肿瘤体积缩小17例,2例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肿瘤体积缩小6例,4例无明显变化,2例增大。无病例发生视路损伤。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控制肿瘤生长及激素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作者的研究目的是评估过去10年内收治的200例听神经瘤病人行伽玛刀治疗后的效果和伽玛刀治疗在听神经治疗中的地位。 方法 共随访153例病人,随访时间从1年到10年不等。用计算机软件分析随访的影像并测量肿瘤大小。用问卷方式进行临床随访。96例病人用伽玛刀作为原发治疗,57例病人行显微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从0.02至18.3cm3。在用伽玛刀作为原发治疗的病例组中,有78例(81%)肿瘤缩小,12例(12%)无变化,6例(6%)体积增大。其中7例体积缩小超过75%。在行显微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的病例组中,37例(65%)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2014-01—2017-01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价采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评估,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手术史、边缘剂量和肿瘤大小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12个月。肿瘤消失33例(32.4%),肿瘤缩小49例(48.0%),肿瘤无变化11例(10.8%),肿瘤增大9例(8.8%)。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伽玛刀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边缘剂量和有无手术史对伽玛刀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瘤安全有效,是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海绵窦CH的临床资料。肿瘤MRI特点:T_1WI呈低或略等信号,T_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40~78 mm。行Leksell伽玛刀6~8个月内分次治疗方案,首次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5 Gy,平均边缘剂量9 Gy;第二次治疗中心剂量30 Gy,边缘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原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结果:伽玛刀术后6~12个月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9例。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CH疗效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 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63~128个月),血管瘤控制率100%;首次伽玛刀治疗后血管瘤体积较前缩小55.7%~94.5%,残留血管瘤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后体积进一步缩小。无辐射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长期控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复发性岩斜区脑膜瘤(PCM)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复发性PCM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3例(手术组),伽玛刀(gamma knife surgery,GKS)治疗2例(GKS组),保守治疗14例(观察组).手术组和GKS组统称为治疗组.结果 手术组全切8例,近全切8例,部分切除6例,死亡1例.平均随访(70.4±63.3)个月,再次复发7例,死亡22例.全切、近全切及部分切除的无二次复发生存率(second progression/recurrence-free survival,2nd-PFS)分别为88%、67%、40%,其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8%、63%、33%.治疗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全切为预后独立因素.治疗组OS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复发性PCM应积极治疗,保守观察可致不良预后.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