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一症在临床多见,病机复杂,症状各异,前人各有阐述,如列河间主风火,认为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旋转”。朱丹溪痰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尤在经则提倡综合理论主张“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  相似文献   

2.
眩晕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一种病理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熬夜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等不良因素的增多,眩晕症发病机率日益增加。作者文章内容主要根据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从中医的特色诊断入手,分型辩证治疗。大体阐述了常见的几种类型。如:肝阳上亢证;气虚血亏证;肾阴虚损证;痰浊中阻证等。并附于几例典型病例,直观阐述。点明了西医一些常见的疾病中所表现的眩晕症状。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大家对于此症的日常治疗和防范的方式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的中医病名为白疕,是世界十大皮肤顽疾之一,具有复发倾向和持续性两大特征,主要症状为瘙痒、脱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银屑病治疗问题棘手,方式局限且难度较大。中医以其独特的“整体、辨证”思想为指导,诊疗方法独到,疗效显著,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及优势。本文围绕银屑病最新诊疗指南(2023版)提出的规范及要求,从银屑病概述、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法两个板块展开论述,充分挖掘整理中西医治疕相关思想及理论观点,并对近5年来临床常见的银屑病中医内外治法开展现状,包括民族医药诊疗、操作技术应用在内的相关治疗方法、疗效等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以期为后期银屑病的中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为进一步开展银屑病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内治中药、食疗等方法及外治针灸、推拿、药罐等方法对中医治疗肥胖症进行综述,提出不同中医方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痞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近年来痞满的发病率日间增高即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笔者查阅众多治疗痞满文献后,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痞满的经验心得研究总结发现,中医在治疗痞满方面有特色的疗法,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针灸疗法等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分水岭梗塞及脑腔隙性梗塞。近年来,中医界对脑梗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近五年来中医治疗脑梗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神经丛受激惹,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脑供血不足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较少,效果不甚明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方法有一定疗效,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孙浩楠  胡鑫  白世淼 《山东医药》2023,63(22):98-101
麻痹性斜视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眼病,多急性发作.该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中医采取辨证分型、专方、穴位药物注射、针刺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麻痹性斜视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以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叠加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临床尤以中西结合治疗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领域中,心力衰竭是一项重要且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辅助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病人预后。本文从三个中医分期,初期、中期、终末期阐述中医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病、慢性胃炎和结肠炎是常见多发病,我们应用中医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今后从中医方面加强对本病的理论探讨和疗效观察有很大意义。1 中、西医共同探讨病因病机 中医著作中有关慢性胃肠道疾病有丰富的记载,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与现代医学有很多是相似的。例如中医认为肝气横逆或肝气郁结可以克伐脾土,形成肝胃不和或肝郁脾虚等证。现代医学则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幽门括约肌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本文从中医中药对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遣方用药,以期更加明确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为老年人的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论治,对不同证型患者针对性遣方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内科》2017,(5)
目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证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26例。中药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H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患者DHI、VAS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西药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中药辨证治疗眩晕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颈性眩晕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病人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眩晕的治疗     
引起眩晕的疾病非常多。在内耳疾病时,病人多诉述本身或外界物体有旋转感,即运动觉的异常,这种症状称为定型的眩晕。仅有眼前发黑或浮动感等称为非定型眩晕,多为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循环障碍引起。另外,只从高处向下看,一直注视通过的列车等,也可感到眩晕,这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几年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颈性眩晕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诊断方法目前也无明确标准,国内外学者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持不同看法。本文通过搜集颈性眩晕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缪卫红 《实用老年医学》2023,(2):116-118+127
<正>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属于“消渴”“肥胖”“尿崩症”等范畴。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据统计,2015~2017年达到11.2%,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引起坏疽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治法已成当务之急,而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此病属于中医的脱疽和脉痹范畴,由于痰、湿、瘀、虚等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