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8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后处理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或稍低密度6例。其中5例可见更低密度疤痕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在增强时,除8例动脉期未强化疤痕外,10例病灶呈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9例病变中央或病灶周围肝实质内见扭曲、增粗的血管影。门脉期所有病变强化程度逐渐下降,8例疤痕均见延迟强化,3例周边见增粗的引流静脉。延迟期13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5例为稍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特别是多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较全面地显示大多数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病理学特征及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FNH患者及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均接受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肝细胞癌与FNH大小及分布情况,比较肝细胞癌与FNH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1 FNH位于肝包膜下16例(53.33%),显著高于肝细胞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细胞癌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内部可显示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高密度出血。FNH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其中心显示星芒状低密度区。肝细胞癌及FNH呈快进快出强化,FNH中心星芒状瘢痕区域于延迟期强化。与肝细胞癌比较,FNH存在中心瘢痕的比例更高,伴有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更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FNH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 plasia,简称 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到目前为止,国内见诸报告的不多,在国外,七十年代以后对本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FNH患者,27例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FNH、肝癌不同能量水平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脂肪(钙)浓度、钙(脂肪)浓度、水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碘浓度的比值(LNR)。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除了部分能量点,FNH、肝癌的CNR在不同能量水平下随单光子能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动脉期,FNH、肝癌的最佳CNR分别为8.36±2.77,3.65±1.23,在门静脉期,FNH、肝癌最佳CNR分别为1.16±0.23,1.83±0.35。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癌的NIC及LNR均低于FNH;在两期,FNH、肝癌间钙(脂肪)浓度、脂肪(钙)浓度、NIC、L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水碘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在微小病灶的检出以及在FNH和肝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右胁部闷痛不适1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表情轻度痛苦,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胸前皮肤有蜘蛛痣,未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面色无晦暗,颈软,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部不平,右上腹轻度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3 cm,质较硬,表面较平,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1)
<正>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 N H)是发病率仅次于排在首位的肝血管瘤(h e p a t i c hemangioma)的肝脏实质性良性占位性病变[1],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FNH在人群中总的发病率约为0.9%,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30~40岁为多见,尤以育龄女性为主,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8~10[2]。近年来,FNH在分子水平的特殊分型已发生了改变,某些特殊亚型的FNH引起了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例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增强CT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2例行肝Ⅴ~Ⅵ段切除术,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2例行肝左三叶切除术。结果 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7d痊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6~14个月,腹部B超检查无肿瘤复发。复查血清AFP均正常,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上易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且肿瘤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但仍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临床及病理组化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FNH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共46例FNH患者,均为单发;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5岁;病灶位于右叶28例,左叶13例,中肝叶4例,尾状叶1例;病灶直径1.3~10 cm,平均4.34 cm;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者15例(32.61%),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FNH;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4例(52.17%),误诊为肝细胞腺瘤2例(4.35%),误诊为肝血管瘤3例(6.52%);免疫组化:CD 34、CK 18、pCEA、Hep-1均为阳性,CA 19-9、P53均为阴性,CK 19阳性21例,PCNA阳性18例.结论 多数FNH不需手术治疗,但由于与HCA、HCC等疾病难以鉴别,大部分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故术前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合理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与AFP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所1996年3月~1999年3月三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FNH及254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FNH多见于青壮年(40岁以下占66.7%)、多无症状(66.7%)、肝炎背景多阴性(83.3%)、肝功能多正常(72.0%);7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到特征性的粗大中央血管(1~3mm),血液流速高、阻力系数低;CT动态扫描85.7%早期显著增强,53.3%强化均匀,部分有中央星状疤痕,73.3%静脉相等密度;MRI检查中央疤痕在T2WI呈高信号,83.3%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66.7%信号均一。而AFP阴性肝癌多见于中老年(40岁以上85.8%),多有症状(74.0%),多有肝炎背景(87.4%),肝功能多异常(66.1%);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动脉血流高流速、高阻力,常见晕圈、门静脉栓子;CT动态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但不均匀(96.6%),89.7%静脉相低密度;MRI早期明显强化,信号不均一(91.7%)。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并与临床相结合,部分病人可与AFP阴性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12.
克隆性分析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病变及各结节的克隆性,以阐明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肝细胞腺瘤(HA)鉴别的克隆性组成方法:女性肝脏标本3例共4个FNH病灶.在病变区和非病变区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余标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其中3个FNH内的小结节状病变,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或Hha 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应用Bst Ⅺ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G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的 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2例HA和4例HCC 作为肿瘤参照.结果:2例HA及4例HCC均为单克隆性.4个 FNH病变,直径1.5-5.3 cm,但缺乏特征性的中央星状瘢痕,结果均显示为多克隆性病变;其中的61个结节性病变中,56个呈变异肝细胞结节(NAH)形态,5个为普通再生结节.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56个NAH样病变中,除4个未扩增成功外,52个NAH中有21个(40.4%)显示X 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提示为肿瘤性病变; 其中1例FNH的14个单克隆结节中,有2个与其他病变失活带型不一致,提示在同一FNH中; 存在着不同起源的NAH样病变.5个普通肝细胞增生结节及病变周围肝组织均为多克隆组成.结论:FNH是由无数个NAH构成的,其整个病变是多克隆性,但其中某些结节已经是肿瘤性增生.克隆性检测有助于其与HA的鉴别,而且所取样本必须是病变的整个切面或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MSCT检查30例,平扫24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18例中央可见更低不规则密度影(瘢痕),6例病灶呈稍高密度(脂肪肝背景);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静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18例病灶的中央更低密度延时强化或范围变小。MRI检查40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和DWI稍高信号,其中32例病灶内见星状、线条状、斑点状低信号;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了瘢痕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32例病灶内低信号延迟期强化或范围变小;4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见不完整环形强化;28例病灶周围见血管影或病灶内见血管穿行。结论 MSCT和MRI对肝脏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7)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由美国医生Edmondson于1858年首次提出的,定义为由良性或者接近良性的肝细胞增殖所形成的结节。1975年及次年分别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肝脏研究协会采纳,1995年国际工作组将FNH列为一类增生性病变。由于FNH缺乏特征性的二维超声表现,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FNH病例二维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与特点,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对FNH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FNH的诊断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局灶性亚厘米磨玻璃结节(f GGO)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95例亚厘米f GGO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f GGO病灶大小、内部实性成分大小、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 GGO)比例、和胸膜凹陷、病灶形状、分叶、毛刺、空泡和边界情况。按照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3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f GGO与血管关系分型。结果 95例患者病灶最小为4.1 mm,最大为9.9 mm。浸润前组与腺癌组病变大小、实性成分大小、m GGO和分叶征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膜凹陷、病灶形状、毛刺、空泡和边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除分叶所占比例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征象与腺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f GGO与血管关系分型,良性组均为Ⅰ型和Ⅱ型,浸润前组Ⅲ型10例(25.6%),腺癌组Ⅲ型17例(39.5%),浸润前组、腺癌组Ⅲ型所占比例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肺内亚厘米f GGO术前定性诊断难度较大,病灶的MSCT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5岁。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3周收住院。B超、CT均证实肝占位病变,6cm x 6cm大小。MRI报告:肝左叶占位,考虑肝腺瘤或血管瘤。患者曾服用避孕药“马福隆”半年。术中见肿物位于肝左内叶,直径约6cm,质硬,部分已突至肝被膜表面。 病理检查巨检:不整形肝组织一块,大小10cmx8cm x 7cm,切面见一肿物,直径约 6cm,边界清,无包膜,浅棕色,较周围正常肝组织颜色淡。病灶中间为星形疤痕组织,纤维间隔从中央向周围将病灶分隔成结节状。镜检:病变由中心的星状疤痕和周围增生的肝细胞结节构成,… 相似文献
19.
小肠梗阻早期诊断病因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依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X线腹部平片,大多数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对不典型病例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特别是粪石引起的小肠梗阻患者.X线平片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取决于梗阻近端肠管内气体的多少,假如没有气体或气体很少,小肠梗阻可能被漏诊,20%~52%的病例腹部平片不能提出肯定诊断,而且不能诊断梗阻的病因[1].全腹部多层螺旋CT及MPR重组图像能快速地做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临床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对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68例为研究组,并使用涂蓉肝硬化的CT分级法分为轻度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中度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以及重度血吸虫性肝硬化,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结果研究组的BF和B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MTT明显延长,其HAP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随着血吸虫性肝硬化程度的增加,BF和BV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血吸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MTT、HAP、HAF呈现出上升的趋势;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再生节的检出率无明显的变化(P0.05),在肝硬化所并发的小肝癌的检测中,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的成像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进行反应,能够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分级评估提供参考,有利于血吸虫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治疗措施的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