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51例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在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结果]351例病人均能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312例,二次穿刺成功31例,三次穿刺成功8例。1周内渗血18例,经更换敷贴继续加压后好转,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了恶性肿瘤病人治疗时穿刺的痛苦,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选择肱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临床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超声引导下经上臂贵要静脉和经肱静脉穿刺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穿刺途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并试图找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种置管途径在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非1次成功置管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是PICC并发症发生特别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以避开血管内的不良因素,避开静脉瓣,从肘上较粗的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了肘部运动时导管对血管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内外的进出,从而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可以直接选择深静脉——肱静脉行PICC置管,既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也保障了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肘部静脉采用盲穿方法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选择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2组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PICC置管28d,实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49,P0.01;Z=-3.105,P0.01)。结论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7例需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置管期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超声引导下MST能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尤其对血管条件差又需长期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甲乳胃肠外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MST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MST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方法分为B超引导组和传统盲穿组各40例.B超引导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MST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治疗,传统盲穿组患者接受传统盲穿MST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和置管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0.0%、100.0%均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的52.5%、87.5%(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22.5%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的35.0%(P<0.05),置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盲穿组(P<0.05),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P<0.05),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MST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34例患者,首先采用彩超探测穿刺失败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的状况,对无异常情况的静脉首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静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置管.结果 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2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例,二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67.8%,9例未成功者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均获成功;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的15例中,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或整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静脉状况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或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方式对肿瘤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PICC置管的158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盲穿组36例,改良组52例,超声组70例。盲穿组采用传统盲穿法PICC置管,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比较三组患者PICC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1个月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超声组最高,改良组次之,盲穿组最低(P0.05);超声组和改良组的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盲穿组(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尔技术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择因肥胖或先天因素致肘部静脉不显露、肉眼无法看清,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难以成功,以及一些因年龄小、静脉细无法行3F或4F PICC置管的婴幼儿共98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根据儿童特点在MST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9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找到了适合小儿MST穿刺的最佳方法。穿刺时使用小号的外周留置针更易使患儿接受PICC置管,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焦虑。  相似文献   

12.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27例临床PICC盲穿失败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27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全部成功,23例一次穿刺成功,4例2次穿刺成功.超声显示所有置管全部进入上腔静脉,与胸片结果一致.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准确、安全、易于掌握,在盲穿困难患者中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105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4例患者送管不顺利,经调整无效,再次选择血管穿刺后送管顺利;3例患者导管移位至颈静脉,经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患者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市某2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癌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PIC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CV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ICC导管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可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及导针架引导下肘部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肘部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统一超声引导下未使用穿刺架,观察组使用穿刺架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局部组织损伤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超声医师配合利用彩色多普勒及导针架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医院PICC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16例危重患者行PICC。结果 16例危重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满足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有效提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d一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在上臂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技术的效果。方法在血管超声的导引下,使用微插管鞘技术,在超声直视下穿刺和间接超声引导下穿刺,对患者上臂摸不到和看不见的血管进行PICC置管。结果261例血管条件差、用传统盲穿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成功率为99.23%。结论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能极大提高置管成功率,可以改变传统PICC置管穿刺部位,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无静脉炎的发生,用超声技术还可以及时纠正异位到颈静脉的导管,避免了事后调整导管异位的繁琐和导管感染机会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