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 R-10b靶向结合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2)对乳腺癌细胞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PCR实验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 R-10b相对表达量;根据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mi R-10b高表达组和mi R-10b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性;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 R-10b与PARK2的关系,Person线性回归分析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与PARK2表达水平相关性;根据癌组织中PARK2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PARK2高表达组和PARK2低表达组,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ARK2低表达组与PD1蛋白水平性相关性;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转染mi R-10b mimic(模拟物)使细胞中PARK2处于低表达,再通过转染mi R-10b mimic(模拟物)和mi R-10b inhibitor(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芹菜素是否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血管与组织形成,帮助糖尿病足大鼠创面快速愈合。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检测空腹血糖>16.7 mmol/L后在足部造成一个0.3 mm×0.7 mm的创面,构建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模型。将DFU大鼠分为模型组、芹菜素高剂量组(80 mg/kg)、芹菜素低剂量组(40 mg/kg),另设空白组只作创面不构建糖尿病模型,每组10只。造模后24 h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芹菜素组分别灌胃高剂量与低剂量溶液,每天1次,持续14 d。在给药后第7、14天观察各组动物足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愈合面积,计算愈合率;血糖仪检测各组动物给药后1、7、14 d的空腹血糖值;HE染色观察动物足创面愈合组织中损伤情况;RT-qPCR法检测动物足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重组腺病毒mi R-126,应用于小鼠缺血后肢腓肠肌局部治疗,观察mi R-126对缺血局部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mi R-126包装、纯化、滴度的鉴定;C57小鼠随机分为A组(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B组(空病毒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C组(重组腺病毒mi R-126 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三组,制作小鼠缺血后肢模型,术后即刻将重组腺病毒mi R-126和腺病毒各50μl局部注射于小鼠缺血左后肢腓肠肌。分别于3、7、14天各组(3只)取左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CD31免疫组化染色、west ern bl ot检测Akt、ERK1/2、pAkt、pERK1/2蛋白水平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等。结果:各种检测结果显示C组较A、B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新生血管数目计数明显增多,mi R-12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尤其在第7天升高最为明显,以及VEGF、bFGF等介导的I P3和MAPK信号通路中ERK1、pERK1、AKT和pAKT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高。结论:mi R-126局部应用于缺血后肢,通过激活Akt、ERK1/2的相关通路,促进血管新生,利于缺血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信号素蛋白Semaphorin 4D(Sema 4D)在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机 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24只Sema 4D基因敲除小鼠分成实验组(Sema 4D给药组)和对照组(PBS 组),同时将12只同窝杂合子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小鼠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每个创面 局部皮下隔天注射250 ng(50 μl)Sema 4D蛋白/PBS溶液,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小鼠创面以相同体积 的PBS溶液进行注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为止。拍照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术后第3、7、13天取创面组织行 HE、MASSON染色及CD34、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实验组第5、7、9、11天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和 正常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7、9、11天创面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 时间短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5);实验组第7天表皮和真皮新生评分、肉芽组织厚度均优于对照 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第13天胶原染色较其他两组排列紧密有序;在血管生成评价方面,实 验组第7、13天CD34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Sema 4D基因敲除小鼠创面愈合 速度滞后,外源性给予Sema 4D补充后,可通过促进皮肤创面血管化,发挥促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丹黄消炎液外敷对糖尿病创面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切除小鼠15 mm×15 mm背部全层皮肤制作创面;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从普通小鼠创面模型中随机挑选10只作为正常组。从造模后第3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 mL/只外敷,阳性药组用碘伏1 mL/只外敷,中药组用丹黄消炎液1 mL/只外敷,医用自粘绷带包扎1次/d,连续外敷7 d。给药后观察并计算各组小鼠愈合面积,同时收集各组小鼠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创面中病理学变化及纤维组织分布,评价丹黄消炎液外敷对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治疗作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HIF1-α、VEGF及CD3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阳性药组、中药组创面愈合面积分别为(117.40±8.04)mm2、(115.76±14.34)mm2、(147.82±6.31)mm2,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愈合面积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阳性药组、中药组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中药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与阳性药组相比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阳性药组、中药组小鼠创面组织中CD31显著增加,且中药组高于阳性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及VEGF主要表达于纤维组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创面组织中HIF1-α及VEGF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中药组的HIF1-α与阳性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组创面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阳性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消炎液可通过上调HIF1-α和VEGF的表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 R-93-5p是否通过靶向调控其预测靶基因Smad5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MSCs 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构建Smad5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 R-RB-REPORTTM),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观察mi R-93-5p对Smad5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鉴定Smad5是否为mi R-93-5p的靶基因。将mi R-93-5p mimics(M组)与mi R-93-5p inhibitor(In组)及其对应的阴性对照组mi R-93-5p mimics阴性对照(MC组)与mi R-93-5p inhibitor阴性对照(In C组)分别转染至C3H10T1/2细胞中,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mad5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14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钙盐的沉积情况,了解mi R-93-5p对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 R-93-5p能与Smad5 m RNA3’-UTR特异性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q RT-PCR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MC组及In 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组较MC组表达量下调,而In组则较In C组表达量上调。茜素红染色示,M组钙盐沉积较MC组明显减少,而In组则较In C组钙盐沉积明显增多。结论Smad5是mi R-93-5p的靶基因,mi R-93-5p可通过靶向调控Smad5的表达,抑制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外泌体对表皮细胞(HaCaT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BMSCs来源的外泌体,采用BMSCs来源的外泌体培养HaCaT细胞,CCK-8法检测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HaCaT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选取25只C57BL/6小鼠构建烧伤模型,22只成功建模,将存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1只,外泌体组烫伤周围注射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照组小鼠同时注射等体积PBS溶液。采用ImageJ软件分析小鼠创面愈合率,通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小鼠BMSCs,并得到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Ca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细胞的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细胞侵袭数目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经BMSCs来源的外泌体处理的小鼠,第3、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创面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且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外泌体可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减轻小鼠烧伤创面组织的炎症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性CD100分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BKS糖尿病小鼠背部制备直径5 mm的圆形创面,术后当天CD100组在每个创面局部皮下注射CD100 250 ng(50滋l),对照组注射PBS,两组均隔天注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隔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占原始面积比率。HE和Masson染色行组织学检查,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标记新生血管,CD68染色并标记巨噬细胞。结果由于血痂的影响,CD100组与PBS组相比创面面积无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表明,第7、13、21天CD100组新生表皮与真皮的新生评分显著优于PBS组(P0.05);肉芽组织厚度评分在第7、13天大于PBS组,第21天小于PBS组(P0.05),胶原重塑优于PBS组。在各个时间点CD100组血管化程度优于PBS组(P0.05);炎症状态轻于PBS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CD100分子,能够通过促进创面的血管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湿性敷料联合光子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湿性敷料联合光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干性敷料。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的总体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合时间为(30.73±4.1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8±5.9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及b FGF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联合光子治疗能提高肉芽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改善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猪断层皮创面模型,创面深度至真皮深层,深度达真皮厚度约3/4。实验分为复方中药软膏组(A组)、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创面分别用复方中药软膏、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定量涂抹上述药物。每天一次观察三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愈合情况。伤后每隔5天取上述三组创面组织,测定猪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过氧化氢酶(SOD)、丙二醛(MDA),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观察表皮及真皮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显示,A组、B组、C组,愈合时间依次为(13.17±1.75)天、(18.42±1.93)天、(24.67±2.64)天,P0.05;2各组创面TGF-β含量的比较,在伤后第5天,A组(196.36±1.53)pg/ml、B组(160.52±1.43)pg/ml、C组(150.65±3.60)pg/ml,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第9天比较,A组(183.39±1.73)pg/ml、B组(157.19±3.58)pg/ml、C组166.68±6.50,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其它时间点A组低于B组和C组;3各组创面中SOD含量的比较,伤后第5、第9、第14,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前一天和伤后第29天,P0.05;4各组创面中MDA含量的比较,在伤后第5至第24天,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伤前一天和伤后第29天,P0.05。结论:制备猪断层皮缺损创面模型可靠稳定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速率,升高创面组织中TGF-β含量,促进创面愈合复方中药软膏可提高创面组织中SOD含量,加强药物抗氧化能力;降低创面组织中MDA含量,减轻细胞毒性损伤。可减轻皮肤损伤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复方中药软膏减少创面组织中渗出液,体现抗渗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 RNA-135a(mi R-135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 R-135a模拟物(mi R-135a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株Hep G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转染后细胞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MT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对mi R-135a调控相关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mi R-135a在肝癌细胞维持正常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通过对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i RNA-135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相对更高,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135a mimics后Hep G2细胞中mi R-135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形成单克隆能力和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转染组细胞中与mi R-135a细胞调控相关靶基因FOS、PI3、Jak2、Stat3的m RNA表达量相较于NC组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mi R-135a表达提高后抑制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并降低存活率。结论 mi R-135a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同时当mi R-135a表达提高时抑制肝癌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和降低细胞存活率,表明mi R-135a可能通过一些相关靶基因直接或间接调控Hep G2肝癌细胞的存活,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作用,mi R-135a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肝癌和预后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腹腔注射(12.5μg/kg)、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12.5μg与25.0μg)、利巴韦林腹腔注射(123.3 mg/kg)、喜炎平腹腔注射(61.65 mg/kg)、炎琥宁腹腔注射(61.65 mg/kg)连续5 d的干预治疗,同时设RSV感染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第6天摘眼球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无菌剖取肺组织,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RSV载量。结果成功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RSV感染阳性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明显,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治疗后,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有不同程度恢复,RSV载量显著下降,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程度最轻,RSV载量最低,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感染阳性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各组小鼠外周血CD3+CD8+水平升高,CD3+CD4+与CD3+CD4+/CD3+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显著,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与炎琥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均有抗RSV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型(AT2R)在创面肉芽组织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探讨其影响新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制成直径6.0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24只C57BL/6J小鼠分成两组(n=12):PD123319处理组腹腔注射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10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创面形成后第3、5、7、和14天取创面组织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小鼠.另有6只作为正常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的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小鼠皮肤与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AT2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皮肤AT2R在整个表皮层均有阳性表达,在真皮层,AT2R主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附件如毛囊、汗腺、皮脂腺有阳性表达.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组织AT2R产生逐渐增加,第7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mm2和(9.32±0.67)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23319可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肉芽组织中VEGFR1的表达和血管形成的组织学评分,在第7天达到峰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后均逐渐下降.结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AT2R可能参与创面的愈合及其后期的塑性改建,并通过调节VEGFR1水平影响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released exosomes,ADSC-Exos)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患者自愿捐赠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并于第3代细胞上清液提取Exos(ADSC-Exos);透射电镜观察ADSC-Exos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取患者自愿捐赠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将PKH26标记的ADSC-Exos与第5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能否进入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及划痕法观察ADSC-Exos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取24只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背部制备直径8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12)创面真皮层分别注射0.2 mL ADSC-Exos及PBS。第1、4、7、11、16、21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21天取材,行组织学(HE及Masson)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结构、胶原纤维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ADSC-Exos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膜性囊泡;粒径为40~200 nm,平均102.1 nm;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均呈阳性。ADSC-Exos与成纤维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示,ADSC-Exos可进入成纤维细胞胞内,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结构愈合更好,愈合前期新生微血管更多,愈合后期胶原纤维沉积更多;其中,第7、14、21天创面缺损长度,第7、14天微血管数量,第14、21天胶原纤维沉积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Exos通过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Zhang ZX  Liu XL  Lü L  Zhang L  Ji DL  Liu LH 《中华烧伤杂志》2011,27(6):451-455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全身血糖和创面肉芽组织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笔者单位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预先清创.(1)胰岛素组:将胰岛素计算剂量的1/2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 mL后,浸润注射于溃疡创面基底部,另1/2计算量按常规行腹部皮下注射,均为2次/d.(2)对照组:将胰岛素计算剂量的全量常规注射于腹部皮下,溃疡创面基底部浸润注射1 mL生理盐水,均为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注射7d.于患者每次注射前及注射后0.5、1.0、2.0、4.0 h,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值.于首次注射前及注射3、5、7 d,评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程度;取创面组织标本观察CD34表达情况,据此计算创面微血管密度(MVD).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 2组患者观察期内空腹血糖值维持在6.6~12.8(10.0±2.2)mmol/L,各时相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000~2.209,P值均大于0.05).注射第5天起,胰岛素组患者局部创面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第7天达生长高峰[(59.06±1.58%],与对照组[(23.61±1.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0,P=0.0.000).CD34表达情况显示,胰岛素组注射3 d起有新生血管形成,但此时MVD与对照组接近(t=0.0247,P>0.05);注射5、7d,胰岛素组创面组织MVD每200倍视野中分别为(8.34±0.48)、(11.22±0.97)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42±0.14)、(5.44±1.13)个,t值分别为16.568、27.66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全身血糖有较明显影响,能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RNA-199b-5p(mi R-199b-5p)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的功能,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尤文肉瘤细胞系A673、TC252,分别以mi R-199b-5p寡核苷酸片段(mimic)及其阴性对照(mimic control)转染,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199b-5p m RNA相对表达量,并与MSCs比较;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mi R-199b-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初步检测mi R-199b-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Western blot验证靶基因。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对照组A673细胞及TC252细胞中的mi R-199b-5p m RNA相对表达量与MSCs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实验组对应细胞相比亦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实验组处于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G2/M期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显著增高(P0.05)。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199b-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是细胞周期调节蛋白1(cyclin-L1,CCNL1)和c-Kit。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实验组CCNL1和c-Ki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 R-199b-5p能抑制尤文肉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转换,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作用是通过靶向CCNL1和c-Kit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硒化壳聚糖软膏促浅Ⅱ度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147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硒化壳聚糖软膏治疗组、基质治疗组和京万红治疗组,每组49只,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6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硒化壳聚糖软膏纱布(1ml/cm2)、基质纱布(1ml/cm2)、京万红纱布(1ml/cm2)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饲养,换药1次/天,观察愈合时间,于伤后12h,第1、3、5、7和9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7只,检测含水量、羟脯氨酸、TNF、NO、ALT,另取7只做为正常对照。结果:①创面愈合时间:硒化壳聚糖软膏组为(12.9±2.9)天、基质组为(16.3±2.1)天、京万红组为(11.8±2.4)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比基质组明显缩短(P<0.05);②创面含水量:伤后第1、3、5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86.3±3.5)%、(77.8±3.9)%、(72.3±2.7)%]创面含水量显著低于基质组[(92.8±3.2)%、(84.9±4.2)%、(77.2±2.8)%,(P<0.05)],伤后7~9天,各组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③创面TNF-α水平:伤后12h至1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第5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12h、1天、3天、5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TNF水平明显低于基质组(P<0.05);④创面组织NO含量:伤后12h各烫伤组NO含量达高峰,随后下降,至伤后第9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12h、1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NO含量明显低于基质组(P<0.05);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伤后5、7、9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基质组和京万红组(P<0.05)。结论:硒化壳聚糖软膏能有效减少烫伤后早期创面组织NO和TNF-α释放,减少渗出和水肿,晚期通过增强创面胶原合成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新凝胶剂对小鼠皮肤创面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康复新凝胶剂组(凝胶剂组)、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剂组(林可霉素组),每组20只,采用全层皮肤切除法在C57BL/6J小鼠背部制备伤口,伤口造模后开始按组对应给药10d;于治疗第3、7、10天拍照观察伤口图像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于治疗后第10天处死各组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创面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创面组织中IL-6、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凝胶剂组小鼠于治疗后第3、7、10天伤口愈合较为明显,创面愈合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6含量显著下降且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10d后,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凝胶剂组小鼠创面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新生致密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同时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IL-6、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NOS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而CD206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且与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剂作用等效。结论:康复新凝胶剂能够促进小鼠伤口愈合,减轻伤口部位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创面巨噬细胞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血消1号对湿热型肾性血尿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炎四味胶囊对照组及尿血消1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每组18只。模型组及肾炎四味胶囊对照组、尿血消1号各治疗组定时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高糖高脂饲养及置于相应环境中建立湿热型肾性血尿模型,造模共12周。造模成功后于第0天、14天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Upr)、尿沉渣红细胞计数(urinary red blood cell,URBC);于第0天、7天、14天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结果:造模成功后(0 d时),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URBC、24 h Upr、MDA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SOD、GSH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治疗14 d后,模型组24 h Upr、URBC、MD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OD、GS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尿血消1号各剂量治疗组及肾炎四味胶囊对照组24 h Upr、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尿血消1号大剂量组可显著减少24 h Upr、URBC、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含量,疗效优于肾炎四味胶囊对照组。结论:尿血消1号可减少湿热型肾性血尿大鼠的血尿及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肾组织MDA水平及提高SOD、GSH含量以拮抗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 RNAs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表达谱的改变,从而为其在DN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平台。方法:腹腔单剂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150 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采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的改变;MicroRNAs微阵列分析采用单通道Cy5荧光标记法,分析对照组和糖尿病mi RNAs表达谱,利用GO分析对差异表达mi RNAs进行靶通道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S染色提示糖尿病组小鼠肾小球内大量细胞外基质积聚,系膜区明显增宽,符合DN早期的病理改变。糖尿病组共检测出128个mi RNAs,其中显著上调者分别mi R-34a,mi R-214,mi R-2132;显著下调者为mi R-2143,mi R-1970,mi R-703;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 RNAs参与细胞周期、细胞黏附、凋亡、小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结论:DN早期mi RNAs表达谱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阵列技术为D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