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PC)重建技术联合3D打印个性化非限制性全膝置换(TKR)治疗胫骨上段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例胫骨上段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个性化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个性化手术组12例,采用APC重建技术联合3D打印个性化非限制性TKR治疗;常规手术组13例,采用常规手术+铰链式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瘤段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力线偏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ST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瘤段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肢体长度差和力线偏移度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3年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及MST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 0.05)。结论与常规手术联合铰链式假体相比,APC重建技术联合个性化非限制性TKR治疗胫骨上段恶性肿瘤解剖匹配精度高,节省手术时间,能提供良好的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量体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8年5月对膝部骨肿瘤36例实施肿瘤切除,应用定制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功能,男29例,女7例,年龄12~33岁,其中骨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转移性肿瘤3例,21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利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93功能重建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后肢体功能评定。[结果]4例患者失访,其余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5~6年(平均2年8个月)。按MSTS93评分标准,患肢功能评分11~28分,平均(22.28±4.33)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结论]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不仅可保留患肢,而且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恶性骨肿瘤有效的化疗为保肢术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个体化设计及制作3D打印下肢假体,探讨其重建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估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6例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8.67±1.11)岁(范围:6~11岁)。6例均为原发性骨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其中左胫骨肿瘤3例,右胫骨肿瘤2例,右股骨肿瘤1例。结合术前影像学数据个体化设计3D打印假体,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假体的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于肿瘤切除后,将3D打印假体进行安装固定以重建下肢大段骨缺损。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使用国际骨骼肌肉肿瘤保肢功能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和假体并发症。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行左胫骨肿瘤切除手术,2例行右胫骨肿瘤切除手术,1例行右股骨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19±3.74)cm,平均手术时间(165.83±54.17)min,平均术中出血(233.33±133.33)ml。有限元分析数据显示:假体整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肱骨近端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后不同重建方法的结果和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共25例肱骨近端肿瘤行MalaverⅠ型切除后重建的患者,重建方式为肿瘤型假体置换(6例)、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12例)与异体骨段复合入工关节假体(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7例)移植.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影像学评估及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改良MSTS评分).结果 25例患者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0例.平均随访48个月(16~80个月),局部复发2例,转移2例,死亡2例.MSTS评分:肿瘤型假体组(22.5±1.6)分,异体半关节组(24.6±1.4)分,APC移植组(27.0±1.5)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3,P=0.000).肱盂关节的外展度数:肿瘤型假体组42.2°±4.5°,异体半关节组48.3°±5.3°,APC移植组58.0°±5.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0,P=0.000).间室内肿瘤的外展范围显著大于间室外肿瘤(t=5.40,P=0.000).关节不稳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晚期并发症,共10例.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瘤段切除后APC和异体骨移植术效果优于单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功能结果主要取决于肿瘤侵犯及切除范围,尤其是外展装置保留及重建程度.重建后肩关节不稳是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多发生于间室外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骨肿瘤术前设计、切除与重建,探讨骨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治疗骨肿瘤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6~59岁,平均36.6 岁;肿瘤发生于骨盆区20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脊柱4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将CT和MRI的.dicom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骨肿瘤的精确切除,并根据术前设计选择肿瘤关节假体或同种异体骨进行骨结构重建.术后评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按照MSTS93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术中解剖注册点与术前三维虚拟CT影像匹配性好,平均注册误差为0.52 mm(0.4~0.7 mm).36例患者按术前设计切除肿瘤并采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区.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所有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5例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其中骨盆3例,肢体2例;肺转移3例.MSTS93功能评分为24.8分(22 ~ 28分). 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避免肿瘤切除的盲目性和重建的随意性,减少肿瘤复发,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Guo W  Yang Y  Tang XD  Ji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7-660
目的探讨肿瘤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1例股骨上段骨肿瘤的患者行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肿瘤类型包括股骨近端转移癌30例,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股骨上段周围原发恶性软组织肿瘤4例,股骨上段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其他5例。9例患者使用了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假体复合重建缺损,5例患者行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体重建,其余67例患者均使用金属假体。术后功能评价采用MSTS93评分。结果3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因术后均转往相关肿瘤科室行放、化疗,随访率较低,局部复发率不详,但术后短期关节功能良好。76例(93.8%)患者术后半年MSTS93评分平均在25分以上。51例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5~7.0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2例患者出现假体迟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2例患者发生移植物与宿主骨接合处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患者出现髋部疼痛,行走困难;1例患者出现假体的下沉。5例患者在术后0.5~2.0年内发生了局部复发。结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并发症较少,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可作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周同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不同方法行保肢治疗的效果,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了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39例。39例39肢均行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其中人工假体置换16例、复合骨移植16例、旋转成形7例。肿瘤按照Enneking分期:IB期13例,ⅡA期3例,ⅡB期23例。比较三种保肢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结果 局部复发率:人工假体置换12.5%,复合骨移植12.5%,旋转成形无局部复发;术后平均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人工假体置换88%,复合骨移植88.7%,旋转成形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术和复合骨移植术应用于相对局限、无转移的膝周围恶性肿瘤术后重建,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旋转成形术局部复发率低,但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及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3例股骨远端原发肿瘤患者和3例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资料, 男8例、女8例, 年龄(43.3±17.8)岁(范围15~71岁)。1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中, 骨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5例、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3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中, 肿瘤型假体术后无菌性松动2例、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1例。设计并制作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16例患者肿瘤切除或假体翻修术后股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 采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评价术后生活质量, 应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安放假体, 除2例行全股骨置换患者外, 其余14例患者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2±11.7) cm(范围8.6~47.1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肿瘤切除后使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的初步疗效,分析假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9月使用MEGASYSTEM-C非骨水泥组配式肿瘤型假体系统治疗的150例下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88例,女62例;年龄12~81岁,中位年龄2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肿瘤分类:骨原发恶性肿瘤120例,中间型肿瘤27例,转移性肿瘤3例。134例为初次手术,16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87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行化疗,无患者行围术期局部放疗。假体重建股骨近端32例,股骨远端83例,胫骨近端35例。记录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肿瘤学结果,包括患者生存状况、肿瘤复发状况;假体失败发生情况,包括假体生存率、假体失败情况(失败原因、失败后再治疗方案)等,假体失败原因根据Henderson等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及假体生存率。末次随访时根据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下肢功能,并比较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的MSTS评分。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4个月,中位时间39个月。随访期内患者无瘤存活116例,带瘤存活10例,因肺转移或多发转移死亡24例。1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76.6%;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7例(4.7%)于术后7~21个月局部复发。150例患者假体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92.5%;不同重建部位假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随访期间共24例(16.0%)患者发生26次假体失败,其中1型失败9例、2型1例、3型3例、4型5例、5型8例。末次随访时126例存活患者中120例无假体失败发生。除不同重建部位对4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9),是否化疗对5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各型失败发生率与不同重建部位、是否初次手术和围术期是否化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5例(5型4例、4型1例),假体取出3例(2型1例,3型1例,4型1例),保留原假体翻修3例(1型2例,5型1例)。患者总体MSTS评分为(24±3)分,其中重建部位位于股骨近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患者MSTS评分分别为(24±3)、(25±3)、(2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4,P=0.052)。结论下肢肿瘤切除后采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早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响早期假体生存的主要原因为肿瘤进展及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切除患者利用3D打印假体重建患肢的临床效果。男6例,女5例;年龄8~63岁,平均(24.6±19.2)岁。肿瘤病理类型:普通型骨肉瘤8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规范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影像资料评估肿瘤复发、转移及假体并发症,采用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术中截骨长度80~360 mm,平均(225.7±94.9)mm,骨缺损占比24.4%~88.9%。股骨侧肿瘤重建7例,胫骨侧肿瘤重建4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20.0±9.8)个月。肺转移、多发骨转移、接骨板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各1例。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20~28分,平均(25.0±3.0)分;肢体短缩0~19 mm,中位数5 mm。讨论:3D打印假体兼备即刻稳定的金属重建技术和永久可靠的生物重建技术,可显著提升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周围肿瘤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 选取1例左侧骨盆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男,55岁,二次术前行CT和MRI检查,利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判断髋臼周围肿瘤侵袭范围,确定外科边缘及截骨平面,根据截骨后骨盆缺损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设计并定制个体化髋臼假体.术前将CT数据、标记的截骨范围及假体安装参数导入导航系统中进行规划,术中在导航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并验证切除边界的准确性,继而在导航辅助下完成个体化定制假体的精确安装,验证假体的匹配程度.切除标本后送病理学检查,测量患肢长度变化,并参照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 93)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 结果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指导复杂区域肿瘤安全边界的确定.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准切除和重建的要求,切除边缘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无肿瘤存在,导航验证及影像学证实假体安装准确,假体与截骨界面完美匹配,髋臼位置和角度理想.术后6个月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螺钉无断裂,肿瘤无复发、转移,无感染,MSTS93评分为16分.结论 综合利用计算机导航、图像融合、逆向工程、CAD/CAM可有效实现髋臼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实现手术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组配型假体置换治疗肢体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肢体骨肿瘤行瘤段切除、组配型假体置换术。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93)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7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MSTS93评分为24. 57分±3. 53分,肢体功能优2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2. 1%。结论组配型假体置换是治疗肢体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近端腓骨切除并重建腓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肌腱骨性止点的16例腓骨近端肿瘤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5例未行韧带骨性重建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外侧方应力试验;摄X线片测量关节间隙,与健侧比较间隙增大程度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采用MalawerⅡ型手术切除者均发生医源性完全腓神经功能丧失。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0个月。试验组中1例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患者发生局部复发,12个月后死于肺部及全身转移;其余患者肿瘤均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外侧方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分级为D级。试验组MSTS评分为(97.5±3.5)分,对照组为(87.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1)。结论腓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腓骨近端腓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肌腱的骨性附着点,恢复了膝关节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21例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病例进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其中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2例,单纯异体骨段移植9例。本组病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1~51岁,平均(21.53±6.54)岁,均经过术前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4例,ⅡB期17例,其中骨肉瘤和尤文肉瘤患者术前均行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规范化疗。术后采用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8~48个月,平均(29.64±11.22)个月,均未发生移植异体骨或假体周围骨折,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其中19例肢体功能优良,MSTS功能评分16~28分,平均(22.82±4.47)分。[结论]异体骨移植联合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以及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仍然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肿瘤因部位不同,切除后导致的大范围骨缺损形态不一致,个体差异大,针对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人工假体重建是现有机械加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如何提高假体-骨整合质量也是研究的热点,因整合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重建效果。而3D打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适形匹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形态,并可通过假体-骨接触面的特殊制造技术促进假体-骨整合,因而能够有效解决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重建的现有问题。目前3D打印金属假体已广泛应用于骨肿瘤切除重建领域中,如骨盆、肩关节周围、长骨骨干、踝关节周围、肘关节周围、腕关节周围、骶骨及脊柱骨肿瘤的切除重建。在骨盆、骶骨及脊柱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相对成熟,重建效果良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针对特定骨缺损形态定制3D打印假体制作周期较长,对肿瘤患者来说其应用存在时效性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4~50岁,平均35.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5例。病程5~25个月,平均12.9个月。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术前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并制作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术中囊内扩大刮除、关节软骨下植骨后植入假体。术后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复发,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局部均无疼痛,无肿瘤复发、病理性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MSTS93评分为20~29分,平均24.7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囊内扩大刮除术后骨缺损采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修复,具有能与宿主骨生物融合、力学稳定性更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有效方法,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图像融合、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建立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治疗流程,完成术前规划并制备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实施,实现肿瘤的精确切除及假体安装.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采用该流程治疗3例髋臼恶性肿瘤患者,软骨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均累及骨盆Ⅱ+Ⅲ区.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获得精确的肿瘤切除与髋臼重建.1例患者术后因搬动失误发生髋关节脱位,予以闭合复位;该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未见感染、假体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MSTS评分为18~26分.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要求,肿瘤切除彻底、髋臼重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是外科治疗恶性髋臼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中使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膝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留关节面的肿瘤切除重建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7~59岁,中位年龄44.5岁。骨肉瘤11例、纤维肉瘤1例,均为EnnekingⅡB期。肿瘤与关节面距离为5.5~8.2 cm,平均6.94 cm。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肿瘤复发、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及无菌性松动等情况,使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测定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6个月,平均54.5个月。截骨长度为14~26 cm,平均22.08 cm。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累及假体的深部感染,无患者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手术。随访期间2例发生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总无病生存率为58.3%。2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患者总生存率为83.3%。1例患者因局部复发截肢,1例假体断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总假体生存率为83.3%。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获得了满意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95°~125°,平均110°;2例患儿因疼痛无法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不理想,分别为50°和75°。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可接受的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6~30分,平均28分;患者均可不拄拐独立行走。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以保留关节面,患者可获得良好肢体功能,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风险,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报告共6例应用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3D打印仿生垫块重建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中期随访结果, 男1例、女5例, 年龄分别为50、40、68、53、35、42岁;初次手术者3例, 复发后手术3例。术中行瘤段整体切除后, 以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3D打印仿生垫块填补骨缺损, 并利用微孔结构及补片重建周围韧带抵止点。随访时间分别为60、90、60、60、75、50个月。随访期间局部无复发、假体周围无透光影及松动迹象。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临床评分分别为87、92、85、90、95、78分;功能评分分别为70、100、70、100、100、80分。骨骼肌肉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MSTS)评分分别为27、28、26、26、26、27分。表面膝关节假体联合仿生垫块可以有效填补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的骨缺损, 实现膝关节的解剖及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