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慢性肝炎患者实施谷氨酸脱氢酶与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测定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间收治)均进行谷氨酸脱氢酶及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检测,分析总结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健康人员、轻度肝炎、中度肝炎、重度肝炎患者谷氨酸脱氢酶、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肝炎患者实施谷氨酸脱氢酶与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测定诊断可辅助了解慢性肝炎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徐丹  吴小宁  李红卫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382-2385
目的初步评价肝病患者血清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C型前胶原含量(Ⅳ-Col)与慢性化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45例肝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HA、PCⅢ、LN、Ⅳ-Col水平,比较这4项指标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A、PⅢNP、LN、Ⅳ-Col水平含量随着病程的进展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即急性肝炎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结论血清中HA、PⅢNP、LN、Ⅳ-Col水平可反映肝病慢性化趋势,与临床一致,是判断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4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活检的纤维化程度分为S1~S4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4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项指标水平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4组的4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性(P 0. 01);肝纤4项指标对肝脏纤维化程度≥S1的AUC分别为0. 862(HA)、0. 721(LN)、0. 858(PⅢ)、0. 814(CⅣ),灵敏度由高至低为PⅢ HA CⅣ LN,特异度为HA LN PⅢ CⅣ。结论活动性进展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4项检测结果能较好的反应肝纤维化程度,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前体(PC 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显示,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慢性肝病中均升高.提示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动态检测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水平,联合Fibroscan(FS)诊断肝脏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B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肝脏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和Ⅳ型胶原(Ⅳ-C);分析四项水平及LSM等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的ROC及AUC,探讨其在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以病理学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肝纤维化组(S≥1)和显著肝纤维化组(S≥2);与S0相比,S≥1 HA明显升高(P 0. 05); S≥2 HA、Ⅳ-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S0为阴性对照,S≥1为阳性对照,肝脏纤维化四项判断肝纤维化AUC为0. 661,肝脏纤维化四项联合FS判断肝纤维化AUC为0. 669。以S0为阴性对照,S≥2为阳性对照,肝脏纤维化四项联合判断肝纤维化AUC为0. 779,肝脏纤维化四项联合FS判断肝纤维化AUC为0. 813。结论肝脏纤维化四项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筛查和预警作用,联合FS对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肝纤维化务清标志物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体前(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显示,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慢性肝病中均升高,提示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 动态检测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6名健康人的血清标本。[结果]除急性肝炎组外,各组肝病患者HA、1N、C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以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64.0士80.1)、(381.2士57.2)、(295.4士38.8)μg/L,其次为慢性重度组和慢性中度组,且以HA上升时间最早,升高幅度最大。[结论]测定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A、LN、CⅣ含量对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和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220例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透明质酸(HA)、尿素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测定分析,找出有助于慢性肝纤维化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22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CIV、PCⅢ的含量。结果HA、LN、CIV、PCⅢ的含量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结论血清HA、LN、CIV、PCⅢ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病理学对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对于肝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肝穿刺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_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对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Ⅳ_C、HA、PⅢP、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P<0.01)、0.316(P<0.01)0、.374(P<0.05)、0.066(P<0.05)。除LN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且Ⅳ_C、HA、PⅢP的S3、S4期水平与S1、S2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4期作为早期肝硬化诊断标准[1]。通过ROC曲线分析Ⅳ_C、HA、PⅢP、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764、0.756、0.434。敏感度:Ⅳ_C>PⅢP>HA>LN;特异度:HA>Ⅳ_C>PⅢP>LN。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 )纤维化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38例晚血 (其中 5 2例切脾作肝活检诊断者 )和 2 6 0 0例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 2 80例作肝活检病理组织诊断者 ) ,用RIA法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和层连蛋白 (LN)。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肝功能与乙、丙肝标志检测。结果 晚血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介于轻与中度慢性肝炎之间 ,而肝纤维化介于中度与重度肝炎之间 ,晚血炎症活动程度不明显。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不仅与肝纤维化程度 ,且与肝炎后活动程度有关 ,这些指标均有助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慢性肝炎的鉴别 ,提示晚血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组织学分期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组织学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HB),在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素(LN)、前胶原Ⅳ(Ⅳ-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同时行肝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纤维化分期。结果:随着分级、分期的上升,该5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CⅢ、与炎症关系密切。HA、TGF-β1、与纤维化关系密切。结论:通过肝纤维化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估计肝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得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得福韦酯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测定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的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阿得福韦酯治病1年后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HA、PⅢP、Ⅳ-C、LN含量并以正常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HA、PⅢP、Ⅳ-C、LN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以上指标检测对其肝纤维化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丽 《工企医刊》2013,(6):466-467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四项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进行测定,并与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的HA、LN、PCⅢ及Ⅳ-C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病患者的肝纤四项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此项检验灵敏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及PLT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数量(PLT)的相关性。方法对慢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和PLT测定的同时,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然后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指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成正相关,与白蛋白(ALB)和PLT呈负相关;在肝炎分型各组中,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HA的值明显增大(P〈0.05),LN、PCⅢ、CⅣ变化不明显;随着PLT值的增大,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除了LN,HA、PCⅢ、CⅣ三项的血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HA与肝功能各指标及PLT的相关性最好,是反映肝纤维化最好的指标之一,综合考虑HA等相关肝纤和肝功能指标及PLT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ⅣC,LN水平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血清HA,ⅣC,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呈正相关,且在慢性重度肝炎及肝硬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HA,ⅣC,LN水平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肝纤维化血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甘胆酸(CG)的水平,探讨三氯乙烯皮炎肝损害后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为判断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肝损害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8名三氟乙烯药疹样皮炎及16名对照组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HA、LN、PCⅢ、C-Ⅳ、CG水平,并对中毒组与对照组、皮炎轻重不同组进行对比分析,对血清肝纤维化损害指标与常规肝损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损害指标HA、PCⅢ、C-Ⅳ、CG等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明显增高(P<0.05),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胆汁酸等肝损害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严重皮炎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值低于一般皮炎组,LN在三氟乙烯皮炎病例反而低于对照组.结论 HA、PCⅢ、C-Ⅳ、CG检测可以作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程度的评价指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皮肤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肝损害后肝纤维化指标不平衡.三氯乙烯皮炎患者肝损害可引起多个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HBV DNA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接受血清HBV DNA、HBeAg、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检测。结果 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值均高于103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与103~105IU/ml组比较,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103~105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103IU/ml与103~105IU/ml组比较、105~107IU/ml与107IU/ml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103IU/ml时,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高于103IU/ml时,HBeAg阳性组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清铁蛋白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劲松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222-1223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血清铁蛋白(SF),血清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69例慢性肝病患。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SF,HA,PCⅢ,IV—C,LN,并对其中50例进行肝穿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 69例慢性肝病患SF与HA、PCⅢ、IV—C、LN含量依病情发展有一定的正相关,r分别为0.452,0.306,0.318,0.324。SF含量随肝纤维化程度逐期增高,r=0.656。结论 血清铁蛋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某一患评价这些指标的意义时,应结合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肝活检及临床表现做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ibroscan和血清肝纤维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慢性HBV感染肝病患者,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实验1组,将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纳入实验2组,对两组患者均开展Fibroscan和血清肝纤维指标检查,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的Fibroscan弹性值(FS值)、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数值、Ⅲ型前胶原检测数值、Ⅳ型胶原检测数值、透明质酸检测数值。结果 实验1组FS值为(6.5±1.0)kPa,低于实验2组的FS值(12.7±2.0)kPa,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血清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检测数值均明显高于实验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慢性HBV感染肝病患者进行Fibroscan和血清肝纤维指标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对患者肝纤维化情况及肝硬化状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