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模式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吞咽功能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SSA)]。结果:观察组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心理状态、营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模式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其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进食护理、心理护理、咽部障碍功能训练的综合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1个月和2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周后、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才藤分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87%(31/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5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并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干预前后采用VFSS评分总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5A"护理模式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改善效果、吞咽功能[采用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自我管理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营养状况[包括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误吸、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改善效果、GUSS评分、EDQOL评分、GSES评分、PA、ALB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5A"护理模式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科室68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指导饮食,并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2组干预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摄食情况以及VSD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OIS分级高于对照组,VSD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正常饮食的摄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低频电制激疗法,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比较两组吞咽障碍等级,吞咽障碍评分。结果:干预组吞咽障碍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干预组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有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4周监测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WTDWT)、吞咽功能分级(S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舌肌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涮牙冲洗口腔护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Barthel指数(BI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SSA评分、VFSS评分、BI指数、SWAL-QOL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Vitaistim治疗仪联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冰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istim吞咽仪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测验、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和X线(VFSS)检查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istim治疗仪联合冰刺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3~4周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吞咽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工作坊式延伸训练联合微课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进食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吞咽功能和肺康复训练为主的工作坊延伸训练,并联合微课进行相关进食安全知识的指导,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3周的吞咽功能情况,入院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入院后1周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入院后三周,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周观察组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工作坊式延伸训练联合微课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经口进食执行正确率,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我院1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记录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参与训练、效果监测及主动学习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操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可以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实施训练2周后,观察2组方法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此类患者的吞咽障碍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科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3.9%、对照组61.3%,经Ridit分析,u=2.405,P=0.016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楼巍敏  邢欢  林坚 《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418
目的对照研究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饮食宣教基础上,对照组予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予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8周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误吸率及白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亦有下降,但较观察组下降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白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3次),对照组发生误吸5例(8次)。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较单纯吞咽训练的康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糊试验联合吞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进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吞糊试验后给予喂养护理及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糊试验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误吸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各指标均有所升高,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