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且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胃脘痛的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结合专项护理治疗胃脘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3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竹罐疗法,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穴位经络养生指导、皮肤护理及调摄情志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竹罐疗法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3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竹罐疗法,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穴位经络养生指导、皮肤护理及调摄情志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竹罐疗法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小茴香粗盐包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干预组予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加小茴香粗盐包每日1次,每次30min,观察期为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茴香粗盐包能明显改善干预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起效快。结论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加小茴香粗盐包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观察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量表(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6.4±2.8)分、(45.8±9.1)分、(2.4±0.8)分、(24.8±3.4)分,对照组分别为(8.3±1.6)分、(62.4±8.5)分、(4.3±0.9)分、(18.1±2.7)分。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0%(38/50)和90.0%(46/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确切,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效果。[方法]将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隔姜灸中脘、神厥、气海、关元穴,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自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治愈15例(50.0%),显效10例(3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组治愈8例(26.7%),显效7例(23.3%),有效10例(33.3%),无效5例(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中脘、神厥、气海、关元穴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效果。[方法]将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泄泻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隔姜灸中脘、神厥、气海、关元穴,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自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治愈15例(50.0%),显效10例(3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组治愈8例(26.7%),显效7例(23.3%),有效10例(33.3%),无效5例(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中脘、神厥、气海、关元穴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紧绷及胀感,静脉呈条索状改变、弹性消失。静脉炎不但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而且造成再次静脉穿刺困难,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延误治疗。我科于2008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隔姜灸治疗脂肪乳所致静脉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1年5月在我院静脉输注脂肪乳所致静脉炎的80例病人,男32例,女48例;年龄47岁~78岁(60.48岁±1.62岁);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盆腔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盆腔炎常规治疗方法+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慢性盆腔炎常规治疗方法+中药保留灌肠+针刺与隔姜灸治疗方法.比较2组病人腹痛、腰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加隔姜灸能明显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病人易于接受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科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组给予隔姜灸结合氨溴索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61.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隔姜灸结合氨溴索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