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观察中医缓下法治疗CHB、LC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缓下法是用柴胡汤制剂(口服液)10ml,一日三次,联合玄明粉(无水硫酸钠胶囊)2-5粒,一日一次,晚睡前口服,疗程3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内毒素及主要肝功能指标,设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该法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内毒素明显降低;其降低水平和肝功能改善程度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或 P<0.01。缓下法是治疗慢性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并有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汤药,对照组采用基础支持治疗.经过4周治疗,通过症状积分、化验指标,观察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症状积分、尤其是乏力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总胆红素( 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活动度(PrA)、血氨(NH3)、内毒素(ET)水平及总体疗效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药可改善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内毒素水平,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陈蒿汤,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内毒素(LPS)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治疗后总有效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降低ALT、AST、TBil、PT、LPS和升高Alb、PTA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I-D)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6%,对照组为61.53%;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恶化。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阳黄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功能、血清内毒素和前降钙素(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控制饮食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乳果糖口服液10ml,2~3次/d,根据大便次数调整乳果糖用量使保持大便1~2次/d,连用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水平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分别不良反应2例和4例,症状较轻,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果糖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其肝功能指标,辅助治疗NASH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8,(12)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我科室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进行肠道菌群调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变化、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内毒素、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的菌群进行调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螺内酯片西医治疗,同时选择性采取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以口服中药健脾调肝补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益生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益生菌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程14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9±0.72 vs 9.13±1.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12.28±1.02)lg CFU/g、(11.17±1.18)lg CFU/g、(11.56±1.27)lg CFU/g]较治疗前 [(9.39±1.23)lg CFU/g、(9.26±1.13)lg CFU/g、(8.57±1.45)lg CFU/g]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082±0.031) EU/mL vs (0.145±0.047) EU/mL,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8.
黄高 《肝脏》2015,(3):242-24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解决急性肝功能衰竭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疗效差,治愈生存率低的问题,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HA330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前及末次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以此比较出血液灌注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PS、TNF-α、IL-6、TBil、ALT、BUN、Scr、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PTA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注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明显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农软肝丸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神农软肝丸,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疗法,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93.33%及8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减轻或消除症状体征、降低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农软肝丸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脾虚血瘀兼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符合脾虚血瘀兼湿热证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保肝、抗病毒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瘀解毒健脾方)内服及外敷(穴位贴敷)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结节的MR影像学表现、中医症状评分、肝功能、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有效加稳定率分别为88.6%、6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P=0.034),两组患者肝硬化结节最大直径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前提高,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及AST水平下降,Alb水平较前上升(P<0.05),除ALT、AST两项指标外,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更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项中医症状均较前下降;除胁肋疼痛治疗组患者无明显优势外(P>0.05),余3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5.70%、65.90%,治疗组患者疗效更显著(χ^2=3.972,P=0.045)。结论: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延缓或部分逆转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进展,改善中医症状和肝功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65-1069
目的探究解毒凉血健脾方对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6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累积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一元方差分析或多元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第4周,中西医结合组累积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vs 53.8%,χ~2=4.734,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第1、2周时中西医结合组白蛋白明显升高(P值均0.05);治疗第1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3、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提高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和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同时降低血清IL-6、IL-8、TNF-α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嗜酸乳杆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陶金华  马雄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2,7(3):156-157,187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制剂乐托尔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道症状、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24例,口服乐托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的变化,并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结果:乐托尔治疗组的腹泻、腹胀缓解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氨、血浆内毒素显著降低的病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IL-1、IL-6水平改善的病例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乐托尔治疗组和培菲康治疗组的各项症状和指标改善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乐托尔胶囊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症状,并能降低其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乙肝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血清内毒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显著增加(P0.05),肠杆菌和梭菌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ALT、AST、TBIL、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可作为乙肝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并求证其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保肝降酶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拟疏肝健脾化瘀法为中药复方,对照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采用双盲法原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毒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HBeAg、HBeAb和HBV DNA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HBeAg和HBV DNA的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而HBeAb转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肝功能相关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③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健脾化瘀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及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Gln组、益生菌组、Gln与益生菌结合组(结合组)、对照组,观察其相关治疗后的肠屏障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AST、ALT水平、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结合组均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血清内毒素水平、DAO、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结合组又较Gln组、益生菌组低.[结论]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屏障及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赤芍承气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赤芍承气汤。疗程2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B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芍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同时对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肝功能、血浆内毒素、DAO活性、D-乳酸水平变化、门静脉宽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肝静脉自由压、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肝静脉自由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以及门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门静脉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宽度,降低血浆内毒素、DAO活性与D-乳酸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屏障与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 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病情的改善,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次0.5 mg,1次/d;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方,每次200 ml,2次/d,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共服药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区痛、乏力、厌食、腹胀等临床症状、HBV DNA、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及腹部彩超影像学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区痛、乏力、厌食、腹胀等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vs 61.0%,P<0.05);观察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91.2%vs 89.8%,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缩小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