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瘤的价值。方法全身麻醉下,单一部位切口选择在患侧腋中线至腋前线之间第5或6肋间,长3~3.5 cm,采用10 mm 30°胸腔镜,应用腔镜器械楔形切除病灶。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7.5±15.2)min,术中出血量(31.8±8.9)ml。无一并发支气管胸膜漏、脓胸、结核播散及呼吸功能不全。胸管引流量(178.6±27.8)ml,引流时间(3.4±1.1)d,术后住院时间(8.0±0.6)d。22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6.5月,恢复工作或正常生活,未见复发。结论单一切口胸腔镜下楔形切除肺结核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8月,施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8例。于腋前线与腋中线间第4或第5肋间做切口长2~3cm,置入5mm 30°胸腔镜和器械,行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2例,胸腔止血、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3例,胸腺囊肿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自发性气胸12例,自发性血气胸1例,肺结核球3例,胸腺囊肿1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手术时间30~82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5d,平均3.5d。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病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 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136 ml,术后拔胸管时间5 d,术后住院时间6 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 min,术中出血量128 ml,术后拔胸管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一部位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8~12月,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单一部位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1例,慢性肺脓肿1例),于腋前线与腋中线间第5或第6肋间做切口长4~5 cm,置入10 mm 30°胸腔镜和器械,行右上肺切除1例,右中肺切除1例,左上肺切除1例,左下肺切除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手术时间分别为210、175、145、205 min,平均183 min;出血量分别为100、200、50、300 ml,平均162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2、12 d,平均10.5 d。4例分别随访6、8、6、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单一部位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对66例T1N0M0~T3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取腋前线和腋中线间第3或4肋间做3~5 cm单一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63例顺利完成单一切口VATS,3例因止血困难而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8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25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5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13. 2±23. 5) min,术中出血(145. 3±22. 8) ml,清扫淋巴结(11. 5±2. 2)枚,术后胸腔引流量(515. 8±45. 2) ml,术后(3. 3±0. 5) d拔管,术后住院时间(10. 6±1. 2) d,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2. 3±0. 6)分。术后并发肺炎6例,漏气2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病理:鳞癌23例,腺癌38例,腺鳞癌5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期28例,Ⅰb期20例,Ⅱa期10例,Ⅱb期8例。6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同期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对30例双侧肺大疱采用单孔胸腔镜同期手术,剑突下4 cm切口作为单孔,将胸腔镜置入病变较重侧胸腔后,寻找到肺大疱,对基底直径0.5 cm大疱直接电棒烧灼;基底直径0.5~2 cm大疱Hem-o-lok夹闭或切除后缝扎处理;基底直径2 cm的片状肺大疱用Endo-GIA切除。一侧手术完成后,再经单孔将胸腔镜置入对侧胸腔,同法完成对侧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53.1±17.6)ml,手术时间(105.6±20.3)min,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3±2.5)d,术后住院时间(8.9±2.6)d。术后肺漏气2例,经胸腔冲洗后治愈。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6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剑突下切口单孔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双侧肺大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根据术前肿瘤位置,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做长约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取腋前线第4或5肋间3~4 cm切口为操作孔,行纵隔肿瘤切除28例。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56.8 min(42~10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5 ml(40~15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带管时间2~5 d,平均3.7 d。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7 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部分纵隔肿瘤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62例。经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手术,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肋间(左侧稍靠近腋后线),约1.5 cm,操作孔上肺叶切除取腋前线第4肋间,中、下肺叶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长3~5 cm,术后常规放置1根胸腔引流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加做副操作孔。手术时间(135.5±43.2)min,术中出血量(65.7±32.4)ml。术后胸腔引流(7.6±4.3)d,术后住院时间(10.5±3.8)d。清扫淋巴结(16.4±7.7)枚。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55例纵隔肿瘤,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做一个长3~4 cm横行切口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后观察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单操作孔VATS 50例,3例因瘤体较大,加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因分离肺动脉分支时发生出血,在腔镜下无法完成止血而中转开胸。50例单操作孔VATS手术时间(100±46)min,术中出血量(85±38)ml,术后胸管引流量(450±80)ml,术后胸引管拔出时间(3.0±1.6)d,术后住院时间(6.2±1.5)d。术后肌无力危象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均对症处理后好转。55例术后随访2~24个月,(11.2±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手术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经验。方法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60例,右上肺叶切除19例,右肺中叶切除4例,右下肺叶切除20例。左上肺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5例。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肋间,做2 cm左右切口,操作孔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第4或5肋间取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切口长约4~5 cm,经单操作孔完成肺癌根治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平均(12.5±2.1)枚。平均手术时间(185.2±10.4)分钟。术中出血平均(150.5±30.6)ml。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3.5±1.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5±1.2)天。结论和传统腔镜手术比较,单操作孔减少了背部伤口,进一步减小创伤。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手术常规胸腔镜器械可完成,不需增加特殊器械。患者选择恰当并且按正确顺序操作,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3D胸腔镜(single-port 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P-3D-VATS)切除巨大(直径≥5 cm)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孔3D胸腔镜切除巨大纵隔肿瘤12例资料,胸部CT测量肿瘤直径5~10 cm,(6.9±1.9)cm。腋前、中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3~4 cm,利用胸腔镜器械行纵隔肿瘤及全胸腺切除。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240 min,(130.8±71.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100.4±56.1)ml;胸腔引流时间2~4 d,(2.8±0.7)d;术后住院时间2~5 d,(3.2±1.0)d。术后病理诊断畸胎瘤2例,胸腺瘤5例,神经鞘瘤2例,胸腺癌1例,心包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迟发性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6~38个月,(27.9±8.2)月,无复发。结论单孔3D胸腔镜下切除巨大纵隔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早期手术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9年6月,对2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行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切口位于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第4肋间,长3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83.2±27.8)min,术中失血量(36.0±27.2)ml,胸腔引流时间(3.9±1.1)d,术后住院时间(6.1±1.4)d,病理测量瘤体最大径(4.3±1.3)cm。无围手术期并发症。Masaoka分期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例(B2型和B3型各1例)。20例随访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总体缓解率90%(18/20)。结论同期双侧单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安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不置胸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3月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单孔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不置胸管手术28例。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切口长2.5~3 cm,置入5 mm30°胸腔镜和器械行肺大疱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结果 28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双孔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3~15 ml,平均8 ml;术后住院时间1~2 d,平均1.5 d。28例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不置胸管治疗年轻患者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施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例,术中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长1.5 cm,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2~3 cm。术后常规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 2例分别因支气管残端漏气和静脉回流不畅而转肺叶切除,余45例顺利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0例,原发性肺癌35例,转移癌2例。手术时间(164.5±33.7)min,术中出血(125.6±46.4)ml,术后胸管引流(4.2±1.2)d,术后住院(5.6±1.6)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18个月,(7.9±1.6)月,未见复发和转移,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部分不能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前无法明确性质又不能楔形切除的肿瘤患者和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预计肺叶切除后易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5例。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位于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 6例中转开胸,其中3例因胸膜致密粘连,2例因肺动脉分支出血,1例因淋巴结粘连致密;其余5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包括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9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3例。手术时间(174.6±54.3)min;术中出血量(372.7±114.4)ml;术后引流液总量(843.5±568.7)ml;术后带管时间(7.4±3.7)d;术后住院时间(9.2±3.6)d。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7例:漏气3例,引流液较多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失访7例,其余58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2.3月,94.8%(55/58)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及支气管残端、段切缘有无残留。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9.4±32.6)min;术中出血量(160.2±48.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2.9±0.9)d;术后住院时间(10.6±0.8)d。结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病例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腋后线第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结果无中转开胸,1例中转行肺叶切除,其余45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右肺上叶间后段14例,右肺下叶背段6例,右肺下叶基底段2例,左肺上叶固有段15例,左肺上叶舌段2例,左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手术时间100~330 min(中位数135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中位数230 ml);术后引流液总量380~2250 ml(中位数550 ml);术后带管时间4~16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中位数9 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漏气3例,肺膨胀不全1例,少量咯血1例。46例随访1~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86.9%(40/46)症状消失,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超声刀使用的技术规范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楔形切除,其中34例使用超声刀[男8例、女26例,年龄(59.68±10.91)岁],23例未使用超声刀[男13例、女10例,年龄(59.13±11.21)岁];88例行胸腔镜下肺癌肺叶切除术,其中80例使用超声刀[男36例、女44例,年龄(59.68±10.91)岁],8例未使用超声刀[男5例、女3例,年龄(61.63±5.60)岁]。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结果。结果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肺癌楔形切除3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0.09±43.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32±12.75)ml,平均清扫淋巴结(5.12±4.26)个,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5±1.16)d,引流量(535.00±291.69)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56±1.40)d,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与未使用超声刀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1.88±41.82)min,术中出血量(42.79±31.6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4±8.75)个,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47±2.30)d,引流量(872.09±585.24)ml,术后住院时间(5.81±2.26)d,围术期并发症20例;8例未使用超声刀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刀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6月对29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行UVATS。操作孔位于腋前线附近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位于腋后线附近第7或8肋间,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未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160.7±46.2)min,术中出血量(253.5±101.7)ml。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0.9)分,术后拔管时间(2.9±0.7)d,术后胸腔引流量(557.2±193.8)ml,术后住院时间(4.9±1.2)d。术后发生肺复张不全1例,肺持续漏气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29),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29例术后平均随访20.8月(4~36个月),19例术前痰检阳性者术后均转阴,无结核播散,薄层高分辨率CT未见复发或新发病灶。结论 UVATS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