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概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病理影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对脑组织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加之动脉瘤早期再破裂出血、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破裂与脑脊液引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死亡和残废的重要原因。对SAH的患者进行单纯脑室脑脊液(CSF)持续引流或分流,可能因降低了颅内压(ICP)升高了动脉瘤的穿膜压力,而使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脑积水的病人中。对SAH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辅以脑池或脑室CSF持续引流,其脑积水的发生率比非引流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80%是由其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1]),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卒中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死亡率最高可达50%~([2])。防治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面临两难选择。目前所知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特点和动脉瘤特点两方面,患者特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日本血统或芬兰血统、吸烟史、既往SAH史、高血压史等,动脉瘤特征包括大动脉瘤、动脉瘤增大、位于后循环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6例,对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和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有关,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出血后2周内再出血率达19%~27%;死亡率达60%~80%;出血后的第1个24h是再出血的高峰。本文中介绍的是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和脑脊液引流注药治疗动脉瘤再出血及血管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依据是否发生癫痫发作将225例SAH患者分为病例组(36例)和对照组(189例),收集可能影响SAH合并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分析来筛选影响SAH合并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SAH合并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16.00%(36/2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OR=2.54)、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OR=3.70)、Fisher评分(OR=5.41)及脑积水(OR=6.89)均为SAH合并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 SAH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在SAH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入院GCS评分低、Fisher评分高及继发脑积水,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经CT、MRI及腰椎穿刺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病率为14.61%(26/178),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11例,早期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2周内)者20例,经短期抗癫痫治疗,停药后未再复发;晚期发作(2周后)者6例,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继发癫痫,早期癫痫发作易于控制,多不复发,不需要长期服药;晚期癫痫发作者易复发,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老年SAH后癫痫发作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SAH未发作癫痫45例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老年SAH后并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 SAH后癫痫发作以大发作为主,其次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小发作,发作时间集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 w内,其次为3 w及以上和1~3 w。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出血后就诊时收缩压>170 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CS)评分、Fisher评分、Rankin评分、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脑梗死与老年SAH后并发癫痫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Rankin 3~4分、再出血、Fisher 3~4评分是SAH后癫痫独立危险因素。经托吡酯治疗19例,经丙戊酸钠治疗23例,1年内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死亡率、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吡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丙戊酸钠(P<0.05)。结论老年SAH后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较多,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损伤相关。对于有相关影响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早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以期降低癫痫发作,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3例,根据患者是否有慢性脑积水形成分为慢性脑积水组23例和非慢性脑积水组1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动脉瘤位置、出血次数、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阳性率及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脑积水组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大于非慢性脑积水组,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和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高于非慢性脑积水组,出血次数多于非慢性脑积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3,95%CI(1.21,2.59)〕、高血压病史〔OR=2.09,95%CI(1.46,3.14)〕、出血破入脑室〔OR=2.01,95%CI(1.27,3.09)〕、多次出血〔OR=1.95,95%CI(1.42,3.61)〕、Hunt-Hess分级较高〔OR=2.82,95%CI(1.79,4.28)〕及Fisher分级较高〔OR=2.12,95%CI(1.58,3.9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多次出血、Hunt-Hess分级较高及Fisher分级较高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并发慢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最主要的危险是破裂后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文献报道,85%的SAH是因为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当对未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癫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以往对于影响癫痫发作的有关因素研究较少,为此,作者对一组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某些临床特点及治疗因素等与癫痫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 38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72h 内入院,278例经血管造影或尸检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它103例因高龄(>70岁)或昏迷较深未行血管造影或手术,但脑 CT 示出血部位在大脑半球间、鞍上或侧裂池,提示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由于低血钠、再出血或手术后12h 内所发生的癫痫不算作继发性癫痫,作者用双边χ~2检验、log-rank检验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多  相似文献   

13.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颅内出血的一个重要类型,占脑血管总发生率的12%~20%。随着血管内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干预,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脑血管痉挛所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尤其是脑梗死逐渐成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根据发病时间将a SAH脑积水分为急性(0~3 d)、亚急性(4~13 d)和慢性(≥14 d)[2]。aSAH后急性脑积水指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发生的脑积水,发生率为15%~87%[3],其中约  相似文献   

15.
陈小玲 《内科》2009,4(1):66-6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之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5%左右,SAH再出血是急性脑卒中致命的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危险因素。为了解SAH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临床急症~([1]),对责任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早期干预,尤其是发病24 h内进行处理,可以显著降低IA的再破裂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2-5])。然而,目前国际上极少有关于aS AH患者急诊救治流程的相关报道。Delphi专家咨询法是  相似文献   

17.
方兰香 《内科》2009,4(6):1006-100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对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 d)、亚急性期(SAH后4~13 d)或晚期(SAH后≥14 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Dorai等对7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19.
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目的是通过夹闭动脉瘤预防再出血及防治脑缺血和脑积水。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SAH病人的处理,既往几乎多数报道是关于药物疗效以及早期与延期动脉瘤外科手术效果的研究。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相信,早期动脉瘤手术可以预防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