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group,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group,FNB)用于半月板切除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行半月板切除手术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CB和FNB组.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ACB和FNB,用药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6、12、24 h静息下、主动运动(直腿抬高)和被动运动(被动膝关节屈曲60度)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以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用药副作用和使用镇痛药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达到良好镇痛,术后24 h内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h内股四头肌肌力分级FNB组和ACB组分别为1(1~2)和3(3~4)、2(1~2)和4(3~4)、3(3~4)和4(4~4)(P<0.01),术后24 h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为人FNB和ACB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是ACB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在术后早期明显高于FNB患者,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获得更好临床效果的ACB方式。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CB的相关文献,对ACB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近年来,多模式镇痛已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方法,其中ACB能够提供等效、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更好地保存股四头肌功能,替代了“金标准”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临床操作中使用0.2%罗哌卡因行ACB,首次负荷剂量为15~30 mL,持续负荷剂量<8 mL/h,能够提供与FNB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对下肢肌力影响较小,相对安全有效;但医务人员仍需警惕患者跌倒可能性。在采用局部麻醉药物行ACB中联合应用辅助药物如右美托咪定、地塞米松等,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1μg/kg右美托咪定神经周围给药可能同时兼顾安全性和镇痛疗效。结论 ACB是膝关节置换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由于收肌管内神经结构的高度变异性,收肌管解剖、ACB的最佳阻滞方法和阻滞位置存在较大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IPACK)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初次单侧TKA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ACB+IPACK阻滞镇痛,30例)和B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CB)为主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持续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局部浸润,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ACB联合局部浸润,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治疗后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且手术治疗后第1天膝关节弯曲度更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治疗后步行距离更长,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CB为主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步行疼痛感,提升股四头肌肌力,优于持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周璐  姚舜禹  朱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280-1287

目的 比较股神经阻滞(F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收集股神经阻滞(FNB组)与收肌管阻滞(ACB组)用于ACLR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发表于2014—2021年的RCT研究,共计患者719例,FNB组359例,ACB组360例。FNB组和ACB组术后0~3、6、12、24、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B组与ACB组术后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篇文献认为ACB组能更好地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3篇文献认为ACB组与FNB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CB与FNB在ACLR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ACB在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但还需后续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而术后疼痛管理效果是直接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阻滞(PAI)在TKA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并讨论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8日因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关节病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行TKA的126例患者,接受PNB+PAI者为实验组,接受FNB+内收肌管阻滞(ACB)者为对照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分别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12、24、48、72 h膝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阿片类药物用量及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及术前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72 h。术后6、12、24 h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3.232、2.946、3.146,P<0.05),术后48、72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27、1.108、P>0.05),术后24 h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t=3.082,P<0.05),术后48、72 h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t=0.543、0.902,P>0.05)、阿片类药物用量(t=0.85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χ2=52.29,P>0.05)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股四头肌无力、局部血肿等不良并发症。 结论FNB+PAI在TKA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效果确切,同FNB+ACB相比,在术后24 h内的镇痛作用及膝关节活动度更优,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FNB+ACB的替代方法,并可以在TKA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CB)与坐骨神经阻滞(SNB)联合ACB的镇痛效果和对阻滞后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50~80岁,BMI 18~3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PACK阻滞联合ACB组(IA组)和SNB联合ACB组(SA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分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IA组行IPACK阻滞(20 ml)和ACB(10 ml);SA组行SNB(20 ml)和ACB(10 ml)。确认阻滞效果后,实施喉罩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前1 d、离开PACU即刻、术后4、8、24、48 h及术后90 d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离开PACU、术后4、8、24、48 h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SA组比较,IA组镇痛效果并不劣于SA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均低于预设值1.0。IA组小腿三头肌肌力在出PACU即刻、术后4、8 h明显优于SA组(P0.001)。两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ACK阻滞联合ACB可提供与SNB联合ACB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小腿三头肌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ACB)与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 结果一共纳入12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772膝,其中ACB组382膝,FNB组390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ACB组与FNB组患者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分别在术后2~4 h、6~8 h、24 h及48 h的静息评分[WMD=0.20,95%CI(-0.33,0.72);WMD=0.24,95%CI(-0.12,0.60);WMD=0.31,95%CI(-0.07,0.69);WMD=0.03,95%CI(-0.29,0.35)]和运动评分[WMD=0.10,95%CI(-0.41,0.62);WMD=0.64,95%CI(0.15,1.12);WMD=0.17,95%CI(-0.37,0.70);WMD=0.03,95%CI(-0.57,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B组患者的肌力在术后4~8 h、24 h及48 h[WMD=0.45,95%CI(0.25,0.64);WMD=0.38,95%CI(0.14,0.61);WMD=0.41,95%CI(0.18,0.63)]均显著优于FNB组;与FNB组比较,ACB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WMD=5.01,95%CI(0.78,0.92);WMD=8.74,95%CI(3.54,13.93);WMD=6.65,95%CI(1.97,11.33)]、站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WMD=-55.98,95%CI(-109.60,-2.35)]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WMD=-0.049,95%CI(-0.96,-0.03)]等方面有优势,而在术后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疗效相当,同时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康复。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下置管持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单次注射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将60例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拟行初次单膝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置管持续ACB组(A组)和单次注射AC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盐酸哌替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术后行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股四头肌肌力,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首次屈膝达90°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其中术后12 h后静息VAS评分及8 h后活动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股四头肌肌力均优于B组,其中术后24、48、72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及出院当天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患者首次屈膝达90°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t=–2.951,P=0.016)。术后24 h内使用盐酸哌替啶(50 mg/次)者,A组4例、B组7例;术后24~48 h使用,A组3例、B组7例;术后48~72 h使用,A组1例、B组3例。A组2例发生置管处渗液,无1例发生置管脱落。结论置管持续ACB对TKA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单次注射ACB,能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有利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促进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75例列入本研究,依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均分为3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A+P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F+P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下,E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A+P组和C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患者术后6、12、24 h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术后1、2、3 d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加用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S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3~5月我院择期TKA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隐神经组(n=30)与股神经组(n=30)。2组操作均在术后进行,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PCA背景量5 m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每次5 ml,锁定时间30 min,使用时间48 h。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NPRS)评估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股四头肌肌力,比较2组患者术后哌替啶使用率、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2组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痛与运动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隐神经组阻滞后8、12、24、3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股神经组(Z=-3.637,P=0.000;Z=-4.618,P=0.000;Z=-4.461,P=0.000;Z=-3.908,P=0.006)。隐神经组术后哌替啶使用率13.3%(4/30),股神经组为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隐神经组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股神经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SNB组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7±0.8)分,明显高于FNB组(6.1±0.7)(t=13.517,P=0.000)。结论 2种阻滞方法均能为TKA术后提供有效镇痛,但与连续FNB相比,连续SN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和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葛梅  翟晓军  李勇 《中国骨伤》2021,34(8):750-754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术(addcutor canal block,ACB)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及对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初次单侧行TKA的患者84例,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66~77(72.8±8.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9~25(23.6±3.5) kg/m~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收肌管阻滞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ACB组)和单纯收肌管阻滞术组(ACB组),每组42例。ACB组术中实施ACB,TEAS+ACB组在ACB基础上于术后第1~7天行双下肢TEAS。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第1,2,3,7天的膝关节功能,术后第7天膝关节活动度与住院天数。结果:TEAS+ACB组VAS评分在静息、活动状态下术后6,12 h与AC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48,72 h均低于ACB组(P0.05)。TEAS+ACB组膝关节活动度在术后第1天与AC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2,3,7天均大于ACB组(P0.05)。TEAS+ACB组住院天数小于ACB组,术后第7天膝关节活动度大于ACB组(P0.05)。结论:TEAS联合ACB较单纯的ACB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TKA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收肌管阻滞(CACB)术后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快速康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优化TKA术后的快速康复方案。方法将90例行单侧TKA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ACB组与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纳入快速康复模式。CACB组手术结束20 min由麻醉医师行术侧收肌管阻滞并留置导管,CFNB组手术结束20 min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静息和活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消耗、术后并发症。结果住院时间CFNB组为(13. 2±2. 98) d,长于CACB组的(11. 9±2. 59) d(P 0. 05);除术后12 h活动NRS评分CACB组高于CFNB组(P 0. 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NRS评分和活动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ACB组术后第1、2、3、7天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CFNB组(P 0. 05),CACB组术后1、2、3 d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CFNB组(P 0. 05)。结论 CACB术后镇痛在TKA中应用能保留股四头肌肌力,缩短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dductor canal block group,ACB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emoral nerve block group,FN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术后2h、4h、8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术后24h对患者TUG试验、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测。记录术后24h内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PONV)、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ACB组患者TUG试验时间显著低于FN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FN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8h、24h时点静止状态下、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穿刺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收肌管阻滞能够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与股神经阻滞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对肢体运动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单次股神经阻滞(SFNB)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PA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疼痛和肌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TKA的患者资料。纳入由同一工作组完成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且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的单侧初次TKA的患者,并排除同侧膝关节有既往手术史、膝关节严重内外翻畸形或严重关节外畸形、术前肌力和肌张力异常患者。患者按镇痛方案分为CFNB组和联合组;比较患者一般信息、手术时间、额外镇痛药物比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留置管脱落、阻滞区域感染等并发症差异。分析术后12、24、48、72 h疼痛程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所得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患者144例(CFNB组65例,联合组7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时间、额外镇痛药物比例和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留置管脱落、阻滞区域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12 h和72 h自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CFNB组VAS评分[(1.8±1.3)、(2.6±0.8)]低于联合组[(3.2±0.7)、(4.0±0.8)](t =-7.670、10.250,均为P<0.001)。两组患者术后12 h时的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NB组24、48、72 h的肌力低于联合组(H=62.944、88.486、120.694,均为P<0.01)。 结论在TKA术后早期,SFNB联合PAI可以达到与CFNB相同的临床镇痛效果,但联合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更快,且DVT发生风险更小,是TKA术后可取的镇痛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为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术期镇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连续阻滞镇痛组(FNB)或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术后4,12,24及48小时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需口服镇痛药物,局麻药中毒,置管并发症,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谵妄等麻醉和镇痛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结果共纳入患者7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NB组患者术后12小时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4、24及48小时,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状态下,FNB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4,12,24,48小时均低于PCI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局麻药中毒,置管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口服镇痛药物,谵妄等麻醉和镇痛副反应发生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瘙痒与恶心呕吐例数多于F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较静脉麻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发生率更低,可以在熟练掌握神经阻滞及置管后连续镇痛的基础上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患侧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关节镜膝关节探查清理术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ASAⅠ~Ⅲ级,年龄65~8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三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后接受48h的连续隐神经阻滞(S组)、连续股神经阻滞(F组)及吗啡PCIA(M组)镇痛治疗。记录术前(T1)及术后6h(T2)、24h(T3)、48h(T4)、72h(T5)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疼痛VAS评分、舒适度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T2~T4时S组和M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F组(P0.01)。S组和F组在T2~T4时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P0.01),T2~T5时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M组(P0.01)。M组(9例,30%)的恶心呕吐明显高于S组(1例,3.3%)和F组(2例,6.7%)(P0.01),其它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且连续隐神经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A组术后8、12、24 h静息VAS评分分别为(1.33±0.49)、(1.40±0.51)、(1.13±0.64),术后4、8、12、24 h运动VAS评分分别为(1.73±0.46)、(1.67±0.48)、(1.93±0.46)、(1.53±0.64),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两组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其中"非常好+很好"占66.7%,B组占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补救镇痛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法较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更加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评分,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