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CD26浓度和DPP-Ⅳ活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sCD26、DPP-Ⅳ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积液sCD26曲线下面积(AUC)为0.91,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6.6%;胸腔积液DPP-ⅣAUC为0.90,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5.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CD26与DPP-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95%CI:0.82~0.91,r=0.72,P0.01)。结论 sCD26和DPP-Ⅳ的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50例,其中上皮源恶性肿瘤35例,恶性间皮瘤5例,恶性淋巴瘤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的s CD26浓度和DPP-Ⅳ活性,比较s CD26和DPP-Ⅳ在不同胸腔积液中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s CD26、DPP-Ⅳ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间皮瘤患者的s CD26浓度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患者的DPP-Ⅳ和ADA活性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间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CD26和DPP-Ⅳ的检测对区分不同类型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辅助性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单独及联合胸腔积液Survivin(BIRC5)、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确诊52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56例为恶性胸腔积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中BIRC5、IP-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BIRC5、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内科胸腔镜、胸腔积液BIRC5、IP-10单独及三者联合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BIRC5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P-10显著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腔积液BIRC5、IP-10水平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36。内科胸腔镜、胸腔积液BIRC5、IP-10单独及三者联合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分别为较高、中度、较高、极高,Kappa值分别为0.778、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在感染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96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35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胸水样本中的ADA、LDH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ADA水平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LDH水平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水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768(P0.05),在Cutoff值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6和0.539;胸水LDH水平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805(P0.05),在Cutoff值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3和0.456。结论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ADA、LDH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感染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ADA和LDH分别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细菌性胸腔积液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NA-34a和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RNA-34a的相对表达量,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EA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估miRNA-34a和CEA的诊断性能。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miRNA-34a相对表达量低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CEA浓度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miRNA-34a和CE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和0.764。结论 miRNA-34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呈低表达,可能与相关肿瘤的胸膜转移有关。胸腔积液中miRNA-34a和CEA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7年8月-2008年7月住院的9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恶性胸腔积液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IL-18浓度。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1200.34±530.25)pg/ml,恶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240.40±80.49)pg/m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8以360pg/ml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2%和93.5%。结论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水平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其病因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本院胸腔积液患者400例,其中良性积液233例,恶性积液156例,检测各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A125、CA19-9和CEA等肿瘤标志物及ADA水平,并应用t检验、ROC曲线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389例患者中良性组(233例)占58.3%,恶性积液组(156例)占39.0%,其中前5位病因分布依次为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肺炎、心力衰竭、脓胸。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CEA联合检查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论 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结合影像学、PPD实验有利于鉴别肿瘤与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良性胸腔积液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NLR在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NLR值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NLR值的最佳阈值为2.14,AUC为0.77,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86.7%。结论 NLR测定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以有效提高特异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3月受试者117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51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6例,行外周血T-SPOT.TB试验和胸水ADA活性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外周血T-SPOT.TB和胸腔积液ADA的阳性率分别为90.20%和54.90%,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16.67%和13.64%(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外周血T-SPOT.TB的A、B孔斑点形成细胞数和胸腔积液ADA活性均显著高于非结核组(P0.01);A、B孔斑点形成细胞数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9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0%和74.20%,而AD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0%和81.80%;结核组和非结核组的外周血T-SPOT.TB和胸腔积液ADA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互补性。结论外周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特异性稍差,联合胸水ADA活性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卫蛋白和CXCL12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和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中钙卫蛋白和CXCL12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钙卫蛋白和CXCL12水平明显低于非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钙卫蛋白曲线下面积(AUC)为0.81,灵敏度为71.2%,特异度为81.7%;胸腔积液CXCL12 AUC为0.78,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76.4%。结论钙卫蛋白和CXCL12的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与非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矿物粉尘诱导基因(MDIG)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组)和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胸腔积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胸腔积液的MDIG蛋白浓度,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胸腔积液沉渣中的MDIGmRNA表达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MDIG蛋白和MDIGmRNA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等。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MDIG蛋白和MDIGmRNA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MDIG蛋白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304.38±228.47)ng/L比(44.43±40.5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MDIGmRNA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27±3.54比1.82±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诊断界值是114.23ng/L时,MDIG蛋白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4.0%。当诊断界值是2.75时,MDIGmRN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2.0%。在恶性胸腔积液中,MDIG蛋白和MDIGmRNA表达具有相关性(r=0.915,P〈0.01)。结论MDIGmRNA和MDIG蛋白可在恶性胸腔积液中高水平表达,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好。具有潜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此探讨其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7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与35例恶性胸腔积液病患,主要对患者的LDH(乳酸脱氢酶)、CEA(癌胚抗原)以及ADA(腺苷脱氨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对提高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恶性组PCEA、SCEA含量均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两组患者PLHD水平以及PLDH/SLDH的比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PADA、SADA含量与PADA/SAD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变量分析,入选模型的相关园素主要为病患年纪、发热程度、胸腔积液颜色及PADA/SADA值。结论:PADA与SADA含量可以当作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鉴别的参考依据,通过患者年纪、发热程度、胸腔积液颜色及PADA/SADA比值等相关指标联合诊断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积液具有良好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HER-2/neu蛋白对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和血清中HER-2/neu水平,以24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组胸液中HER-2/neu水平(11.43±3.44)ng/m l明显高于结核组(3.21±1.01)ng/m l(P<0 01),2组血清中HER-2/ne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0.1 ng/m l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8%和100%,准确性为92.4%。结论胸腔积液中HER-2/neu水平检测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可达83.8%、100%和9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法检测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和49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中CRP、CEA和LDH水平.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CRP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CEA、LD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CRP、CEA和LDH的阳性率分别为26.5% (13/49)、73.5%(36/49)和91.8%(45/49),而良性胸腔积液组CRP、CEA和LDH的阳性率分别为92.9%( 39/42)、16.7%( 7/42)和14.3%(6/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EA和LDH水平和阳性率在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明显差异,通过对它们的检测有助于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及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肿瘤组)的胸腔积液标本行酶比色法检测ADA活性,ELISA法检测IFN-γ、sIL-2R浓度.结果 结核组的ADA活性及IFN-γ、sIL-2R浓度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判断,以45 U/L几为临界值,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91%、86%;以100 ng/L为临界值,IFN-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94%、89%;以450μg/L为临界值,sIL-2R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81%、83%.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达到88%、100%、94%.结论 联合检测ADA、IFN-γ及sIL-2R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水平,研究sTREM.1对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28例漏出液胸水中sTREM1,免疫浊度法检测其胸水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sTREM1水平为[(1255.2±248.6)ng/L],较恶性胸腔积液组[(125.6±22.4)n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184.5±36.5)ng/L]及漏出液组[(92.5±20.8)ng/L]显著升高(P〈0.05),根据ROC曲线,取sTREM-1〉425ng/L为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53,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0.3%、91.9%、93.2%和93.3%,诊断效能高。结论测定胸水sTREM1水平有助于区分细菌性胸腔积液与其它原因的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渗出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将患者分为恶性组(n=36)和良性组(n=70)。对两组患者胸水ADA、胸水CEA、血清CEA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水ADA、CEA和血清CEA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渗出性胸腔积液ADA、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胸水AD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胸水CEA和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水ADA、胸水CEA、血清CEA、胸水CEA/血清CEA>1是影响患者发生恶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联合指标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86.87%)、灵敏度(89.91%)、AUC(0.895)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渗出性胸腔积液ADA、CEA诊断积液良恶性的准确度均较高,但联合指标的灵敏度、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31(IL-31)、IL-33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鉴别诊断价值,并联合胸水腺苷脱氨酶(ADA)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3-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3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者12例;比较各组胸腔积液中IL-31、IL-33及其诊断效能,并对IL-31、IL-33及AD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L-31、IL-33及ADA在TPE组表达水平最高,且在TPE与MPE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31、IL-33及胸腔积液ADA诊断TP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56,0.829,约登指数分别为0.581,0.547,0.633; IL-31+ADA、IL-33+ADA、IL-31+IL-33+ADA对应的AUC分别为0.837、0.857、0.873,约登指数分别为0.633,0.619,0.700;胸腔积液ADA与IL-31、IL-33均呈中等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以及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外周血T-SPOT.TB检测值和胸腔积液的ADA、LDH水平,分析三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结果 非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ADA、LDH、TSPOT.TB和三项联合检测所得阳性率均远低于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中,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达95.0%。非结核性胸膜炎组四类检测方法所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三项联合检测所得阳性率仅有2.08%(1例)。结核性胸膜炎组胸腔积液中LDH水平、ADA水平中位数均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DA和T-SPOT.TB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等大,且大于LDH对应面积;T-SPOT.TB的ROC曲线最靠近左上角;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特异度依次为:T-SPOT.TB > ADA > LDH,灵敏度依次为:ADA > T-SPOT.TB > LDH。
结论 TSPOT.TB、ADA和LDH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又以T-SPOT.TB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