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颅后窝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颅中窝型和7例哑铃型则在Brainlab神经导航下采用改良Dolenc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均获得全切除.出院时Karnofsky评分100分6例,90分4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神经导航对选择损伤最小的入路和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鞘瘤为颅内少见的良性肿瘤,若能手术全切,即可获得根治。但其位于颅底,常累及海绵窦,部分巨大鞘瘤于岩骨尖骑跨中后颅窝,侵犯多对颅神经和脑干,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郑州大学第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1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8年5例诊断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全切肿瘤3例,次全切2例。术后3例有声音嘶哑伴吞咽困难,1例面部感觉麻木伴面瘫,随访中逐渐好转,1例听力丧失,余术后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相结合可以进行正确诊断和肿瘤的分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达到以最小的创伤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向后颅窝、岩骨或颅外生长 ,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差别很大。本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0年间经手术处理和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共2 1例 ,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8岁。病程 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4个月。病变位于左侧 9例 ,右侧 1 2例 ,其中 2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 1 5~ 4 3cm ,平均2 3cm。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为 4型 :颅内型 1 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枕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 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孔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23例高颈段神经鞘瘤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所有病例手术前诊断均采用MRI增强扫描,明确肿瘤与脊髓的关系,特别是哑铃状肿瘤与椎动脉的关系。手术均采用全麻坐位手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23例病人获全切者22例,无手术死亡及致残。结论:高颈段神经鞘瘤采用MRI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与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涂兰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3):143-143
本文对物理和生物学上长期存在争论的直径大于2.5cm前庭神经鞘瘤应用放射外科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通过对同等级文献中600例显微外科治疗病人和830例伽玛刀治疗病人的比较得出结果,评价指标包括病死率、生命质量、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情况、需行分流的脑积水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和脑干损伤等。放射外科治疗的关键是依据肿瘤的形状对放射剂量进行仔细的计划,使放射线在肿瘤边缘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使脑神经和脑干所受放射剂量最小。本文还分析了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水肿及其演变过程。治疗的肿瘤类型包括单侧神经鞘瘤、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残留或复…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3)
目的 总结四脑室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78.9%),次全切除4例(21.1%)。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眼球活动受限2例,小脑缄默症1例,颅内感染1例,呼吸困难1例。随访1~38个月,术前症状均改善,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程度保留脑干功能以及解除脑脊液梗阻,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8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腹膜后肿瘤患者,在全麻下经腹完整切除肿瘤,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因腰腹部疼痛不适,其中3例伴腹部肿块就诊。3例患者在体检行彩超检查时发现腹膜后肿块就诊。入院后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本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a,无1例复发。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确诊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4例退行性神经鞘瘤,分析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对4例退行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4例退行性神经鞘瘤患者均为中年患者;组织学检查,病变具有广泛的粘液样变、囊腔形成、血管壁透明变性和缺乏核分裂相等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病变组织不同程度表达S-100、CD68和 actin等.结论退行性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发病率低;较之普通型神经鞘瘤,退行性神经鞘瘤一般具有退行性、不典型性特点,病变缺乏明显的Antoni A区,易被误诊为其他间叶组织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组织学检查临床资料与免疫组化三者相结合是诊断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是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neurinoma,TN) TN约占颅内肿瘤的0.07%~0.28%,占颅内神经鞘瘤的0.8%~8%左右。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甚少。按肿瘤的部位分为:颅中窝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节,主要位于幕上,硬膜外生长;颅后窝型,肿瘤起于感觉根,位于幕下,硬膜内生长;哑铃型,源于三叉神经节或神经根的末梢段,位于颅中、后窝,呈哑铃状。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4.
15.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仅可以全切除肿瘤,而且还可以保留面神经甚至听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功能保留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手术经验和文献资料,分析听神经瘤的显微操作技术和面、听神经保留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当前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现状。作者指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肿瘤的全切除不能以牺牲病人的神经功能为代价,要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以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华山医院收治75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鞘瘤病人临床症次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及MR,本组病例中34例肿瘤在位于中颅窝,20例位于后颅窝,21例呈哑铃型生长。在1984年以前,手术多采用硬膜下入路,1985年以后逐渐发展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外经硬膜经小脑幕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恶性神经鞘膜肿瘤这一罕见肿瘤的临床资料,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6年11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颅内恶性神经鞘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年龄为3~51岁,男女病例比例为7:4;多数有颅神经障碍,局部肿块以及原有症状再度出现是本组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病变起源可分为:(1)直接起源于颅神经根的;(2)非明确神经根起源的;(3)复发并恶变的。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近期效果较好,3例辅以放疗。术后3例存活超过5年,存活最长的病例超过10年。结论颅内恶性神经鞘膜肿瘤多见于儿童及中年患者,多数病人病程较短.临床症状因部位不同表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肿瘤全切除及放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1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4例,大脑后动脉P1-P2交界处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者8例,以脑神经麻痹等占位效应为表现者2例;8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夹闭及残颈包裹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恢复良好6例,中度伤残2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手术较为困难,应选择合适的入路,充分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尽可能保护脑干、脑干穿支动脉及脑神经,以减少手术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30例(93.8%),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9例(59.4%),按House-Brackmann标准,面神经功能Ⅰ级9例(28.1%),Ⅱ~Ⅲ级13例(40.6%),Ⅳ级以上8例(25.0%);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能使巨大听神经鞘瘤获得良好的全切除率,巨大听神经鞘瘤的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尚有难度,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风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麻风病的临床资料,行神经电生理、神经超声及病理检查,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研究麻风病的流行特征。结果该例患者神经损害主要累及双侧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皮肤损害表现为反复的皮损,疤痕,皮肤病理见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结论麻风病以周围神经及皮肤损害为主,且有地区分布及年龄分布特点,致残率高,传染源仍然存在,因此应加强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