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ICU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2例ICU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ICU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 64%和13. 1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ICU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且能够降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预防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髋臼骨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05%较对照组的67.44%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采取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和4.00%(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对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康复科接诊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深静脉多普勒检测变化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深静脉点状回声及血管血液清透得到显著改善,且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熏蒸结合康复护理疗法,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峰速度,干预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干预后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D-二聚体、NIHSS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模式作为一种预见性的前瞻性护理,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60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流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流速、下肢肿胀率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降幅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和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发病后10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积极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入住于医院ICU的重症病例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模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加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应用于ICU重症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112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疼痛情况、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量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方程K值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修复术后凝血功能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将2016年1月—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干预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评估圈成员活动前后护理综合素质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3.0%(6/200),低于对照组的12.5%(2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和沟通协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成员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