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脂多糖(内毒素LPS)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大鼠模型中肺组织结构、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8只,用以分离和培养BMSC;SPF级雄性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组(LPS组),C组为高剂量干细胞组(H-BMSC组),D组为低剂量干细胞组(L-BMSC组),E组为干细胞对照组(BMSC组)。分别于6、24、72h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及血标本。用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腹主动脉血测定PaO_2及PaCO_2、肺湿重/干重比值(肺W/D)、测定肺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LPS组与正常对照组PaO_2及PaCO_2、肺W/D、TNF-α和IL-1β含量、MDA及MPO含量和SOD活力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组织明显损伤;C组、D组与B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A组和E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移植对LPS致ALI/ARDS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改善肺组织损伤状况、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对移植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烟雾提取物暴露对大鼠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并进行传代和鉴定,准备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分为0.5%低浓度CSE组、3.0%高浓度CSE组和空白对照组(无CSE组)。采用TUNE L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凋亡情况,检测氧化损伤指标苯二醛(MDA)及氧自由基(ROS)变化,并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0.5%低浓度CSE组和3.0%高浓度CSE组大鼠BMMSC细胞凋亡情况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且3.0%高浓度CSE组细胞凋亡率也高于0.5%低浓度CSE组。此外,CSE组大鼠BMMSC中MDA含量和ROS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两者水平在3.0%高浓度CSE组也都高于0.5%低浓度CSE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低浓度和3.0%高浓度CSE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BMMSC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低浓度CSE组和3.0%高浓度CSE组大鼠BMMSC内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能够促进大鼠BMMSC产生氧化自由基引起氧化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学术背景:目前神经系统许多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使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成为干细胞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选择之一。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神经损伤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其神经修复保护的作用机制。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1/2007-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nerve injury,transplantation,neuroprotectiv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7-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损伤,移植,神经保护",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25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应用及神经修复保护研究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神经损伤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其神经修复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且具有跨胚层横向分化能力,可通过细胞表面标志并结合细胞形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于神经元相应受体,通过受体信号传导系统激活生存信号、失活死亡信号,从而启动分化机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诱导内源性细胞增生,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是其产生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目前主要涉及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动物实验显示经血管、腹腔等不同途径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够迁移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成表达神经特异抗原的神经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神经细胞横向分化、减少凋亡、促进生长因子分泌以及血管再生,移植到损伤部位可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缺损,已经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庆大霉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DAPI标记.60只雌性SD大鼠建立中毒性ARF动物模型(颈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150 mg·kg-1·d-1,连续5 d)随机分为2组:(1)MSCs组(M组,n=30):每次给予庆大霉素的同时经尾静脉静注MSCs细胞悬液0.5 ml(5×106 /只);(2)DMEM-F12组(D组,n=30):方法同上,注入无血清DMEM-F12 0.5 ml.分别在实验第6、8和12天各取10只处死动物取得血液和肾脏标本,测定血BUN和Scr,进行肾脏组织学评分(HSK),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TUNEL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另取10只雌性大鼠作为对照(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 Way ANOVA)和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各观察时间点,M组的BUN、Scr和HSK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肾组织内PCNA+细胞数在实验第6天高于D组,在实验第8天和第12天则低于D组;M组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高于D组,Bax表达、Bax/Bcl-2比值和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ARF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增加Bcl-2和抑制Bax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amal stem cells,BMSC)静脉输注对大鼠到小鼠胰岛移植物的功能保护和小鼠糖尿病状态改善.方法 全骨髓培养法获得C57BL/6小鼠BMSC.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Sprague-Dawley(SD)大鼠胰岛,将300胰岛当量的胰岛单独或与B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15只,体重250-280g,由山东大学提供,实验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于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正常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收集培养三代DiI荧光标记的BMSCs(1×106)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6周后通过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RT-PCR检测心脏炎症因子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干细胞转化情况。结果手术操作6周后,干细胞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4%土5%)与模型组(45%±3%)之间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P=0.047);RT-PCR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心脏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分别为(4.47±0.8,10.1±2.3,4.56±0.9)ng/ml,缺血模型组分别为(7.43±0.8,21.6±2.4,2.06±0.6)ng/m|,两组之间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57~1.82,Pdo.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干细胞具有转化为血管内皮的作用。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6周后可以通过抗炎症反应及促进分泌血管因子分泌作用起到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作为供体提取MSC.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通过气管内注射细菌脂多糖建立大鼠ALI模型,并将其中18只大鼠通过静脉注射MSC予以治疗(MSC组),余18只为ALI组,同时以8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中ALI组及MSC组各取10只大鼠用于大鼠生存时间比较,另每组8只与对照组大鼠进行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Claudin-4含量监测,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laudin-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 结果 ALI组和MSC组中大鼠的48 h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ALI组和MSC组大鼠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及TNF-α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且ALI组大鼠增高更为明显(P均<0.05);而对照组及MSC组大鼠的TGF-β1及Claudin-4水平较明显高于ALI组,且MSC组更为显著(P均<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Claudin-4 mRNA水平高于ALI组,但是明显低于MSC组(P均<0.05),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MSC治疗通过上调肺组织中Claudin-4的表达可以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后ALI.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后的不同时间点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SCI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制备大鼠S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各8只:对照组于SCI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4 h移植组和于7 d移植组分别于SCI后24 h、7 d尾静脉注射BMSCs缓冲液(2×106/m L)1 m L。在SCI后各时间点分别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学评分,于第42天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SCI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结果:7 d移植组大鼠SCI后14、21、28、35、42 d的BBB评分明显高于24 h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各组SCI部位形成脊髓空洞,7 d移植组大鼠的脊髓空洞明显小于24 h移植组和对照组。结论:B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迁移到SCI部位,促进SC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的最佳时间在损伤后7 d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对低氧-无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BMS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rBMSC在1%O2及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培养24 h,培养液中加或不加入人参皂苷Rg1,分析Rg1的作用。 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Bcl-xl、Bad、Bax 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培养组( C1组)比较,低氧-无血清培养基组( C2组)细胞凋亡率是C1组的3.24倍, 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Caspase-3活性高5.17倍,P<0.01;促凋亡基因Bad和Bax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1.16倍和0.5倍,P<0.01和P<0.05。人参皂苷Rg110μg/L( Rg1-L组)、100μg/L( Rg1-M组)和500μg/L ( Rg1-H组)细胞凋亡率分别较C2组下降19.4%、35.1%和65.5%,均P<0.05。 Caspase-3活性在Rg1-L组与C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Rg1-M组和H组较C2组分别降低20%和21%,均P<0.05。 Bad mRNA表达, Rg1-L组、Rg1-M组和Rg1-H组较C2组分别减少36.4%、50.3%和45.5%,P<0.05或P<0.01;Bax mRNA表达分别减少10.5%、56.7%和50.1%,P<0.05或P<0.01。 Bcl-2 mRNA表达,Rg1-M组和Rg1-H组较C2组分别增加53.4%和66.1%,均P<0.05。 Bcl-xl 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对低氧-无血清培养诱导的rBMSC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鼠尾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痛风肾的影响,具体为延缓上皮到间叶组织转化(EMT)、促进肾脏细胞分化和生长,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幼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腺嘌呤200 mg/(kg·d)灌胃4周制作痛风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造模组再次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模型组和BM-MSCs治疗组,BM-MSCs治疗组经鼠尾静脉移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分离培养而成),同时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经鼠尾静脉注入相同量的PBS。注射6周后,收集大鼠的血液和尿液标本用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含量;对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进行H-E染色、糖原染色和马松染色,观察并半定量评分评价各组肾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肾组织中P38蛋白、P-P38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 R1)的表达情况。数据经过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后,正常组和造模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腺嘌呤诱导制作的痛风肾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肾功能降低,大量蛋白尿以及肾间质和肾小管尿酸结晶沉积,肾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硬化等,提示痛风肾模型制造成功,并出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BM-MSCs治疗组较PBS模型组而言,血肌酐水平降低[(88.90±7.89)μmol/Lvs.(117.40±6.13)μmol/L],尿素氮降低[(7.85±0.88)mmol/L vs.(10.97±1.03)mmol/L],24 h尿蛋白减少[(27.72±4.90)mg vs.(54.66±6.72)mg],TGF-β1表达减少[(11.00±2.28)个vs.(20.67±1.63)个],P-P38/P38比值降低[(0.31±0.09)μmol/L vs.(0.50±0.13)μmol/L],Trx R1/β-actin表达增加[(0.80±0.19)μmol/L vs.(0.41±0.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MSCs改善腺嘌呤诱导的痛风肾/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功能,这可能与增加Trx R1的表达增加有关,Trx R1可以促进转分化、肾脏细胞生长并且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与降低TGF-β1水平减轻EMT有关,此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P-P38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于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BM-MSCs。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RF组、BM-MSCs移植组,每组12只。采用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法制作大鼠CRF模型。造模成功24 h,正常对照组和CRF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BM-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BM-MSCs。8周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收集肾组织称重,计算大鼠的肾脏系数,并用JG12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移植BM-MSCs 8周后,BM-MSCs移植组的肾脏系数较CRF组明显降低(0.99±0.10 vs.1.32±0.20,P=0.019)。BM-MSCs移植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CRF组降低[BUN:(11.23±1.45)mmol/L vs.(14.25±1.23)mmol/L,P=0.033;SCr:(122.45±15.37)μmol/L vs.(183.33±41.66)μmol/L,P=0.028]。CRF组肾小球中JG1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33.85±2.28 vs.66.93±3.98,P<0.001),移植BM-MSCs后肾小球中JG12表达有所增加(50.84±1.29vs.33.85±2.28,P<0.001),血清VEGF的含量升高[(86.55±5.18)pg/ml vs.(55.74±2.74)pg/ml,P<0.001]。结论腺嘌呤所致CRF大鼠移植BM-MSCs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肾功能改善;其作用可能与其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ELABELA(EL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ELA(500 nM,1μM,5μM,10μM)组。利用H_2O_2诱导MSCs凋亡模型,即H_2O_2组细胞加入含400μM H_2O_2的无血清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6小时。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_2O_2组细胞的存活能力显著降低(P0.05),伴有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_2O_2组相比,ELA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且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5μMELA治疗对MSCs的保护作用最佳。结论:ELA能够减轻过H_2O_2诱导的MSCs氧化应激损伤,其中以5μM浓度ELA的保护效应以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乙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乙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置于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mmol/L乙醇中作用24h,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实验;置于0,100,200,300,400,500mmol/L乙醇中作用6,12,24h,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置于0,427mmol/L乙醇中作用24h,RT-PCR法检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427mmol/L是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AnnexinV/PI检测结果表明,与0mmol/L组比较,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与乙醇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破坏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0mmol/L组比较,乙醇作用24h后427mmol/L组bcl-2mRNA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说明乙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bcl-2和Caspase-3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表明乙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乙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置于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mmol/L乙醇中作用24h,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实验;置于0,100,200,300,400,500mmol/L乙醇中作用6,12,24h,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置于0,427mmol/L乙醇中作用24h,RT-PCR法检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427mmol/L是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AnnexinV/PI检测结果表明,与0mmol/L组比较,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与乙醇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破坏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0mmol/L组比较,乙醇作用24h后427mmol/L组bcl-2mRNA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说明乙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bcl-2和Caspase-3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晶  曲德伟  肖烨 《临床医学》2010,30(12):102-103,F000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B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BM-SCs,B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建立了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体系,探讨了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BMSCs进行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肺脏组织,参与肺组织的再生,但其修复衰老肺损伤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D-半乳糖所致肺脏组织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细胞治疗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和细胞治疗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4个月制备衰老模型。细胞治疗组通过尾静脉输注3×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4周;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细胞培养液。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脏的植入情况。测定3组大鼠肺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3组大鼠肺脏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给大鼠后,能向肺脏组织迁移并存活。与衰老模型组相比,细胞治疗组肺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正常肺泡结构破坏,出现气腔扩大、肺气肿改变;而细胞治疗组大鼠的肺脏损伤有明显修复。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的肺脏损伤有修复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可能是体内所谓间质组织的干细胞库,一旦组织受损,信号可通过未知方式到达骨髓,促进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7/2007-07在东南大学完成.材料:健康6~8周龄SD大鼠34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5代细胞,移植前48 h行BrdU标记.剩余30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对侧对称部位皮肤作为自身正常对照.造模后将标记的2×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主要观察指标: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大体观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等手段,动态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情况.结果:大鼠造模后伤口有少量炎性渗出,细胞移植后7 d创面均形成较硬的痂皮,14 d创缘有新生表皮生成,21~28 d大部分创面愈合,未出现炎症、化脓现象.细胞移植后第7,14,21,28天组织切片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胞核呈绿色荧光,在创面边缘和创伤局部聚集.细胞移植后第14天组织切片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核为绿色荧光)胞浆中有FⅧ表达,呈红色荧光,提示可能有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创面愈合.对侧正常皮肤未见明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集和增殖分化.结论:创伤可能是一种刺激因素,招募自身或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植入,观察其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中毒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54只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4组:百草枯组、BMSCs治疗组、BMSCs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和培养的BMSCs通过尾静脉注入受体体内,观察14 d内各组大鼠的存活率、肺干湿比、血浆中IL-1β、TNF-α、MDA、SOD、GSH- PX的水平变化.结果:与百草枯组相比,BMSCs治疗组明显延长大鼠的生存期,降低肺干湿比(P < 0.05)和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含量(P < 0.01),降低血浆中MDA的水平(P < 0.05)和升高SOD、GSH- PX的水平(P < 0.01).结论: BMSCs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要病理改变是肺泡一毛细血管膜屏障的损伤,以及所导致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继续分化和不断自我更新,并最终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这有可能为治疗肺损伤提供一个新的途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兔的保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1在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家兔20只,2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18只随机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肺损伤模型组、细胞移植组,6只,组.内毒素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备用.肺损伤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兔通过向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细胞移植组经右侧颈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浮液2 mL(细胞数1×105),盐水对照组、肺损伤模型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日、肺组织湿干比及蛋白含量,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湿十比值升高提示肺水肿的存在,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提示较重的炎性反应存在,蛋白含量升高提示肺泡一毛细血管内膜屏障受损.移植48 h后与盐水对照组比较,肺损伤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目、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湿干比明显升高(P<0.01);与肺损伤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目、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湿干比明显降低(P<0.01).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盐水对照组肺泡组织结构正常,肺损伤模型组肺组织出现典型的急性肺损伤改变,细胞移植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轻.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