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镜下自制缝针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制缝针缝合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制缝针缝合固定24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0~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4 d.术前屈膝活动受限35°±5°,后抽屉试验阳性,Lysholm评分平均为(40.1±2.5)分.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术中2例行部分切除,1例行次全切.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8~10周骨折均获愈合,膝关节活动度为135°±5°,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为(94.5±3.5)分.结论 采用自制缝针关节镜下钢丝缝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缝合牢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单隧道免打结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3.
汤睿  刘沛 《骨科》2020,11(2):125-13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nd缝线复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在关节镜下常规前内、前外侧入路结合双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将PCL重建定位器置入并在其引导下由前内向后于撕脱骨折床3点和9点处钻出导针,制造两骨隧道。术中使用双根5号Ethibond缝线在韧带后方骨块近侧打结,经胫骨双骨隧道将缝线拉出于胫骨前侧,充分复位骨折块,缝线收紧打结固定。术后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活动度,采用KT 1000测量及后抽屉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19~28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6周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病人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无伸膝、屈膝受限,平均屈膝活动度为138.5°±3.5°。手术前后的KT 1000测量值分别为(10.9±0.7)mm、(1.5±0.6)mm,Lysholm评分分别为(36.5±4.9)分、(94.2±3.3)分,Tegner评分分别为(2.6±0.8)分、(6.7±0.4)分;IKDC评分:术前C级7例(31.82%)、D级15例(68.18%),术后A级21例(95.45%)、B级1例(4.55%)。上述指标手术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双骨隧道应用5号Ethibond缝线复位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方法简便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ND线与Inlay切开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依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关节镜组18例,切开组22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后抽屉试验稳定性,并使用Lysholm及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26±4.64)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片和CT)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复位满意并一期愈合。关节镜组术后3d VAS评分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抽屉试验阴性率、膝关节平均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与Inlay切开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组在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新会区中医院收治的2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指标、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长度4~6 cm,平均(4.8±1.2)cm;手术时间46~72 min,平均(52.7±2.3)min;术中出血量50~80 m L,平均(44.8±2.4)m L。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9±0.8)个月。术后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撕脱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手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随访12~1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无骨折移位、屈伸受限等并发症病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8"字缝线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性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固定可靠、愈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通过后内、后外入路加后正中空心套管穿刺、空心螺钉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后内、后外入路,复位骨折,用窝部空心套管穿刺,空心钛螺钉固定骨块治疗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1例,术后观察骨折块位置,愈合情况,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关节功能。结果经随访6~18个月,骨折于3~6个月愈合,位置良好,后抽屉试验均阴性,最大活动度135~150°,Lysholm评分为(90·0±2·5)分。结论该方法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简单易行,固定牢靠,临床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19例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1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半月板损伤情况、MeyersMcKeever分型以及术前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及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t=7.347,P=0.000)。B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发生螺钉断裂1例。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范围患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末次随访时,两组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与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早期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具有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避免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使用袢钢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6~46岁,平均(32.0±0.2)岁;在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打开后纵隔并显露、清理、复位骨折块,通过克氏针孔引入袢钢板固定骨折块。术后随访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mentation committee, IKDC)和Lysholm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 PDT)及KT-2000客观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长12个月,第1、3、6、12个月作为随访节点,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均能自由屈曲达到120°以上,骨折在3个月内均骨性愈合。按照IKDC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14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100%;Lysholm评分85~100分,平均为(95.2±0.56)分;PDT试验阴性14例,Ⅰ度4例;术后12个月KT-2000患膝为(3.43±0.91)mm,健膝为(2.58±0.72)mm,患膝与健膝胫骨后向松弛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后内三入路使用袢钢板单隧道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操作方便、风险小、固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压螺钉结合带刺垫片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加压螺钉结合带刺垫片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7例,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5±4.1)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为(117.4±6.4)°,6个月为(139.6±5.5)°,较健侧减少3.1°±1.1°。采用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0例,良5优,可2例。结论应用加压螺钉结合带刺垫片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制过线器结合不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9例A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自制过线器结合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应用IKDC主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5~19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复位、愈合良好,无前向不稳等现象。术后3个月内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伤前水平。前抽屉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未发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等并发症。末次随访IKDC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制过线器结合不可吸收缝线治疗ACL止点撕脱,不仅可获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功能训练,能尽快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8"字缝线组,26例)与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22例)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转为阴性。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 0. 05);两组间3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相当,而"8"字缝线内固定无骨骺损伤风险,术后无需取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脱骨折和半月板小骨(meniscalossitie)各1例.结合尸体解剖研究及文献综述,我们认为内侧半月板后角半月板小骨的成因可能为陈旧性内侧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脱骨折、半月板损伤后的异位骨化及籽骨.本文2例关节镜术中均未对半月板小骨进行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05—2016-04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清创复位。比较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活动状态。结果 15例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9.6个月。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于解剖复位;2例出现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抽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6.1±2.7)分,术后(94.2±3.6)分,术后Lysholm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者13例;有2例术后4~8周出现膝关节轻度屈曲受限者,活动度(0°~90°),给予非麻醉下手法松解患膝,活动度可改善至0°~120°。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复位并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仿生物力学固定、固定可靠、骨折块大小不影响手术方案的优点,操作简单,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6月,在关节镜下对11例有明显移位的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通过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Ethibond)和微型钢板固定。结果随访5~26个月,(11.0±2.3)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术后3个月复查,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屈、伸角度均与健侧相同(P0.05)。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从67.6±5.3提高到95.1±3.3分(t=17.212,P=0.000)。结论关节镜下微型钢板配合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ACL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是陈旧性ACL止点撕脱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技术难度不大,费用相对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有明显移位的ACL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掌骨钢板结合不可吸收Ethieon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结果16例获随访0.5~2.5年,术后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骨折移位出现。术后3个月,无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发生,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1±2.8)分。结论关节镜下利用掌骨钢板和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2000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术后引流量56~100 mL(平均68 mL)。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关节感染、僵硬、伸直受限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钢板与切开复位使用空心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8~55岁,平均(29.51±15.02)岁。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钢板结合高强线固定(关节镜组),30例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使用2枚空心螺钉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后抽屉试验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55±2.63)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再次骨折发生。关节镜组较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3 d膝关节疼痛评分小于切开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ysholm评分、后抽屉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2枚Endobutton袢钢板与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使用空心螺钉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关节镜组有微创、早期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稍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采用漂浮体位下关节镜联合Burks and Scha Ver’s入路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2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39.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运动损伤5例,高处坠落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6 d,平均2.5 d。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前抽屉试验及内、外侧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8.0±5.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6.2±7.6)分。骨折按Meyer分型标准,Ⅱ型11例,Ⅲ型10例。术中患者取漂浮体位,常规关节镜入路并处理关节内病变;然后患者更换体位固定于侧卧位,采用Burks and Scha Ver’s入路,显露并固定撕脱骨折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膝关节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均愈合;后抽屉试验及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9±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84,P=0.000)。IKDC评分为(90.5±5.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8,P=0.000);其中A级19例,B级2例。结论采用漂浮体位关节镜联合Burks and Scha Ver’s入路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入路安全可靠,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Orthocord线治疗青少年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13例青少年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行关节镜下复位,Orthocord线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周和术后6个月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23.6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时,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均等长;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6.1±3.6)分、(95.8±4.3)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Orthocord线固定治疗青少年PCL止点撕脱性骨折,骨骺损伤小,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