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cTnT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AMI患者(AMI组)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定cTnT、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随访12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组患者分为MACE组(48例)和无MACE组(87例)进行比较,分析cTnT和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一般因素(年龄、性别、吸烟等)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比较两组的cTnT、NT-proBNP水平,结果显示AMI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35例AMI患者中,随访12月后有48例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87例未发生,MACE组的cTnT、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cTnT、NT-proBNP的联合检测显示了高度优越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36~48h测定NT-proBNP,记录发病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后1个月时LVEF<0.40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0.4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部剧烈疼痛等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降低AMI致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目前临床上主要依照心电图检查、临床表现以及心肌酶等对AMI进行诊断,但仍存在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高敏cTnT(hs-cTn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90例AMI患者入院0、3、6 h血清hs-cTnT和cTnT水平,以hs-cTnT 0.014 μg/L和cTnT 0.030 μg/L作为临界值计算阳性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0 h血清hs-cTnT及cTnT水平对AMI的诊断性能.结果 患者入院0、3、6 h血清hs-cTnT阳性率分别为88.75%、97.50%和100.00%,与cTnT各时间点阳性率(61.25%、85.00%、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0 h血清hs-cTnT、cTnT水平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7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TnT检测比cTnT具有更高的AMI早期诊断性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STEMI患者116例,分为急诊PCI组45例、择期 PCI组37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34例,检测入院即刻、出院前2 ~ 3 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入院后1周和1个月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急诊PCI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 < 0.05).急诊PCI组患者1周和1个月时的LVEF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所有患者出院前血浆NT-proBNP 水平与1个月时LVEF呈明显负相关(P < 0.05).急诊PCI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发生的MACE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显著减少(P < 0.05).结论:急诊PCI能够减少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提高患者的LVEF,减少MACE的发生,联合NT-proBNP和LVEF水平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早期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AMI)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AMI患者7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非AMI的冠心病(CHD)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hs-CRP、IMA及NT-proBNP含量;分析血清hs-CRP、IMA及NT-proBNP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IMA及NT-pro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hs-CRP、IMA及NT-proBNP水平在AMI患者中明显高于非AMI的CHD患者,三者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hs-CRP和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动态监测溶栓治疗后血清hs-CRP及NT-proBNP水平。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脏事件及死亡情况。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经过溶栓治疗后,29例患者患者冠状动脉出现再通,冠脉再通率为58.0%,随访期间死亡12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其血清中NT-proBNP和hs-CRP浓度明显下降。且死亡组患者与非死亡患者相比,死亡患者体内NT-proBNP和hs-CRP浓度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观察患者早期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168例,于心肌梗死后3~4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同时与112名健康人作对照,将Holter文件在HRTl View V0.60-1程序下处理.观察室性早搏后30个窦性心率变化,取得心率震荡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终点死亡.根据随访结果将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各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价值,评价各自预测能力.结果:心肌梗死组平均随访(238.4±109.3)d,26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始值≥0的预测价值较低(RR=2.93,P>0.05),震荡起始与震荡斜率均异常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32.7,P<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震荡斜率≤2.5 ms/RR及左室舒张束期直径≥5.5 cm是仅有的2个独立危险预测变量.RR分别为9.67(P<0.01)和3.72(P<0.05).结论:窭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09.3)d,2 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始值≥0的预测价值较低(RR=2.93,P>0.05),震荡起始与震荡斜率均异常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32.7,P<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震荡斜率≤2.5 ms/RR及左室舒张束期直径≥5.5 cm是仅有的2个独立危险预测变量.RR分别为9.67(P<0.01)和3.72(P<0.05).结论:窭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09.3)d,2 例死亡,142例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震荡斜率具有较强的风险预测价值(RR=12.37,P<0.01),震荡起  相似文献   

9.
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是经体表面积校正的衡量左心房大小的可靠参数。近年来,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左心房大小受其压力负荷、容量负荷、心肌动力学状态及房性心律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首发AMI患者68例,将其作为AMI组,另选择于6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健康者抽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AMI组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抽肘静脉血3mL,采用Mini-Vidas-Blue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原装试剂进行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以NT-proBNP〉300pg/mL、cTnI〉0.01μg/L为异常结果。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835,P〈0.05)。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9.6%、98.5%,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可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107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APACHE1I〈25分与A—PACHEII≥25分组、有MODS组与无MODS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TnT阳性率和NT—proBNP阳性率;比较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proBNP单阳性组间的病死率。【结果】107例危重病患者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间、有MODS组与无MODS组间、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TnT阳性率及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_proBNP单阳性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T阳性或NT—proBNP阳性在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联合检测血清cTnT和NT—proBNP可更加有效地判断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Ⅰ型前胶原末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Ghrelin、PⅠCP及PⅢNP水平,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Ghrelin、PⅠCP及PⅢ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ⅠCP、PⅢ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和出院期间随访80例A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3例(28.75%),其中2例发生猝死(2.50%)。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ⅠCP、PⅢNP水平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血清Ghrelin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负相关(P0.05),PⅠCP、PⅢ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hrelin、PⅠCP、PⅢNP检测在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1年至200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了解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急救。结果76例患者中1h内得到处理的有43例,1~2h得到处理的有17例,2~4h得到处理的13例,4h以上者3例,死亡1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及时院前急救是赢接关系到患者存活可能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封丘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6例,检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5d内血清NT-proBNP水平。根据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137例和心功能不全组(LVEF<50%)159例,比较2组住院5d内血清NT-proBNP水平;并根据入院当日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NT-proBNP低水平组160例和NT-proBNP高水平组136例,比较2组心功能正常与左心室重构发生率。结果 1)心功能正常组和不全组患者第2天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至第3天起每日显著下降(P<0.05),且心功能不全组患者每日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2)NT-proBNP高水平组LVEF>50%比率显著较NT-proBNP低水平组低,左心室重构比率显著较NT-proBNP低水平组高(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预测和反映指标,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床边即时检测技术(POCT)检测心肌钙蛋白T(cTnT)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胸痛患者,依据最终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塞死(观察组49例)和非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59例),两组均使用POCT技术检测cTnT和...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探讨NT-proBNP与心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T-proBNP的水平在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重要的检测价值,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能预测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心肌梗死患者51例(AMI组),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者41例(对照组),检测血清NT-proBNP、hs-CRP及CysC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NT-proBNP、hs-CRP和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hs-CRP和Cys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950和0.872。血清hs-CRP约登指数为0.791,高于NT-proBNP和CysC(分别为0.647和0.670)。结论 NT-proBNP、hsCRP及CysC在AMI患者早期血清中显著升高,可为AMI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95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和非AMI组4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My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0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TIMI危险评分分为A组(TIMI危险评分≤3分)、B组(TIMI危险评分4~6分)、C组(TIMI危险评分≥7分),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门诊随诊等方式,统计分析3组患者5年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发率、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显著高于A、B组患者(P0.05);当TIMI危险评分为9.4分时,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864,诊断指数为1.69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AMI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