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筛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肺血管病中心的特发性/可遗传性PAH、先天性心脏病性PAH、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患者34例。采集患者基线时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CPET和右心导管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药物治疗3~6个月后再次应用CPET及其他传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34例PAH患者均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8±2.4)个月,经靶向药物治疗后,峰值氧耗量(VO_(2peak))、VO_(2peak)与体重的比值(VO_(2peak)/kg)、峰值氧脉搏(VO_2与心率比值的峰值)、峰值功率、峰值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6分钟步行距离等指标均升高(P均0.05),静息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VE/VCO2斜率、VE/VCO_2最低值、氧通气当量(VE/VO_2)最低值、NT-proBNP均降低(P均0.05)。NT-proBNP与VO_(2peak)/kg、VE/VCO_2斜率、VE/VCO2最低值、VE/VO_2最低值等均相关(r=-0.395、0.383、0.484、0.428,P均0.05);6分钟步行距离与VO_(2peak)、VO_(2peak)/kg、VE/VCO2斜率相关(r=0.603、0.564、-0.607,P均0.05)。结论:CPET可以定量评价PAH患者的靶向药物疗效,与传统指标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6min步行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肺栓塞(PE)患者运动耐受能力的相关性。方法:17例确诊断为PE的患者经最佳治疗后,出院前给予CPET、6MWT以及超声心动图。结果:(1)6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氧耗(VO2peak)明显相关(r=0.667,P0.01);6min步行距离与无氧阈值氧耗(VO2AT)、二氧化碳通气斜率(VE/VCO2slope)均无相关性(r=0.458,r=-0.456,P0.05)。(2)LVEF与VO2peak、VO2AT、VE/VCO2slope均无相关性(r=0.435,r=0.357,r=-0.426,P0.05)。结论:6MWT能准确可靠地评估PE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国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方法:入选2010-08至2010-12期间入住本中心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20例(心衰组),并选择27例心肺功能正常的匹配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PET,同时收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和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运动过程中,心衰组较对照组峰值心率、峰值收缩压、无氧域、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VO2/Pred.)、峰值氧脉搏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或<0.05),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仍与VE/VCO2斜率相关性最高(r=0.6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r=0.679,P<0.001);峰值心率与峰值VO2/Pred.相关性最高(r=0.791,P<0.001);峰值收缩压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r=0.677,P<0.001);而且,用力肺活量、一秒量均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最高(分别为r=0.559,P<0.001和r=0.589,P<0.001).结论:CPET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60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获取基本临床资料。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心脏彩超、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之后按照随机原则和病人参与意愿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客观定量评估,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12周随访结束时对所有病人进行CPET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安全完成了CPET检查,试验组完成12周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前两组峰值心率、运动耐量(METs)、峰值摄氧量(VO_2peak)、通气二氧化碳斜率(VE/VCO_2slop)、MLWHFQ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峰值心率、METs、VO_2peak较治疗前升高(P0.05),VE/VCO_2slop、MLW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通过CPET指导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抑郁症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各参数变化,研究抑郁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入选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5例,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成抑郁组和对照组,并分别进行CPET。结果 (1)合并抑郁症患者共26例,占慢阻肺总人数30.6%。(2)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具有相似水平的肺功能损害,但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呼吸困难(P0.05)。(3)共4例患者未能完成试验,完成试验的患者结果显示抑郁组在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占预估峰值摄氧量百分比(AT%pred)低于非抑郁组、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30%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合并存在抑郁症,且其对患者通气功能和运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OSAHS患者30例为试验组,健康男性18名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定最大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2m ax占预计值%)、摄氧量功率比值(.VO2/WR)、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Vo2/HRm ax占预计值%)、无氧阈与最大摄氧量比值(AT/.Vo2m ax)、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及呼吸储备(V.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胸痛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彩色心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心病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行组间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LVEF等的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中的VO2peak[(20.67±6.01)vs(26.63±4.51)ml/kg/min,P0.001]、VCO2[(1.34±0.52)vs(1.72±0.49)l/min,P0.01]、AT[(1.21±0.36)vs(1.48±0.32)l/min,P0.01]、O2pulse peak[(10.39±3.04)vs(12.33±2.53)ml/beat,P0.01]、VT[(1.37±0.43)vs(1.56±0.32)L,P0.05]、VE/VCO2@AT[(31.18±4.79)vs(28.88±4.04),P0.05]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VO2peak、AT、O2pulse peak等心肺运动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5例,根据冠心病发生情况分为非冠心病组40例与冠心病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低于非冠心病组,胸腔液体量(TFC)、外周血管阻力(SVR)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速度指数(VI)、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峰氧耗量(VO2 peak)、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峰氧脉搏(VO2 peak/HR)、无氧阈(AT)、潮气量(VT)低于非冠心病组,无氧阈下的氧气通气当量(VE/VO2@AT)、无氧阈下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AT)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商(RQ)、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潮气末氧气分压(ETO2)、亚极量运动下的生理死腔样通气/潮气量[VD/VT(Est)@Peak]、休息下的生理死腔样通气/潮气量[VD/VT(Est)@RE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冠心病患者SV与VO2 peak/HR(r=0.674)、AT(r=0.543)呈正相关(P0.05);CO与VO2 peak(r=0.638)、VCO2(r=0.620)呈正相关(P0.05);CI与VO2 peak(r=0.586)、ETCO2(r=0.457)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4周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功率(Work_(peak)]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舒张压(DBP_(peak))、静息心率(HR_(rest))、峰值心率(HR_(peak))及试验结束后1 min内心率恢复值(HRR1)],并观察两组患者训练期间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训练前VO_(2peak)、VO_(2peak)%pred、AT、VO_2/HR_(peak)、METs_(peak))、Work_(peak)及训练4周VO_2/HR_(peak)、Work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VO_(2peak)、AT大于对照组,VO_(2peak)%pred、METs_(peak)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训练前SBP_(rest)、DBP_(rest)、SBP_(peak)、DBP_(peak)、HR_(rest)、HR_(peak)、HRR1及训练4周DBP_(rest)、DBP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SBP_(rest)、SBP_(peak)、HR_(rest)、HR_(peak)低于对照组,HRR1快于对照组(P0.05)。(3)训练期间康复组中1例患者出现不适。结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46)和对照组(n=50)。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25~40 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VO2 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LVEF;测6 min步行距离;检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通过12周的规律有氧运动训练,与基线水平比较,peak VO2[(19.8±2.7)ml/(min·kg)vs(17.4±2.1)ml/(min·kg)]、VO2 AT[(11.6±2.5)ml/(min·kg)vs(9.5±1.8)ml/(min·kg)]、最大运动功率[(120±20)W vs(102±21)W]、最大运动时间[(8.2±1.7)min vs(6.4±1.5)min]、CI[(2.2±0.5)L/(min·m2)vs(1.9±0.4)L/(min·m2)]、LVEF[(42±5)%vs(35±4)%]和6 min步行距离[(406±58)m vs(345±79)m]均增加(P均0.05),VE/VCO2 slop[(31.7±4.6)vs(34.2±5.8)]、LAD[(38.6±5.5)mm vs(41.5±3.6)mm]、LVEDD[(58.4±6.3)mm vs(62.9±5.4)mm]、NT-pro BNP[(235±69)ng/ml vs(387±57)ng/ml]和MLWHFQ总评分[(30.8±12.0)分vs(42.3±8.5)分]下降(P均0.05);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随访12周后,上述指标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 95,P 0. 05)。结论 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舒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了10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存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_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40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无氧阈氧耗量(VO_2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LVEF;测试6 min步行距离;测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及对照组随访12周后peak VO_2、VO_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前增加(P0.05);VE/VCO2slop、E/e'、LAVI及MLWHFQ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运动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LVMI、LVEF及NT-proBNP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改善了LVEF保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室舒张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索其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临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上海市肺科医院并明确诊断的IPAH患者.经筛选一共纳入6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心肺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检查,并进行随访.对研究人群的基线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9.1±15.4)个月,其中20例患者发生了临床恶化事件.与未发生临床事件(non-CW)人群相比,发生恶化事件组(CW)的无氧阈时摄氧量(VO2 at 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氧脉搏(Peak O2pulse)显著降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当量(VE/VCO2 at AT)明显升高.CW组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高于non-CW组(P<0.01),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明显低于non-CW组(均P<0.01).在心肺运动试验参数中,Peak VO2(HR 0.702,95%CI 0.598~0.823,P<0.000 1)和无氧阈时的VE/VCO2at AT(HR 1.040,95%CI 1.017~1.064,P<0.001)是预测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的显著相关因素.在血流动力学中,mPAP(HR 1.046,95%CI 1.017~1.077;P=0.002),CO(HR 0.401,95%CI 0.227~0.701;P=0.002)和CI (HR 0.231,95%CI 0.099~0.541;P<0.001)均是临床恶化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模型中显示Peak VO2、VE/VCO2at AT、CI是研究人群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eak VO2、VE/VCO2at AT、静息CI对预测IPAH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肺功能改善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不同疗程的EECP治疗,连续监测评估比较同一研究对象不同疗程反搏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标准疗程EECP治疗后冠心病患者FMD明显高于改良疗程EECP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疗程EECP治疗后CPET Borg评分、RPE评分明显低于改良疗程EECP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程EECP治疗后冠心病患者CPET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threshold,AT)、最大CPET-功率、最大摄氧量(VO2max)、达到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VO2/kg)、最大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 max,METs max)、氧脉搏(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疗程EECP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改良疗程的反搏治疗,改良疗程EECP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与标准疗程反搏治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胸痛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彩色心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心病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行组间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LVEF等的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中的VO2peak[(20.67±6.01)vs.(26.63±4.51)mL.kg-1.min-1,P0.001]、VCO2[(1.34±0.52)vs.(1.72±0.49)L/min,P0.01]、AT[(1.21±0.36)vs.(1.48±0.32)L/min,P0.01]、O2pulsepeak[(10.39±3.04)vs.(12.33±2.53)mL/beat,P0.01]、VT[(1.37±0.43)vs.(1.56±0.32)L,P0.05]、VE/VCO2@AT[(31.18±4.79)vs.(28.88±4.04),P0.05]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VO2peak、AT、O2pulsepeak等心肺运动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残余SYNTAX积分(rSS)反映的不同血运重建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并行PCI,并在PCI后12个月之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患者共95例。通过两种方式将患者分组:(1)依据r SS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rSS=0分组(n=27), 0分rSS≤8分组(n=40),rSS8分组(n=28);(2)依据基础SYNTAX积分(bSS)将患者分组,由于所有患者的bSS均不超过32,故根据bSS将所有患者分为bSS≤22分组(n=70)和bSS22分组(n=25)。比较不同组患者1年内CPET参数,包括反映运动耐量的峰值代谢当量(MET_(peak))、峰值代谢当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T_(peak)%pred)、峰值耗氧量(VO_(2peak))、峰值耗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时VO_2等指标,反映通气功能的每分通气量(VE)、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等指标。结果:rSS分组中,rSS=0分、 0分rSS≤8分和rSS8分三组患者反映运动耐量的MET_(peak)[(7.39±1.81) mets vs (6.96±1.66) mets vs (5.94±1.34) mets,P=0.005]、MET_(peak)%pred[(88.96±16.44)%vs (81.31±19.05)%vs(70.77±15.07)%,P=0.001]、AT时MET[(4.77±0.99)mets vs (4.73±0.96) mets vs (4.06±1.12) mets,P=0.018]、VO_(2peak)%pred[(83.27±16.24)%vs (80.71±16.57)%vs (72.77±12.71)%,P=0.040]、AT时VO_2[(16.72±3.48)ml/(min·kg) vs (16.58±3.34) ml/(min·kg) vs (14.36±3.87) ml/(min·kg),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三组进行LSD-t检验多重比较时,rSS=0分组和0分rSS≤8分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此两组的MET_(peak)、MET_(peak)%pred、AT时VO_2、AT时MET和rSS8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SS分组中,bSS≤22分组和bSS22分组患者的CPET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接受PCI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rSS=0分组)患者与合理的不完全血运重建(0分rSS≤8分组)患者运动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此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均优于残余冠状动脉病变负荷仍较重(rSS8分组)的患者;(2)与bSS相比,rSS可更好地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运动耐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的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运动训练,共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ΔVO2/ΔWR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冠心病PCI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方法:对68例胸痛的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彩色心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心病造影,根据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组,狭窄程度50%(29例),50%~70%(25例),70%(14例),组间进行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LVEF等的比较。结果:与50%组相比,50%~70%组的中VO2peak[(20.86±6.36)vs.(26.63±4.51)mL.kg-1.min-1,P0.001]、VCO2[(1.37±0.50)vs.(1.72±0.49)L/min,P0.05]、AT[(1.24±0.38)vs.(1.48±0.32)L/min,P0.05]、O2pulsepeak[(10.34±3.27)vs.(12.33±2.53)mL/beat,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组中的,除了VO2peak、VCO2、AT、O2pulsepeak有显著性差异,HRpeak[(120.50±14.00)vs.(139.03±18.97)beats/min,P0.01]、VE/VCO2@AT[(31.23±4.89)vs.(28.88±4.04),P0.05]、VD/VT(Est)@Peak[(0.21±0.05)vs.(0.17±0.03),P0.01]同时也有有显著性差异;与50%~70%相比,70%组中的VD/VT(Est)@Peak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可能与VO2peak、VCO2、AT、O2pulse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可能与HRpeak、VE/VCO2@AT、VD/VT(Est)@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OLD分级间的相关性,明确何者为优.方法 6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GOLD分级后,先后进行静态肺通气功能(PFT)、CPET检测.记录FEV1%、FVC%、FEV1/FVC,CPET的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运功功率与预计值的比(W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无氧阈(VO2at AT)、氧脉(O2 Pulse)、最大呼吸频率(RRmax)、呼吸储备(BR%)、最大心率(HRmax)、心率储备(HRR)和每分钟通气量(VE).分析各参数与疾病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O2max、Wmax、O2 Pulse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VE在Ⅰ、Ⅱ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 at AT在各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max、O2 Pulse、VE分别与FEV1%或GOLD分期均显著相关;Wmax、VO2 at AT、BR%与FEV1%或GOLD分期均呈显著相关,而RRmax、HRmax与FEV1%或GOLD分期无相关性.运动受限原因主要有(40/67)为下肢乏力,(9/67)为气促,(7/67)为气促伴下肢乏力.结论 CPET参数与COPD的GOLD分期相关,同时CPET参数与FEV1相关性更高,单纯GOLD分期不能全面评估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CPET有助于明确运动受限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2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20例,入组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和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测得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功率负荷(Work rate,W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pre%等指标。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根据AT值确定运动强度,训练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12周后,各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显示:6MWD增加105.56m,VO_2max增加253.99ml/min,代谢当量增加1.25METs,AT值增加148.15ml/min,WRmax增加19.34W,上述各项值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