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术后胸腰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对12例胸腰椎骨折行经皮穿刺椎弓螺钉内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32例。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开放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小切口微创后路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技术。结果12例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椎弓根钉棒位置良好,无高度丢失、无松动、失效、断钉。结论胸腰椎骨折可选择后路小切口术式行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重建生理前突,手术切口小、美观、出血少、创伤反应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将58例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随机均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优于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JOA评分(26.77±1.62)分、VAS评分(2.01±1.2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1.15±1.13)、(5.76±1.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创伤大,显著影响手术的疗效及预后,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是采用小切口或穿刺通道,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引导下,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准度高,疗效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的目的.本研究比较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有20例患者接受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经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均较术前好转(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与传统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h疼痛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收集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s角的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Cobb’S角显著改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K、CRP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指标改善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愈合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减轻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病椎及上下相邻椎弓根根部,做4个2.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2 h,出血量100~150 mL。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各时间段ODI指数、Cobb角、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指数、Cobb角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3项指标均较术前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n-Help系统和Sextant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Can-Help系统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更短,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访观察10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发现108例术后患者中有1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导致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晓明  徐宏光  刘平  王弘 《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目的 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为(1.5±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2)分(t=2.945,P<0.05);随访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皮肤刺痛或切口未按期愈合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皮肤刺痛、克氏针松动,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