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0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其中,微创食管切除术55例,开放食管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手术中、手术后的—系列临床指标和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后住院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中出血量,微创食管切除术较开放食管切除术各亚组有明显减少.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近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全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回顾了以往的研究,以更新与AEG手术治疗相关的因素。Siewert分类对淋巴结扩散有影响,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AEG不同类型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不同,而不同的手术入路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微创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类似的肿瘤学结果。新辅助治疗对于改善AEG患者的预后越来越重要。内镜下切除术可能是早期AEG的良好治疗方法。此外,精心设计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仍然非常需要,以推进我们对AEG手术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管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至2009年间,共对219例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其中9例出现食管狭窄,对这9例患者(狭窄组)的病变性质、范围、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它术后无狭窄患者(对照组,n=202,有8例术后病理证实有黏膜下层浸润,转外科手术,未纳入比较)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病变长度及术后病理方面无显著差别,但狭窄组创面范围>3/4食管周径的比例(8/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9/202,4.5%,P<0.01).结论 对内镜治疗后范围超过食管周径3/4的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有助于内镜医师了解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曲张静脉及硬化/套扎治疗对食管功能的影响,对1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测压研究。结果示:1.食管静脉曲张组LES静息压为2.87±0.83kPa,对照组为2.49±0.63kPa,两组无差异(P>0.05)。轻度与中重度曲张组、未治疗组与硬化/套扎治疗组的LES压力无差异。2.食管体部的蠕动:(1)静脉曲张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食管下段蠕动波幅(PA)减低,蠕动时间(PD)延长,蠕动传导速度(PV)减慢(P<0.05)。(2)中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其PA减低,PD延长(P>0.05)。(3)6例硬化/套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例数少有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的蠕动波幅减低,蠕动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速度降低,且与曲张程度有一定关系。其原因可能系曲张静脉本身直接的机械作用听致,硬化治疗可引起食管下段功能障碍,故有必要对EVS患者使用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15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且脾功能亢进患 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降为轻度后1-2周,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 术。结果 每例平均套扎治疗2.2次,套扎后11例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4例静脉曲张由重度降 为轻度。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血小板由 术前的(38-67)×10 6/L升至(89-310)×10 6/L,平均随访17.6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对 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者,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安 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治疗伴中度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0例合并3~5 cm食管裂孔疝的rGE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3周黏膜切除组(n=15)和3/4周黏膜切除组(n=15), 分别进行相应黏膜切除范围的改良ARMS。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食管炎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静息压力, 并分析两种不同黏膜切除范围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3周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9.53±0.36比11.93±0.57, t=6.874, P<0.001)、酸暴露时间(19.81%±1.72%比31.45%±2.78%, t=8.020, P<0.001)、DeMeester评分(40...  相似文献   

8.
李宇  毕小刚 《山东医药》2023,(22):111-115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GJ)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近年来,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早期AEG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食管胃结合部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SiewertⅡ型,在手术路径、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微创技术应用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荣光 《山东医药》1993,33(4):23-23
我院1978~1991年收治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区瘘7例,现就其防治问题试作讨论。一、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4例,女3例。年龄41~68岁。2.手术方式:左胸内主动脉弓下吻合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MR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经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确定其食管病变的解剖层次及起源后,行EMR完整切除病变组织。3例手术中出血患者经金属夹夹闭出血点后成功止血,1例手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无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无瘢痕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GERD患者86例,其中RGERD组44例,非RGER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RGERD组与非RG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分别为(2.6±0.7)和(3.5±0.9)cm,LES静息压分别为(16.3±8.0)和(20.3±8.6)mmHg(1 mmHg=0.133 kPa),远端波波幅分别为(65.7±30.1)和(80.1±34.9)mmHg,食团内压(IBP)分别为(11.6±4.0)和(13.6±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2.235、2.044、2.400,均P0.05)。2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长度较短、LES静息压偏低、远端波波幅偏低、IBP偏低及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增加是R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障碍,调控这些因素或许可以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行食管癌切除术3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接受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15例(观察组),接受胃食管吻合术16例(对照组),术后2周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 pH监测,术后1、3、6、12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24 h酸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为食管中段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内镜阳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学上的异同.方法:经内镜确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或Barrett's食管患者共49例, 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积分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 正常组12例, 异常组37例, 异常组有8名患者伴有裂孔疝, 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动力的不同.结果: 两组比较pH监测正常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P = 0.036), 食管体部中下点(P = 0.048)及肛侧收缩幅度(P = 0.017)高于pH监测异常组. 剔除食管裂孔疝患者后, 食管体部肛侧的收缩幅度仍有明显差异(P = 0.035).结论:监测正常组LESP以及食管体部中下点及肛侧收缩幅度高于监测异常组, 正常组由于其清除功能及屏障功能强于异常组导致反流甚难达到通常pH电极位置, 或达到后很快被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PG)与全胃切除术(TG)对老年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AEG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G组PG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TG组短于PG组(P<0.05)。术后1年、2年生存率TG组为91.84%,与PG组的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存率TG组为85.71%,明显高于PG组的61.22%(P<0.005)。术后1年、术后2年,两组吞咽困难、反流、饮食受限、焦虑及味觉改变评分较术前增高,疼痛、口干及身体形象评分较术前降低,TG组疼痛、反流及味觉改变评分低于PG组,饮食受限评分高于PG组(P<0.05)。结论在AEG的手术治疗中,TG术后恢复快、2年生存率高;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TG疼痛、反流及味觉改变方面效果优于PG,PG饮食受限优于TG;在安全性方面TG与PG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胸腔镜、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64例食管下段癌患者,32例行胸腔镜下食管下段癌根治术(观察组),32例行开放式三切口食管下段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开放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合并胃瘫死亡,开放组中术后出现2例吻合口瘘,予敞开引流换药后3周内均痊愈出院,3例肺部感染,其中死亡1例(该例患者同时合并胃瘫),2例出现非计划内手术,术后2次开胸止血。胸腔镜组出现1例乳糜胸,予静脉营养支持,持续引流后2周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功能性胃瘫,后转消化内科继续治疗,1例出现肺部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无效食管动力(IEM)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样症状或吞咽梗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监测的患者338例。根据IEM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正常食管动力组(n=264)和IEM组(n=74)。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食管测压数据、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临床症状及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情况。结果 IEM组男性人数比例大于正常食管动力组,胃食管结合部(EGJ)基础压低于正常食管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EGJ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烧心、胸痛、咽喉不适、吞咽梗阻、非特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M组总AET>4.0%、立位AET>6.0%及卧位AET>2.0%人数比例均高于正常食管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酸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08%vs 47.37%;χ2=0.341,P=0.559)。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三种亚型Barrett食管(BE)、糜烂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24 h pH监测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探讨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酸暴露及动力学变化特点。 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E组28例、EE组35例、NERD组27例,通过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评价患食管酸暴露及反流特点,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评价食管动力学特点。 结果3组患者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患者24 h食管pH监测中pH≤4(酸反流)、40.05);3组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S长度3组无明显差异,BE组LES静息压及残余压较EE组和NERD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在食管远端收缩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测酸检查在GERD临床亚型的鉴别方面并无显著差别;Barrett食管、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均存在抗反流屏障功能减退,但不同程度的食管粘膜损伤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开放手术比较,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8-06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4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胸腹腔镜组(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122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法,一对一匹配开放组(open esophagectomy,OE)122例。手术方法均采取McKeown术式。收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随访1~3年生存情况。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TLE组较OE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心肺并发症少,总并发症发生率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吻合口瘘、乳糜胸、30 d住院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E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74.6%、57.4%,OE组分别为94.3%、70.5%、47.5%,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安全、可靠,较开放手术可显著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并取得与开放手术相近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肿瘤消退 ,病变食管壁的不完全修复引起食管功能的一系列改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吞咽疼痛和非心源性胸痛 ,是一种继发性食管动力病变 ,我们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食管动力改变作了初步探究。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科利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 33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为 4 7~ 76岁。均行根治性放疗 ,总剂量 6 0~ 70Gy ,治疗后仅有 1例无不适 ,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6例 )、表 1 EDR与 2 4h食管 pH监测结果监测项目 对照组( 11例 )治疗前( 3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轻度反流性食管炎(RE)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远端酸暴露及食管动力变化特点.方法:符合洛杉矶诊断标准的RE30例(LA-A16例,LA-B14例),NERD16例,健康对照组1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接受24h食管pH监测及压力测定,比较食管pH监测及测压结果.结果:LA-A组、LA-B组、NERD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LA-A组与NERD组比较DeMeester评分无明显差异,但NERD组的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长反流周期数多于LA-A组,差异显著;LA-B组DeMeester评分比LA-A组和NERD组明显增高,LA-B组与LA-A组比较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PA)无显著差异,LA-A组和NERD组食管下段PA有增高趋势;LA-B组与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LESP明显降低(P<0.05),LA-B组食管下段PA明显低于LA-A组(P<0.05).RE组无效食管运动(IE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轻度RE(LA-B)与NERD远端食管酸暴露存在差异.DeMeester评分、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与RE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可能不是轻度RE(LA-A)及NERD的主要致病因素.IEM与RE关系密切,且与RE有关的食管动力异常主要为I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