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相关结果来绘制其学习曲线,大致评估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困难程度,为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分为4个手术阶段。比较各阶段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淋巴清扫数目、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不同时间段的手术效果,并以简单正弦拟合学习曲线。结果各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两两比较,手术时间仅Ⅲ、Ⅳ阶段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5275);术中出血量仅Ⅰ阶段术中出血量(470±59.98)mL 明显多于Ⅳ阶段(317.0±25.52)mL(P =0.0306)。围手术期输血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各阶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目、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共仅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输尿管阴道瘘,I 阶段),无1例中转开腹。以简单的振荡正弦曲线 Y=sinx -π/2拟合移动平均线,手术时间的拐点为19例,术中出血量的拐点为23例。结论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的水平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1月由同一组妇科医师完成的60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B),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盆腔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正常排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在年龄、体质量指数、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检出盆腔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正常排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随访16~40个月,2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结论开展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妇科手术医师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经过30例的手术操作,外科学结局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近4年来实施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40例,其中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0例、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开腹组)2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于术后4个月、8个月、1年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针对宫颈癌患者建立的QLQ-CX 24评价量表随访调查患者的术后性生活质量.结果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患者住院时间短[(13.40±1.88)比(16.05±2.82)d]、术中出血量少(100 mL比600 mL)、排气时间早[(56.90 ±6.37)比(63.90±10.83) h]、术后并发症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228.05 ±55.49)比(245.70±82.4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次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第4个月的随访性功能及阴道功能均降低,而腹腔镜组相对于开腹手术,性生活相关困扰少,性活跃度和愉悦感方面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个月及1年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各个维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相比,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而在性生活质量方面,术后4个月内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术后4个月后两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来说,两组宫颈癌患者术后1年内性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仍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4例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针对宫颈癌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患者安全、顺利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对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A、B两组医师和未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C组医师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开展的65例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组医师分别完成21、22、22例。分别比较三组医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率的差异。结果 三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清扫淋巴结数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之间的中转开腹率和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医师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更为稳妥、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7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和手术效果,评价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清除淋巴结数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中,有明显优势,但是手术过程比对照组明显耗时较多,以上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虽然耗时较多,但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临床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 n =38)和开腹组( n =41),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范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腹组( P <0.01);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P <0.01);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8%( P <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22.784,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则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前1d和术后第1、2、3天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内所包含的Th1与Th2两个亚群的细胞含量、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以及Th1/Th2含量进行检测。分别在术前1d、术后第3天对CD3+CD汀细胞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D3^- CD56^+ T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与IL-6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3^+ CD_56^+ T细胞及CD_3^- CD_56^+ NK细胞。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Th1含量在术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Th2含量在术后第1、2、3d均低于对照组,Th1/Th2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第2d体内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期观察组患者体内IL-6细胞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种不同的术式下,患者体内CD_3^- CD_56^+ NK与CD_3^+ CD_56^+ T两种细胞所受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出现的免疫功能抑制能够得到-定程度的保护,较好地支持了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实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1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配合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腹腔镜结直肠癌肿瘤的根治性,实施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率。方法对5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和109例具有可比性的进行开腹手术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首次进食时间、对肠道干预程度、导尿管滞留时间都显著减少,且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也都小于开腹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时间要长于传统手术。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作为一项成功率高、安全性强的技术,其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8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例,直肠癌行Dixon术26例,Miles术20例,中转开腹4例.结果:8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直肠中动脉出血、3例晚期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8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18(平均9)个月.1例Dixon术后8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4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完全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血管与输尿管的走行关系,指导在子宫动脉阻断术中对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准确游离。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中游离子宫血管和输尿管,观察不同部位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走行关系、变异并测量两管腔的间距。结果子宫动脉起始点至与输尿管交叉处长度为2.5~4.0cm。此段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为子宫动脉起始点位于输尿管外下方,两者的距离为1.0~1.5cm,自起始点子宫动脉前上、前内走行,延伸为略低或平行于输尿管,至交叉处跨越至输尿管上方。子宫动脉与输尿管交叉点至子宫峡部的血管长度为1.2—1.8cm,子宫动脉干终点与输尿管人膀胱处距离为1.0cm。结论子宫动脉阻断术中,前路阻断电凝子宫动脉注意防止输尿管热损伤;后路阻断在子宫动脉输尿管交叉点头侧应在输尿管外侧平行输尿管或略低于输尿管处找寻子宫动脉;侧路阻断在输尿管外下方1.0~1.5cm处可找到子宫动脉起始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