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84膝)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0~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6.68)分提高为术后(90±7.48)分,其中优67膝,良12膝,可5膝,优良率为94.04%。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膝关节置管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后HS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接受6个月随访,患者术后HSS以及VAS评分显著优于患者接受治疗前,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恢复患者活动能力,降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2膝),男11例,女56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膝23例,右膝19例,双侧同时置换25例。对置换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依据评分标准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1],67例患者中优6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5%。术后患者在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具有切实可靠性,其术后疗效的关键主要是术前对适应证的了解,假体的选择,手术的熟悉程度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34例(3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膝关节HSS评分,34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1%,患者术后2周、6个月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21.6±10.2)°、膝关节HSS平均评分(36.9±6.5)分。结果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和HSS评分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结合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挛缩畸形可达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采用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9-145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引流量80-300ml。术后随访1-8年,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HSS评分和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UKA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10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固定平台假体(51例,54膝)和活动平台假体(49例,54膝)置换治疗,记录膝关节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患膝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7~55个月的随访,两组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固定或活动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均能获得显著疗效,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TKA患者的临床情况.对膝关节进行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4.9个月,术前术后患膝HSS评分分别为(45.54±7.67)分和(88.66±5.05)分,术前术后患膝最大屈曲度分别为(92.44±10.80)°、(99.13±9.9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术中胫骨骨缺损与软组织挛缩、防治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早期行功能行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56例(7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其术后HSS评分及优秀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HSS评分为(92.5±9.6)分,显著的高于术前(41.6±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为94.4%。膝关节的术后平均活动度为96.23°,明显的优于术前的62.47°的平均活动度。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的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强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均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观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200例均康复出院,治疗后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共22膝,对所有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结果 根据HSS评分标准,20例患者中,优秀16例(80%),良好3例(15%),尚可1例(5%),差0例,优良率为95%(19/20)。术前HSS评分为(48.5±11.3)分,术后2周的HSS评分为(83.8±10.2)分,术后半年的HSS评分为(91.5±7.4)分,术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分总结。结果根据Tohn.N.Insall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2.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后稳定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切实有效方法,而且尤其适用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后交叉韧带退变明显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近期、远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提高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前均有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史.其中,股骨远端骨折6例,采用人工铰链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骨折7例,采用胫骨加长柄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断端错位1例,采用人工铰链膝关节置换.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5 h.平均随访21个月,术后3个月,14例患者均能下地活动,8例步态正常.HSS评分,优良率100.0%.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其余4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1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切口不愈合,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坏死,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HSS评分显著优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膝外翻畸形常合并有一些骨与软组织的特征性改变,全膝关节置换术旨在矫正外翻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术前负重位的双下肢全长片有助于测量下肢力线与解剖轴关系。手术多采用前内侧入路,切骨时,注意股骨和胫骨的切骨平面、角度和厚度,如有骨缺损,需进行修复。外翻畸形时内外侧软组织失衡,通过松解平衡后恢复关节力线,但是具体软组织松解策略仍有争议。假体选择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术后疗效和使用寿命等,应结合患者关节及软组织综合考虑。术后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封闭试验与拟行膝关节镜微创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性,进而为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评估及提高手术疗效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在安国市医院骨科就诊的 100例膝骨关节炎病人,所有病人均因膝关节病变施行膝关节镜微创术,术后病理均证实排除恶性病变。术前对所有入选病人予以膝关节封闭试验,根据病人封闭指数(以 50%为界)分为封闭有效组和封闭无效组,分别记录封闭试验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术后 1月随访时的 VAS评分及病人术后满意度调查,行封闭指数与 VAS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1)封闭试验后,封闭有效组 84例(占比 84.0%)封闭无效组 16例(占比 16.0%)。(2)同一组病人封闭试验前后、手术前后[(8.13±1.52)和(2.06±1.56);(8.02±1.52)和( 5.14±1、术前和术后 1月随访时的 VAS评分[(8.13±1.52)和( 2.02±0.57);(8.02±1.52)和( 3.07± .59)],0.87)]及病人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封闭指数与术后 VAS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显示:封闭指数与术后 3d及 1月 VAS评分二者均呈负相关, R2分别为 0.552 5和 0.420 5,均 P<0.05。另外,两组术后 3d的 VAS评分、术后 1月随访时的 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病人,膝关节封闭试验结合 VAS评分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鉴别膝关节疼痛的来源,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帮助外科医生评估膝关节镜微创术的术后疗效、提高手术效果,提高病人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