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深浅静脉组。脑皮质静脉的血流汇总到静脉窦,颅内主要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侧窦和海绵窦。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  相似文献   

2.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mmbosis,CVT)主要包括静脉窦血栓形成、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而后者比较少见。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被漏诊和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死亡率则较高。现报道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横窦、乙状窦联合颈内静脉上段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其临床症状、起病形式的多样性,使其漏诊率及误诊率高,近年来由于CT及MR等的应用,诊断及治疗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本院近年来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5例C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C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致病因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以往病死率较高,误诊率较高。结论随着临床CT、MRI,MRV的广泛应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明显升高。治疗方法在降颅压的同时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该病一经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误诊(27.27%)。22~44岁、45~59岁及60岁以上病死率分别为7.14%、66.67%及80.00%,而显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且误诊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66.60%vs 18.75%,χ2=4.441,P=0.035<0.05)。头痛为首发及主要症状,非炎症病因为主,孕产妇多见。早期脑CT及脑MRI平扫可发现位于皮层脑叶的多发性病灶及静脉阻塞性脑肿胀。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且年龄较大病死率可能越高。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起的一类不常见的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的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由于静脉窦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阻塞速度、发病年龄、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共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症状、卒中以及脑病症状。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时是唯一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闫舫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13-1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春市中心医院16例C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CVT发病年龄以青中年居多,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滲血或血肿。治疗方法在降颅压的同时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MRA或DSA联合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一经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为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妊娠、感染等为常见原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高颅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检查多数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典型颅脑CT可见到血栓局部条索状高密度影或伴有出血和水肿,但阳性率低。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内异常血栓信号,MRV和DSA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良或不显影,MRI、MRV及DSA检查阳性率高,可明确诊断。经抗凝、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病例行局部溶栓治疗后,11例(61.1%)患者痊愈,6例(33.3%)好转,1例(5.56%)死亡。结论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怀疑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颅脑CT检查阳性率低,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并可指导溶栓路径。治疗上早期降颅压、抗凝治疗,严重病例经动脉或静脉行局部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笔者现将所在科室2004~2008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6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头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际 《医药导报》2001,20(10):633-633
头痛是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凡颅内外或全身性疾病侵犯了脑膜、颅内外动脉、颅内静脉窦、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第 1、2对颈段脊神经 ,以及头颈部软组织等对疼痛敏感的组织时 ,即可引起头痛。1 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国际分类其机制归纳为 :动脉扩张、肌肉收缩、脑膜牵拉、血管炎症。国际头痛学会分类 :1988年 ,以Olesen为中心的国际头痛学会 (IHS)发表了头痛分类 (IHS分类 )。IHS分类中将所有的头痛编码化 ,分成 13大类[1 ] 。①偏头痛 ;②紧张型头痛 ;③丛集性头痛及慢性发作性单侧头痛 ;④不伴有器质性疾病的各种头…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①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以青年女性多见;②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③诱发因素有分娩、妊娠、炎性反应、口服避孕药、外伤等;④早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结论熟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起病方式,临床特状,利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王锐娟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90-191,212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在分娩前和分娩后均可发生。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一旦发病常常危及母儿生命,需立即终止妊娠方能控制疾病的发展;静脉窦血栓发病率不及所有卒中的1%,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主要是静脉血流缓慢、静脉血管损伤和血液成分改变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急性起病,也可历经数周缓慢起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因此常被漏诊或误诊。本病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HELLP综合征患者术后并发静脉窦血栓少之又少,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可出现硬脑膜窦病变伴或不伴皮层静脉受累,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深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则更罕见,至今为止仅报告了50余例[2]。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漏诊,若不能及时诊断,死亡率、致残率高,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2病因2.1原发性:病因不明。2.2继发性:①颅内和局部感染(脓肿、耳炎、脑膜炎等);②妊娠、围产期及口服避孕药;③血液病和凝血因子异常(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深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年龄自16岁到61岁;临床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可伴发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及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可采用MRV/DSA/CTV,血栓累及侧窦、上矢状窦最常见,且常合并累及多个静脉/静脉窦;经抗凝、降颅压、对症等治疗,有 20例症状缓解,复查提示原来血栓形成的静脉/静脉窦不同程度的再通; 2例病情加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种,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随着磁共振MRV、CTA、DSA的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已不是难题,且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神经介入治疗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颅内压增高,继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该病发病率总体较低,但在中青年和孕产妇人群多见,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0.5%~1%,近年来其年发病率约15/100万[1]。CVST病因复杂,临床上经过详细检查,仍15%~20%患者病因不明[2],除了头痛为主要表现,其余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现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CVST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急诊诊断思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其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头痛特点及其与脑脊液压力及静脉窦血栓部位的关系.方法 收集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证实为CVST的1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CVST患者中全头痛和非全头痛者分别占65.8%(77例)和34.2%(40例);脑脊液压力增高、正常和减者低分别占79.5%(93例)、7.7%(9例)和12.8%(15例);多静脉窦、双静脉窦和单静脉窦血栓形成者分别占44.4%(52例)、36.7%(43例)和18.8%(22例).全头痛组脑脊液压力升高、正常、减低的构成比分别为75.3% (58/77)、9.1% (7/77)、15.6% (12/77),非全头痛组分别为87.5% (35/40)、5.0% (2/40)、7.5% (3/40),2组脑脊液压力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头痛组与非全头痛组CVST部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为首发症状的CVST以全头痛为主,以多静脉窦血栓形成多见,多伴有颅内压增高,但对于颅内压正常尤其颅内压明显减低的头痛患者,也应注意CVST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至2011年收治的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记载高,病因多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MRV是诊断的可靠手段;D-二聚体检查可协助诊断,抗凝治疗有效。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病因不明的,不要纠缠于病因学而延误诊断,尽早确诊,及时积极地抗凝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干预,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76例CVST患者有诱发因素的57例,占75.0%,未找到诱因的19例,占25.0%。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是妊娠和分娩,占43.5%;最多发生血栓的部位是上矢状窦,占40.8%;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占74.1%;经综合治疗,29例痊愈,42例好转出院,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生多种原因可促发,通过积极干预,特别是抗凝治疗,有较高的治愈率或好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