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目前临床上的一线治疗方案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但仍有约40%~60%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或无效,称之为难治性强迫症。2009年美国及欧洲药监局批准的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的新型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我们总结了现阶段对强迫症发病机制的了解,阐述了DBS应用于强迫症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治疗机制、疗效、安全性、局限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苍白球内侧核脑深部电刺激(GPi-DBS)联合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BAIC)治疗Meige综合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eige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行GPi-DBS联合BAIC治疗,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3、6、12、18、24、36个月)采用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FMDRS)、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症状量表(HAMD)、Hamilton焦虑症状量表(HAM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18个月,共随访19例病人,术后3、6、12、18个月BFMD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2、18个月Y-BOCS、HAMA、HAM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6、12、18个月BFMDRS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9.8%、71.6%、72.1%、73.2%。术后24个月,共随访11例病人,BFMDRS、Y-BOCS、HAMA、HAMD术后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BFMDRS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6%。术后36个月,随访3例病人,BFMDRS评分平均改善率为97.5%。1例随访48个月,肌张力障碍症状完全消失,同时强迫、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病人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感染及严重刺激相关并发症。结论 GPi-DBS联合BAIC治疗Meige综合征的长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同时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估计发病率成人为2~3%,儿童为0.2~1.2%,治疗十分棘手,许多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凑效。可喜的是,六十年代以来脑立体定向手术成为精神外科手术中较为适合的方法,为强迫症的治疗开拓了令人鼓舞的前景。我院于1989年5月至1989年11月间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对3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例1:男,32岁,技术员。1989年5月16日入院。10年前因侍侯肝癌病人,为此逐渐怕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不断完善,手术治疗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已成为一种可取的方法。我院1991年10月为一强迫症患者实施立体  相似文献   

6.
我院在1991年10月为1例强迫症患者符合立体定向手术适应证实施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学生,1991年10月13日入院。4年前无任何诱因感头部不适,经常做一些不能控制的动作,如反复洗手、摆弄书架、乱踢砖头,在马路上来回走动等,做动作时意识清楚,知道上述动作不该进行,但控制不住,完成上述动作后自觉头脑舒  相似文献   

7.
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微侵袭性癫(癎)新疗法.它通过精确立体定位,在脑内特定靶点植入电极进行电刺激,调节神经电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早在1973年,Cooper等[1]就对癫(癎)患者进行小脑电刺激以减少发作.近年来DBS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刺激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得该疗法在癫(癎)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2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评测.结果 32例手术病人中19例强迫症状完全消失,8例明显改善,3例稍有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出现意志减弱.其中1例经过系统心理治疗后恢复;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情感和行为幼稚.结论 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有明显而稳定的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礼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内囊前肢和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并分别在术前与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BOCS、HAMA、HAMD量表评定以及术后疗效评定.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各期YBOCS、HAMA、HAM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94.1%),但术后1年、2年的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方法 4例经过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接受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DBS植入,术后给予持续慢性高频电刺激.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精神科量表如Yale - 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长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50个月(平均39个月).经过3-12个月的慢性电刺激,患者BMI由术前的平均11.4增加到17.9,同时进食行为及强迫、焦虑症状也明显缓解.4例患者的月经均完全恢复正常.其中2例在术后30个月后刺激器因电池耗尽而取出,患者治疗效果稳定,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伏隔核DBS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有效及安全的方法,不仅可改善进食障碍,同时对伴随的强迫焦虑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难治性强迫症进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 ,评定手术疗效并进行 2年随访 ,以进一步探索脑外科手术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 ,并探讨手术治疗的良好适应症。方法 对 2 8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进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 ,并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二周、手术后三月、手术后六月、手术后一年、手术后二年进行Y BOCS、HAMA、HAMD量表评定及术后疗效评定。结果  (1)强迫症患者手术后各期Y BOCS评分、HAMA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下降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2 )手术后各期Y BOCS的强迫思维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0 1) ,强迫行为在手术后 1年和 2年 ,与手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3)手术后 2年的总有效率为 5 3.5 % ,明显低于手术后 3月的总有效率 (P <0 .0 1)。结论 采用双侧内囊毁损术有相当的治疗效果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对强迫行为的长期疗效较差 ,以严重的强迫思维为主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为手术更好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治疗难治性癫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DBS治疗的4例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1例选择丘脑前核电刺激,3例选择杏仁核-海马复合体电刺激。分析DBS治疗难治性癫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33个月,3例病人发作均减少50%以上,1例无效。结论对于不适合接受开颅切除性手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病人,DBS治疗为安全而有效地治疗方式之一。靶点的选择主要依据癫癎样放电的部位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厌世、绝望、认知障碍、幻觉、妄想、并伴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严重危害健康,患病率可达15%至20%~([1]),复发率高达30%至40%~([1])。其中,至少对两种依从性好的药物经正规治疗后仍然无效,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2])(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TRD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很多疗法,但大多效果有限,易复发,有效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脑电刺激治疗为不适合手术的难治性癫(癎)病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主要包括脑深部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和闭合环路刺激.前两者主要通过调控丘脑-皮质通路来抑制皮质兴奋性,减少癫(癎)发作;后者通过早期预警触发刺激来抑制发作的传播扩散.本文就几种脑电刺激治疗的原理、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8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 mm,右侧内囊12 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的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 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最佳DBS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准确定位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大脑深部核团的方法,并以伏隔核作为靶点建立脑深部电刺激恒河猴模型。方法4只恒河猴头颅通过自制适配器固定于CRW-FN立体定位头架,行1.0T磁共振薄层扫描,参考恒河猴脑磁共振和病理对照图谱确定双侧伏隔核位置并计算其坐标,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电极,利用耳脑胶及内固定钛网固定电极于骨窗处,余部分置于项背部皮下;术后1周,行1.0T磁共振薄层扫描,观察电极位置,由放射科医师测量8个DBS电极末端与同侧伏隔核预定靶点的距离。结果设计出准确的可调节恒河猴脑深部核团定位方法,使4只恒河猴均成功植入双侧电极,术后磁共振复查示电极颅内部分无弯曲、移位,电极末端与伏隔核中心前后方向差距为0.64±0.28 mm,左右方向差距为0.34±0.17 mm。结论通过自制适配器,可以将临床MRI引导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用于恒河猴,实现个性化、准确的脑深部核团定位和DBS植入。  相似文献   

19.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评估病程、病情相似的2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术后疗效.病例1:8岁发病,BFMDRS评分100,运动评分80,功能障碍评分20,DYT1基因突变阳性.病例2:18岁发病,BFMDRS评分98,运动评分71,功能障碍评分27,DYT1基因突变阴性.结果 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给予刺激治疗5个月时病例1的BFMDRS/运动评分/功能评分分别为38/32/6,病例2分别为66/44/22.病例1术后肌张力障碍症状改善的速度和程度均优于病例2,且病例2术后功能障碍改善较差.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术后疗效主要与手术时机有很大关系,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症状较轻时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较重时需要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称为药物难治性强迫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以往常采用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但副作用较大,疗效不够满意,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OCD较毁损术具有微创、不破坏脑结构、可程控的优势,开辟了OCD外科治疗神经调控领域。本文对DBS治疗OCD的作用机制、外科治疗效果及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