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特重度烧伤20例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诊治了特重度烧伤50例 ,其中20例合并真菌感染。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 ,男14例 ,女6例 ,年龄最小5岁 ,最大58岁 ,均符合特重度烧伤诊断标准。感染前均使用了1~3种广谱抗生素 ,平均使用时间10天 ,并常规在抗生素使用5天后行酮康唑片每日100~200mg 口服预防性治疗。1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超声雾化吸入 ,18例行静脉插管5~16天 ,平均10天 ,10例保留尿管5~20天 ,平均12天 ,3例行气管切开。本组死亡1例 ,为血培养阳性患者 ,其余经过系统治疗而… 相似文献
2.
特重度烧伤95例救活分析宋洁杨芳(湖北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武汉430071)1983年元月至1996年12月,收治95例特重度烧伤,现将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中男79例,女16例,平均年龄23.5(2~59岁)。≤12岁39例(4... 相似文献
3.
13084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诊就诊规律,探讨急诊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同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我们对2003-01~2003-12收治的13084例急诊患者的病种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重度烧伤易出现并发症,其主要为败血症,休克和肺部感染,病情复杂发展快,严重危胁伤儿的生命,因此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找出内在的联系,对指导预防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很有必要。1 临床资料我院1974—1993的20年里共收治8岁以下小儿Ⅰ°Ⅱ°烧伤面积超过20%的160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7.8%,160例中烧伤面积20%—30%的122例,31%—40%的25例;41%—50%的8例,51%—60%的6例,61%—70%的4例,71%以上的4例。160例中治愈134例,治愈率为82.5%,死亡26例,病死率为17.2%.160例中,并发败血症20例,发生率为17.5%,死亡15例,病死率53.8%.并发休克20例,发生率13.1%,死亡6例,病死率30%。并发肺部感染11例,发生率6.8%,死亡3例,病死率27.2%.此外还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溃疡出血各1例. 相似文献
5.
烧伤使患者皮肤破坏,皮肤的屏障严重损伤,内环境紊乱,机体出现持续高代谢,以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全身感染,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对局部影响也就越重,良好的护理对烧伤患者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1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1998年12月至今,共收治42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8岁。烧伤面积31%~95%,Ⅲ度烧伤面积5%~47%。致伤原因:火焰(煤气、汽油等)25例,热液(稀饭、开水等)12例,化学烧伤(热碱、酸等)3例,高压电烧伤2例。 相似文献
9.
重度烧伤患者46例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度烧伤(〉50%TBSA)并发脓毒症患者46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重度烧伤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利用1990—2007年共收治烧伤总面积〉50%TBSA青壮年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期重度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烧伤患者136例,发生脓毒症46例,总发生率33.8%;第2阶段脓毒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第1阶段的39.1%(P〈0.05);第3阶段(12.0%)与前2个阶段比较又显著下降(P〈0.05)。总治愈率和不同烧伤面积治愈率均逐步提高。结论防治烧伤脓毒症的主要经验是加强早期处理,包括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休克期切痂植皮、早期肠道营养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治特点,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7例患者给予胃肠减压,5例患者行肛管排气,4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2例患者行剖腹减压,2例患者行腹壁减张。结果本组病例腹内压均升高,皆出现高热和不同程度的烦躁、腹胀及心率、呼吸增快,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2例患者伴有腹痛。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早察觉、早诊断和早治疗腹内高压是避免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治疗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2例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复苏,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及呼吸机治疗等,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临床指标和动静脉血气分析、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HR、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浆ALT、AST、Cr、BUN、LDH、CK-MB均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机体摄氧率及氧合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及机体摄氧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007年24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的好发时间为伤后6天~34天,平均15天;常见部位:创面、静脉导管、呼吸道、口腔等;常见菌种: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主要诱因:(1)长时间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2)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机能严重受损;(3)糖皮质激素的较长时间使用;(4)炎热、潮湿的环境因素;(5)静脉导管长时间留置。24例中,治愈15例,治愈率为62.5%;死亡9例,病死率为37.5%。结论严重烧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常与细菌感染并存,窄谱敏感抗生素加氟康唑(大扶康)、积极的创面处理、持续热风干燥治疗及定期翻身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40例早期肠源性感染患者实施补液复苏治疗、细胞保护治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多数患者体温不同程度改善,高热患者改善率为73.68%,中热患者改善率为72.72%,低热患者改善率为70.00%,总改善率为72.5%;患者灼伤创面渗出液较多、红肿、疼痛及精神不佳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痊愈患者23例,治愈率为57.50%,死亡患者4例,死亡率为10.00%。结论采取针对性方案治疗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其中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严重烧伤合并吸人性化学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烧伤并吸人性化学中毒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烧伤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CRRT治疗,平均2~3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0.0±26.0)次/min、(93.3±11.0)mm Hg、(6.1±1.3)mmol/L、(106.4±24.8)μmol/L,较治疗前的(148.0±38.0)次/min、(84.5±9.1)mm Hg、(8.6±1.9)mmoL/L、(172.6±29.8)μmol/L有明显改善(t=2.154、2.345、2.458、2.544,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33.0±37.O)次/min、(86.5±9.9)mm Hg、(8.3±2.0)mmol/L、(134.6±2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4、2.245、2.558、2.444,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60.7 ±25.9)ng/L、(327.6 ±129.2)ng/L、(300.3±146.6)ng/L、(97.1±22.3)ng/L]与对照组治疗后[(368.2±24.8)ng/L、(400.2 ±198.3)ng/L、(482.9 ±198.5)ng/L、(225.0±22.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4、2.371、2.278、2.316,均P<0.05).结论 CRRT治疗可以清除严重烧伤患者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重度烧伤后多次削痂植皮麻醉用药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后患者多次削痂植皮麻醉中麻醉用药量变化。方法 88例烧伤面积 >5 0 %以深Ⅱ~Ⅲ度烧伤为主的患者 ,随机分为二次植皮组及三次植皮组 ,以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诱导 ,静脉以 4mg·kg- 1 ·h- 1 氯胺酮维持麻醉。结果 二次组与三次组患者手术麻醉用药量有明显不同 ,三次组患者第一次与第三次手术麻醉用药量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多次削痂植皮手术麻醉时氯胺酮用药量变化 ,主要为循环的改变 ,低蛋白血症及药物在肝内Ⅱ相代谢 ,肾药物排泄半衰期缩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58.1%)有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历史。死亡7例,病死率11.3%;55例痊愈出院。年龄14~68岁,平均(36±15)岁。发热98.4%、咽痛11.3%、胸闷气紧58.1%、咳嗽85.5%、湿口罗音24.2%。死亡的7例患者在其病程中都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低,有6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白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有1例白细胞计数先减低,后升高,死亡时又减低;有5例在其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始终低于正常值,有2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淋巴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胸部X线和/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短期内病灶增多,累计单侧18例(29.0%),双侧44例(71.0%)。61例(98.4%)应用甲泼尼龙,剂量40~750 mg/d,疗程(21±10)d;54例(87.1%)应用了氧疗,其中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的有9例(3例存活,4例死亡,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后亦死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有3例(均死亡)。结论流行病学史,发热,X线肺炎表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或减少可以作为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且密切接触患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与患者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氧疗及综合支持治疗措施对减低本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机制、诊断标准和对症处理。方法对NICU收治的158例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GCS≤8分)患者的血钠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出现低钠血症(<135 mmol/L)的有96例,其中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6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0例,外伤性尿崩症2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并发低钠血症需根据临床表现、监测结果、化验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诊断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 (ASC)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8例老年ASC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病死率 15 8%。在中毒性休克 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 ,超过 2 4h 3例 ,均于术后 1~ 3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SC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 ,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降低ASC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延误手术时机、高龄、合并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